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的停产整顿和技术改造,在顾专家的远程指导和王大刚从南滨带回的零星经验补充下,“刘氏酱园”的新生产线完成了脱胎换骨般的升级。
再次试生产时,灌装车间窗明几净,工人们穿着统一消毒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操作一丝不苟。灌装好的酱油再次取样,连同改进后的全套生产工艺文件,被紧急送往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和南滨海关。
等待结果的日子,无比煎熬。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
这天,刘金凤正在新厂查看发酵车间的温度记录,王小花几乎是跑着冲了进来,手里挥舞着一份电报,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狂喜!
“妈!过了!检测通过了!菌落总数完全符合出口标准!海关那边也放行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厂区,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王大刚猛地抱起身边的小翠转了个圈,激动得眼眶发红。连一向沉稳的刘金凤,也背过身去,悄悄抹去了眼角的。
太不容易了!这场出口危机,虽然造成了经济损失和进度延误,但却像一次严厉的淬炼,迫使“刘氏酱园”在质量管理上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飞跃,真正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
港商在收到合格的通知和样品后,对“刘氏”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找到问题并彻底解决表示高度赞赏,不仅确认了之前的订单,更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更重要的是,省外贸局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顾专家将“刘氏酱园”积极改进、符合出口标准的情况做了汇报,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刘氏酱油”被正式列入本省重点扶持和推荐的出口创汇农产品名录!
这意味着,未来的出口之路,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
危机,化为了转机;挑战,变成了机遇。“刘氏酱园”这只曾经的“井底之蛙”,在经历了这次痛苦的蜕变后,终于破茧成蝶,扇动着更有力的翅膀,准备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新厂区在经历了短暂的停产阵痛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运转起来。经过改造的灌装车间洁净明亮,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成为每个工人的肌肉记忆。那条半自动生产线终于发挥出了它应有的效能,稳定地生产出符合国内外高标准的产品。二期扩建的其他车间也陆续投入使用,发酵规模显著扩大,产能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王小花将在这次危机中学到的质量管理经验,系统性地整理成册,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形成了“刘氏”独有的、兼具传统工艺精髓与现代管控要求的生产作业标准。她甚至开始自学更专业的食品工程和质量管理知识,眼界和能力早己超越了小小的镇子。
王大刚则将在南滨奔波时见识到的市场手段和管理模式,运用到了销售和内部管理中。他不再仅仅满足于送货结款,开始有意识地构建销售网络,维护客户关系,并学着更科学地安排生产计划,调度物流。他与小翠在共同应对危机中,感情愈发深厚。小翠也不再只是默默干活,开始学着协助王小花处理一些文书和协调工作,参加了镇上的扫盲班,眼神里多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自信光彩。
刘金凤看着儿女、儿媳的飞速成长,看着日益规范、生机勃勃的新厂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她逐渐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思考酱园更长远的未来上。
她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县里、市里的相关政策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省外贸局的青睐和出口名录的入围,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她意识到,“刘氏”的未来,绝不能只停留在做一瓶好酱油上。
合作社的模式得到了巩固和扩大,在“刘氏”稳定且优厚的收购价激励下,周边村子的农户种植优质大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良性循环。马老西等人俨然成了技术能手,经常被其他村子请去传授经验。
“刘氏酱园”这个名字,在本县乃至本市,己经成为了质量可靠、带动能力强的乡镇企业典范。镇领导见了刘金凤,都客气地称呼“刘厂长”,时常带着外来考察的客人前来参观。
刘金凤并未被冲昏头脑。她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红星酱油厂在之前的市场竞争中落了下风,绝不会轻易罢休。那个隐藏在幕后、手段卑劣的对手,就像一条蛰伏的毒蛇,不知何时会再次发动攻击。
而且,随着规模扩大,内部管理也出现了新的苗头。新招聘的年轻工人与老师傅之间,因工作习惯和理念不同,偶有摩擦;产能上来后,销售压力也随之增大,王大刚有时也会为开拓新市场而焦头烂额。
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依旧在涌动。
这天,刘金凤独自一人走在焕然一新的厂区里,看着夕阳下整齐的厂房、高耸的酱缸群和忙碌而有序的工人,心中感慨万千。从重生归来,在那个破旧的小院里立誓改变,到今天拥有两个厂区、一个合作社、产品行销省内外的规模,这条路,她没走错。
但她也清楚,这远不是终点。一个关于成立正式公司、整合资源、迈向更规范化发展的念头,在她心中越来越清晰。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