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的铁皮门被北风拍得哐当响,林宇哈着白气把小张拽进工具间,门帘上的冰碴子簌簌掉在两人脚边。
小张的棉手套还沾着机油,攥着林宇的袖子首抖:"我蹲在李副厂窗户底下,听见陈主任说'下周评审会要让星火露怯',还说......还说您拉拢青工搞小团体,违反厂规。"
林宇的后槽牙咬得发酸。
他摸出兜里的草图,"星火"两个字被体温焐得发软——这是他熬了三个大夜,在系统提示的碎片里筛出的悬挂系统改良方案。
陈主任上个月还在会上说"工人就该守本分",现在倒急着给项目扣帽子了。
"老陈头怕的是咱们动了他的奶酪。"身后传来沉稳的嗓音。
陈默不知何时站在门后,蓝布工装洗得发白,手里攥着半本《汽车构造原理》,书角卷得像片枯叶,"技术科的进口资料全在他抽屉里锁着,咱们不用他那套也能出成果,他能不慌?"
林宇抬头,看见陈默镜片后的目光亮得像淬火的钢。
这个发小总爱把想法藏在书里,可每次拆零件时,他拿游标卡尺的手比谁都稳。"那咱们就给他点更慌的。"林宇把草图拍在钳工台上,震得台虎钳嗡嗡响,"马科长不是总说'数据说话'么?
我这改良悬挂的测试报告,让老刘头和孙工审过了——他们当年可都是给老解放调过底盘的。"
陈默翻开草图,铅笔线在昏黄的灯泡下泛着光:"悬挂行程增加2厘米,减震阻尼曲线和咱们厂的弹簧匹配度能提15%。"他指尖划过一行批注,"老刘头加的'符合苏联《汽车设计规范》第47条'?"
"昨儿我拎着二斤点心去老刘家,老爷子戴着花镜看了半宿。"林宇咧嘴笑,"他说'当年我在车间画图纸,要是有人敢这么抠细节,中国车早跑遍大江南北了'。"
工具间的铁皮顶被雪压得咯吱响。
陈默合上草图,突然说:"我去给马科长送报告。"林宇刚要拦,就见他推了推眼镜,"您忘了?
我师父是马科长的老战友,他看我的面子,总比看您这个'车间刺头'的面子大些。"
林宇愣了愣,突然拍他后背:"行啊陈大秀才,藏着心眼呢!"
马科长的办公室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
陈默把牛皮纸信封放在他桌上时,老科长正用放大镜看一张苏联卡车的电路图。"小宇的东西?"他摘下眼镜,镜片上还沾着铅笔灰,"上回那焊接件的测试数据我看了,确实扎实。"
信封拆开的瞬间,陈默听见自己心跳声。
马科长的手指在"悬挂系统改良对比表"上慢慢移动,从"原方案最大侧向加速度0.6g"划到"改良后0.72g",喉结动了动:"这数据......"
"老刘和孙工签了字。"陈默把两张泛黄的技术评审单抽出来,"他们说,要是这都算野路子,当年咱们厂造第一辆卡车时,图纸上的红笔批注能堆成山。"
马科长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全是茶渍:"小宇这是要把火引到我这儿啊。"他抓起电话,拨号时手指敲得桌面咚咚响,"通知技术科各小组,半小时后到三号会议室。
再让林宇把悬挂系统的实物带过来——要原方案和改良版的对比件。"
陈默走出办公室时,听见背后传来马科长的嘀咕:"老李和老陈最近走得太近......该让年轻人露露脸了。"
三号会议室的长条桌蒙着灰,林宇把两个悬挂总成摆上去时,扬起的尘粒在光柱里跳舞。
陈主任的黑呢子大衣最先扫进来,后跟着李副厂,皮夹克上还沾着机油——显然刚从车间过来。
"马科长,这临时会议......"李副厂的话被推门声打断。
马科长抱着一摞资料进来,最上面正是林宇的报告,"今天就说一件事:林宇的悬挂改良方案。"他敲了敲原方案的减震器,"老陈,你不是总说'工人要按规范来'么?
咱们就按规范测。"
林宇摸出早就准备好的测力计。
陈主任的手指在桌下攥成拳,指节发白。
当测力计显示改良版能承受1200公斤冲击力,原方案只有980公斤时,后排传来抽气声。
小杨——那个上周还帮陈主任搬资料的青工,探着脖子看数据单,喉结上下滚动。
"再测侧向稳定性。"马科长的声音像敲钢板,"小杨,你去把液压摇摆台推过来。"
小杨的工装裤蹭着桌角,蹲下来时差点碰倒测力计。
林宇看见他盯着改良悬挂的下摆臂,指甲在金属表面轻轻划了道印子——和自己昨晚在系统提示里看见的"应力集中点"位置分毫不差。
"摇摆角度25度。"林宇按下开关。
液压台开始晃动,原方案的减震器活塞杆很快发出异响,改良版却只传来均匀的"咔嗒"声。
小杨突然站起来,工装口袋里掉出张皱巴巴的纸——是陈主任手写的"质疑提纲","零件强度不足""违反操作规范"几个字刺得人眼睛疼。
"这个改进......"小杨弯腰捡纸,声音发颤,"确实比咱们现有的方案更稳定。"他抬头时,额头沾着灰尘,"我上个月修卡车时,有辆解放就是因为悬挂摆臂变形出的事故......要是早用这种结构......"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陈主任的黑呢子大衣蹭着椅背,发出刺啦刺啦的响。
李副厂的皮夹克扣子崩开一颗,滚到林宇脚边。
马科长摸出钢笔,在报告上画了个圈:"这个方案,下月技术科重点研究。"
散会时,陈主任的呢子大衣扫过林宇的工装,带起一阵冷风。
林宇弯腰捡李副厂的扣子,听见陈主任对李副厂耳语:"马科长这是要......"后半句被门帘挡住了。
陈默帮他收拾悬挂总成时,小声说:"刚才小杨看你的眼神,像看见救星。"林宇把扣子装进口袋,摸到草图上"星火"二字的毛边——这是他用砂纸磨了十遍的痕迹,"救星?"他笑,"他只是看见了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车间的汽灯次第亮起,照见技术科的人三三两两往外走。
林宇看见王工拍了拍小杨的肩膀,张师傅对着报告指指点点,可也有几个人缩着脖子,目光在陈主任和马科长之间游移,像冬天里不敢出窝的麻雀。
他摸出兜里的草图,在汽灯底下展开。"星火"两个字被磨得发亮,边缘泛着毛,像团烧得正旺的火。
远处传来夜班火车的汽笛,悠长,响亮,可林宇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稀饭爱吃大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