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3章 技术难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章节无错乱精修!
 

林宇哈着白气推开车间门时,后脖颈的雪水正顺着衣领往下淌。

他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背,目光扫过墙角用蓝布蒙着的车架——那底下藏着他们熬了三个月的心血,此刻却像块烧红的炭,烫得他心口发疼。

"小宇!"小张从车床后探出头,工装口袋里插着半截铅笔,"李副厂长刚来过,问你昨天修的507号卡车变速箱调试得咋样。"

林宇的手指在裤缝上蹭了蹭。

李副厂长最近总往车间转悠,上次撞见他在画轿车底盘草图,当场黑着脸说"卡车都造不精,还想搞花架子"。

他扯出个笑:"跟小张说变速箱没问题,我这就去汇报。"

等李副厂长的黑呢大衣消失在车间门口,林宇立刻猫腰钻进工具间。

陈默己经等在那儿,怀里抱着个铁皮文件箱,箱盖压着张皱巴巴的计算纸——是昨晚老王头给的齿轮比数据。

"燃油效率的问题,得提上日程了。"陈默把文件箱推过来,箱底磕在水泥地上发出闷响,"我查了近三年的油耗报告,咱们的卡车发动机热效率才28%,轿车要是这水平,跑三百公里就得进加油站。"

林宇的指甲掐进掌心。

他想起上个月偷偷试跑的原型车,油箱见底时仪表盘上的里程数刺得人眼疼——那可是他们用卡车零件攒出来的第一台样车,要是连最基本的续航都做不到,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成了笑话。

"得找老张头他们。"他突然开口,"老王头有200台发动机的维修笔记,老李头在二机部接触过进口样机,老张头当年改良过喷油嘴......"

陈默的钢笔尖在计算纸上点出个墨点:"今晚?"

"今晚。"林宇摸出兜里的钢板,焊口处的老茧印还在,"让小张把发动机样机推进3号仓库,门口挂'设备检修'的牌子。"

白天的车间像台永不歇的老机器。

林宇跟着师傅修卡车时,总把扳手往口袋里多塞一把;陈默去技术科领图纸,特意绕路到资料室抄了半本《内燃机原理》;小张更绝,借着给李副厂长送茶的由头,顺走了半本没锁抽屉的苏联《汽车制造工艺》——书页边缘还留着副厂长的红笔批注:"不切实际"。

"小宇哥,"小张把油布裹着的发动机零件塞进他怀里时,手背的烫伤泛着红,"我把样机的火花塞拆下来了,老刘头说晚上要看看积碳情况。"

林宇接过零件,金属的凉意透过油布渗进掌心。

他瞥见老刘头正蹲在角落修台老电焊机,老花镜滑到鼻尖,听见动静抬头笑:"晚上我也来凑个热闹?

当年在军工厂,咱修过八缸的柴油发动机。"

暮色漫进车间时,3号仓库的门闩"咔嗒"一声落了锁。

老张头抱着个铁皮饭盒,掀开盖子是半凉的贴饼子,"老伴儿非让我带,说讨论技术得垫肚子。"老李头提着盏煤油灯,玻璃罩子擦得锃亮,灯芯拨得老高,把墙根的发动机样机照得清清楚楚。

老王头最沉得住气,怀里的牛皮纸袋鼓得像座小山,往桌上一放,"1962年试验车的油耗记录,我翻了半宿老箱子。"

林宇把发动机拆开,零件在桌上摆成一排:活塞、连杆、曲轴,还有那个让他头疼的化油器。

老张头的手指在化油器上敲了敲:"喷油嘴的孔径不对,咱们现在用的是卡车的,流量太大。"他摸出兜里的铅笔,在烟盒纸上画了个细脖子的漏斗,"缩小0.2毫米,雾化会更均匀。"

"光改喷油嘴不够。"老李头凑近看,灯影里他鬓角的白发闪着光,"燃烧室的形状得改。

我在二机部见过捷克的样机,燃烧室是半球形,火焰传播速度能快15%。"他抄起老王头的笔记,在"燃烧效率"那页画了个圈,"老王你记的1962年试验车,是不是燃烧室太扁?"

老王头的手突然抖了抖。

他翻开最底下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全是蓝黑墨水的字迹,"对,那年冬天......"他清了清嗓子,"燃烧室深度只有30毫米,火焰撞墙散热快。

要是改成45毫米的半球......"

陈默的钢笔在本子上飞,突然停住:"热效率提升需要配合压缩比。

如果喷油嘴缩小,燃烧室改半球,压缩比得从6.5提到7.2——"他抬头看林宇,"材料能扛住吗?"

林宇摸了摸活塞顶部的金属。

前世当汽修工时,他拆过太多发动机,可此刻掌心的温度不一样——这是他们自己造的零件,带着车间的油腥气,带着老张头的铅笔印,带着老李头的灯影。"锰钢活塞顶,"他说,"上次焊的加强梁用的就是30Mn2,耐高温。"

老王头突然拍了下大腿:"我想起来了!"他从纸袋最底下抽出张皱巴巴的图纸,边角还沾着机油,"1958年我师傅画的燃烧室改良图,当时缺特种钢材没做成......"他把图纸摊在桌上,铅笔尖戳着那个半球形的弧度,"就按这个改!"

煤油灯的灯芯"噼啪"爆了个火星。

林宇盯着桌上的零件,突然看清了它们该有的模样:喷油嘴像老张画的细漏斗,燃烧室是老王师傅的半球弧,活塞顶着锰钢的亮......这些原本零散的金属块,此刻在灯影里连成了线,串成了发动机的心跳。

"就这么定。"他伸手按住图纸,掌心的老茧蹭过老王头的铅笔印,"小张明天去材料库领30Mn2钢板,陈默今晚算压缩比数据,老张头改喷油嘴模具,老李头画燃烧室图纸......"

"那我呢?"老刘头举了举手里的电焊机,"焊活塞顶的活,算我一个。"

窗外的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月光透过仓库的小窗洒进来,照在发动机零件上,像给它们镀了层银。

林宇摸了摸喷油嘴的毛坯,冰凉的金属在掌心里渐渐暖了——这是他们的发动机,是"星火"的心脏。

后半夜散场时,老王头把图纸一张张收进纸袋,突然抬头:"小宇,你记不记得1962年试验车最后是咋黄的?"不等回答,他笑了笑,"缺人。

现在不缺了。"

林宇送他们到车间门口。

老李头的铜哨在兜里叮当作响,老张头的饭盒还剩半块贴饼子,老刘头的电焊机扛在肩上,老王头的纸袋角露出半截图纸......雪地上的脚印歪歪扭扭,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车间,仓库,那台藏在蓝布下的车架。

陈默抱着笔记本走在最后,突然说:"明天我去技术科借压力测试机。"

"行。"林宇望着家属楼方向,那里有间屋子的灯还亮着——小张应该在擦新领的钢板,蓝布下的金属,正等着更多温暖的手,来赋予它真正的心跳。

而这一次,他们的发动机,终于要开始呼吸了。

稀饭爱吃大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