A | A | A

第6章 生命的天平

小说: 为你倾宸   作者:韵之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为你倾宸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3/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点半,市第一医院心外科会议室里,飘着消毒水味、咖啡味,还有种绷得紧紧的张力。晨光透过百叶窗,在长条会议桌上割出明暗条纹,照在白大褂们严肃的脸上。

沈清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笔记本和轻薄电脑。她来得早,早把昨夜值班时几个重点病人的情况理清楚了,这会儿正垂着眼,盯着屏幕上要讨论的复杂病例影像,指尖轻轻点着触控板——放大,再放大,眼神紧紧锁着那片关系生死的阴影。

科室主任赵启明教授进来了,快六十岁的人,头发白了些,眼神却利得像鹰,步伐稳得很。原本还小声说话的会议室瞬间静下来,他扫了圈全场,目光在沈清漪身上停了秒,悄悄点了下头。

“开始吧。”赵主任的声音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住院总医师先汇报了几个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没什么波折。接着,就到了昨晚收的那个棘手病例。

主治医师陈峰站起来,走到投影幕布前,脸色凝重:“患者是32岁女性,怀孕28周,因为突发胸背部撕裂疼4小时急诊来的。检查发现上肢血压差得厉害,右侧桡动脉摸不太到。急诊CTA显示……”他切换幻灯片,屏幕上跳出张让人揪心的主动脉血管成像图,“……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破口在升主动脉,还累及了无名动脉。”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灾难”,死亡率极高。Stanford A型更是凶险中的凶险——夹层波及升主动脉,就像在心脏出口的主血管上装了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掉,患者瞬间就没了。更别说,患者还是个孕晚期的高龄初产妇(产科里32岁算高龄了)。

“现在患者靠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心率也快,还有急性心包填塞的迹象,情况特别危急。”陈峰语气沉得很,“产科会诊说,胎儿胎心暂时还行,但妈妈血流不稳,随时可能胎死宫内,甚至一尸两命。”

巨大的压力一下子压下来,这是个两难的死局。

“必须马上手术!修主动脉,这是救妈妈的唯一办法!”一位副主任先开口,语气急得很。

“我同意手术,但得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做,体外循环、大量抗凝药……对胎儿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手术中胎儿死亡率超90%。”另一位资深教授皱着眉,语气沉重。

“能不能先剖宫产生出孩子,再给妈妈做主动脉手术?”一个年轻医生提出想法。

“不行!”陈峰立刻否决,“患者现在的情况,根本扛不住剖宫产手术,麻醉和手术创伤可能让夹层首接破掉。而且胎儿才28周,是极早产儿,生下来存活率低,后遗症风险也高。”

会议室里吵起来,满是专业术语和焦灼的声音。有人主张保大人,有人想找两全的办法,可每个方案都带着大风险。时间一分一秒过,患者的生命也在倒计时。

赵主任一首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子,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最后,他看向始终没开口、只盯着影像资料的沈清漪。

“沈医生,”赵主任开口,声音平静,却让所有争论瞬间停了,“你怎么看?”

所有目光一下子聚到沈清漪身上——有期待,有审视,还有点不确定。她太年轻了,虽说天赋好、技术精,是科室里公认的“快刀手”,可面对这种关系两条命的复杂病例,她的判断能靠谱吗?

沈清漪慢慢抬头,脸上没多余表情,没因为被点名而紧张,也没因为困境而慌乱。她的眼神清透又专注,像深不见底的寒潭,映着屏幕上那片关乎生死的影像。

她站起来走到幕布前,没看任何人,目光首接锁在CTA影像上,拿起激光笔,红点精准落在主动脉破口处:“各位老师的讨论都有道理,不管先保大人手术,还是冒险剖宫产,风险都特别高,成功率太低。”

她顿了顿,激光笔沿着夹层撕裂范围慢慢移动:“但我们是不是漏了个关键点?”她侧过头看众人,“患者的夹层破口虽然在升主动脉,很凶险,但从CTA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模拟来看,”她操作电脑调出另个分析界面,“夹层假腔没完全压住真腔,尤其是供应头臂干和左颈总动脉的血流,还没断。这是我们的机会。”

她的话条理清楚,每个判断都有扎实的影像证据,没半点含糊。

“我觉得现在争论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意义不大——妈妈活着,胎儿才有希望。所以手术是唯一选择,目标是尽快完成升主动脉置换加主动脉弓部分置换,恢复中枢供血。”

“可沈医生,深低温停循环对胎儿的打击……”有人提出疑问。

“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深低温停循环策略。”沈清漪打断,语气依旧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们可以用中低温、选择性脑灌注,再结合远端主动脉灌注的技术。”

她开始详细说方案:“建立体外循环后,把体温降到25到28摄氏度的中低温,不是传统的18度以下。这样对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能小很多。而且在处理主动脉弓的时候,通过右腋动脉插管做选择性脑灌注,保证大脑供血;同时在降主动脉放球囊阻断,再逆行灌注,维持下半身和子宫胎盘的血流。”

她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快速画手术示意图,笔触流畅,结构清楚,一眼就能看明白。

“这个方案的好处有三个:第一,中低温对胎儿影响小;第二,选择性脑灌注和远端灌注能最大限度保证重要脏器,包括子宫胎盘的血供,给胎儿争取机会;第三,能给我们争取40到60分钟的安全操作时间,处理主动脉弓。”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沈清漪清冷又坚定的声音在飘。她的方案大胆、新颖,甚至有点冒险,可每一步都有严密的生理学依据,还有具体可行的技术路径——不只是给方向,还说清了怎么干。

“当然风险还是有的。”沈清漪放下笔,目光扫过众人,“中低温下停循环的安全时间更短,对手术团队的操作速度和精准度要求特别高。手术中需要麻醉科、体外循环团队、产科、新生儿科紧密配合,随时应对妈妈或胎儿的危急情况。”

她看向赵主任,轻轻点头:“这是我根据患者现在的情况,觉得成功率相对最高的方案,需要主任和各位老师定夺。”

说完,她安安静静站在原地等结果,脸上还是没波澜,仿佛刚才那个关系两条人命的手术方案,只是她日常工作里一个普通的分析。

赵主任看着沈清漪,眼神复杂——有欣赏,有惊叹,还有点藏不住的欣慰。他沉默了会儿,会议室里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终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分析得很透彻,方案也有创造性,还可行。就按沈医生的方案准备。”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不容反驳的决断:“马上成立多学科抢救小组,我亲自当总指挥。沈清漪,你当第一助手,全程参与手术。麻醉、体外循环、产科、新生儿科,各部门按沈医生刚才说的要求准备,一小时后,手术开始!”

“是!”众人齐声应,立刻行动起来,会议室里满是紧张又有序的气氛。

沈清漪平静地收拾好东西,脸上看不出高兴或激动。只是转身离开时,她的目光又扫过屏幕上的CTA影像,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淡的、属于医者的凝重与决心。

赵主任看着沈清漪的背影,对身边的副主任低声叹道:“冷静、敏锐,还胆大心细。清漪这孩子是块璞玉,更是咱们心外科未来的希望。有她在手术台上,就跟有了定海神针似的。”

窗外阳光正好,公平地照着这座满是生死博弈的白色大楼。而一场跟死神抢两条命的战役,很快就要在无影灯下打响了。

韵之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为你倾宸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