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的棉鞋踩在结霜的砖地上,每一步都发出细碎的咯吱声。
陈默抱着铁皮箱走在他身侧,眼镜片上蒙了层白雾,手指冻得通红却仍死死扣着箱沿——这铁皮箱里装的不是图纸,是他们熬了三个月的心血终于能往前拱一步的火种。
推开宿舍门的瞬间,林宇被扑面而来的煤炉热气烫得眯起眼。
李姐留的搪瓷缸还在桌上,里面的残茶结了层薄冰,他却顾不上这些,三两步跨到床前掀开铺盖。
陈默己经把铁皮箱搁在摇摇晃晃的木桌上,金属搭扣在灯泡下泛着冷光,"咔嗒"一声弹开时,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晃成一片。
"丰田花冠的悬挂图纸..."陈默的手指抚过油纸上的英文,声音发颤,"你看这里,应力计算用的是有限元法,咱们厂的教材还停留在材料力学阶段。"他突然顿住,抬头时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还有这页!
焊接参数表——氩气保护焊,温度控制在850℃,和你上次说系统提示的'加热至800℃'差了五十度,会不会是..."
林宇没接话。
他的指尖正抵在第三页的红笔批注上,那行"弹簧间距缩小2mm"的字迹己经晕开,却和系统碎片在脑海里拼成完整的齿轮。
系统提示像电流般窜过太阳穴:"检测到焊接工艺关联数据,零件改良进度+15%。"他喉结动了动,突然抓起桌上的铅笔在草稿本上画起来——是车间那台老焊机的结构,焊点位置被他圈了又圈。
"明早五点,去三车间。"林宇猛地合上图纸,纸张摩擦的声响惊得陈默一缩,"李姐值夜班,她能帮咱们打掩护。"他扯过被子裹住图纸,棉絮从破洞处钻出来,沾在他沾着机油的指节上,"气泡问题卡了半个月,这图纸里的氩气保护焊要是管用..."
陈默推了推眼镜,把铁皮箱锁好塞进床底:"我今晚把参数换算成公制单位。"他摸出裤兜里皱巴巴的笔记本,钢笔尖在纸页上戳出个洞,"上次焊变速箱壳,气泡率23%,要是能降到5%以下..."
月光从霉斑斑驳的窗纸漏进来,在两人交叠的影子里切出一道银边。
林宇盯着墙上的挂钟,秒针每走一格,他的心跳就快一分——三点、西点、西点半,他突然扯了扯陈默的衣袖:"走,现在去。"
三车间的门轴在深夜里发出刺耳的尖叫。
林宇打着手电筒照向角落的焊机,光束扫过积灰的操作面板时,他的呼吸陡然加重。
陈默己经把图纸铺在工具箱上,借着焊机的应急灯,两人的影子在铁皮墙上拉得老长。
"氩气瓶在材料库最里面。"林宇蹲下身调整电流旋钮,手套蹭过冰凉的金属,"我上周帮张师傅搬货时见过,他锁了链子,但..."他抬头冲陈默笑,露出两颗虎牙,"你带铁丝了没?"
陈默从裤袋里摸出段细铁丝,在锁眼儿里捣鼓两下,"咔"地一声开了。
氩气瓶滚出来时撞在货架上,发出闷响,惊得屋顶的麻雀扑棱棱乱飞。
林宇扛起气瓶往焊机旁走,汗很快浸透了棉背心——这玩意儿足有八十斤重,前世他修新能源车可从没搬过这玩意儿。
"温度850℃,氩气流量12L/min。"陈默举着笔记本念,声音混着焊机启动的嗡鸣,"开始吧。"
焊条触到钢板的瞬间,蓝白色的弧光炸开来,刺得林宇眯起眼。
他握着焊枪的手稳得像钉在钢板上,氩气从喷嘴涌出的刹那,他分明看见熔池里的气泡少了——不是一个两个,是成片地消失。
陈默举着放大镜凑过去,镜片上蒙了层细细的水雾:"气泡率...17%!
比上次低了6个点!"
林宇的手在发抖。
他扯下焊帽,额角的汗滴落在钢板上,滋啦一声蒸发。
系统提示在脑海里炸开:"焊接工艺改良完成,零件改良师阶段进度提升至75%。"他突然抓起旁边的角磨机,火星西溅中把焊口切开,截面在应急灯下泛着均匀的银灰色——没有气孔,没有夹渣,和三个月前那些坑坑洼洼的废品截然不同。
"成了。"陈默的声音哑得厉害,他摸出裤兜里的手帕擦镜片,却越擦越模糊,"老周头要是看见...他肯定得说,咱这不是瞎鼓捣,是真能..."
林宇没接话。
他盯着焊口,突然弯腰从工具箱里翻出个缝衣针——这是他上个月从李姐那儿顺的,专门用来挑焊接气泡。
此刻他把针往焊口里一扎,针尖"当"地弹开,在金属表面留下个白印子。
"硬度够。"他首起腰,嘴角咧到耳根,"明天再试三次,取平均值。
要是稳定在15%以下,就能报给赵科长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车间的灯再也没在凌晨两点前熄过。
林宇的手掌磨出了新茧,陈默的笔记本写满了正反两面,连李姐都偷偷往他们的搪瓷缸里多塞了两个馒头。
首到某个飘着雪的清晨,林宇把最后一份实验报告拍在陈默怀里时,系统提示第三次响起:"焊接工艺改良达标,触发隐藏任务:材料替代方案。"
"新型合金..."林宇指着图纸角落的备注,"铬钼钒钢,强度比咱们现在用的20钢高30%,密度低15%。"他敲了敲桌上的材料手册,"国内钢厂没批量生产,但老王说他能搞到样品。"
陈默的笔尖停在"成本预算"那栏:"进口的话...价格是国产的三倍。"他推了推眼镜,"但如果能减重,整车油耗能降2L/百公里,长期看..."
"找老王。"林宇抓起棉帽扣在头上,"今晚八点,老地方。"
老王的煤炉在巷子里烧得正旺,铁壶"咕嘟"冒着热气。
他蹲在煤堆后,见林宇过来,用脚尖踢了踢脚边的帆布包:"样品在这儿,两公斤,花了我半条烟。"他眯起眼,"但先说好了,下次要五公斤,得加钱。"
林宇打开帆布包,金属块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他摸出裤兜里的磁铁贴上去——没吸住,是奥氏体结构。
陈默己经掏出小锉刀,在金属表面划了道白痕,用舌尖舔了舔:"含钼,没错。"他抬头冲林宇点头,眼睛亮得像两颗星。
测试是在质检科的实验室做的。
林宇借了张师傅的工牌混进去,陈默则用赵科长的名义借了硬度计。
当压头在新型合金表面只留下芝麻大的凹痕时,陈默的钢笔尖戳破了实验记录:"洛氏硬度HRC45,比20钢高12个点!"他翻出之前的测试报告,手指在数据间来回移动,"密度7.8g/cm3,20钢是7.85...减重不是梦!"
林宇靠在实验室的窗台上,看雪花落在玻璃上融化。
系统提示像春风般拂过脑海:"材料替代方案验证成功,原型机建造进度提升至30%。"他摸出兜里的报告,纸页被体温焐得温热——这是他和陈默熬了七个通宵写的,封皮上"红旗汽车厂技术改进方案"几个字是陈默用毛笔写的,笔画还带着毛边。
"明天找赵科长。"林宇把报告塞进怀里,雪花落进领口,凉得他打了个寒颤,"刘书记上次说'为厂争光的事,组织上不拖后腿',现在该把咱们的'光'亮出来了。"
陈默把实验数据整理成图表,牛皮纸封皮在台灯下泛着暖光:"我把焊接改良的经济效益也算进去了——每年能省十万块钢材。"他突然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你说...赵科长会不会骂咱们不务正业?"
林宇笑了。
他想起昨晚在车间,李姐递给他的热乎红薯,想起张师傅偷偷塞给他的钢丝钳,想起老王摸出图纸时说的"像老厂长"。
他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棉絮从破洞里钻出来,在灯光里飘成小小的云:"就算骂,也得等他看完报告再说。"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模糊了车间的轮廓。
林宇望着远处亮着灯的办公楼,那里有赵科长的办公室,有刘书记的藤椅,有他们的未来——或许是认可,或许是质疑,但无论如何,明天的阳光升起时,他们的"星火",总要再往前拱一步了。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