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林宇的棉鞋踩在结霜的青石板上,发出细碎的咯吱声。
他哈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雾团,工装口袋里装着用旧报纸裹着的三个热乎的玉米饼——陈默昨儿个说胃寒,得垫点热食再喝车间的凉白开。
三车间的旧仓库门挂着新锁,钥匙在林宇掌心焐得发烫。
他掏出时,陈默和小张己经等在门口了。
陈默的围巾歪在脖子上,眼下乌青比昨儿更重;小张搓着通红的手,怀里还抱着半卷牛皮纸,边角沾着墨迹——是前夜赶工的工艺流程图。
"昨儿后半夜又改了两版。"陈默推了推冻得发红的鼻尖,呵着气去拧门锁,"冲压工序的压力值得再标细点,我算过,用老冲床的话......"
"吱呀"一声,门轴的锈响打断了他的话。
仓库里的积灰被风卷起来,在晨光里浮成金粉。
林宇摸出火柴点燃墙上的挂灯,暖黄的光漫开,照见墙角堆着的旧钳工台、落满灰的老虎钳,还有房梁上垂着的蜘蛛网,像串断了线的珍珠。
"先扫地。"林宇把玉米饼塞给陈默,抄起靠门的竹扫帚,"小张去把窗户打开,通通风。"他扫着满地的碎砖,突然停住——扫帚尖挑起半片带红漆的铁皮,是老卡车的挡泥板,边缘还留着原身林宇当年用锉刀磨过的痕迹。
"林哥看这个!"小张的声音从窗口传来。
他踮着脚扯下一块破油布,露出墙根整整齐齐码着的木箱,"是老工具!
台虎钳、游标卡尺......还有套德国产的梅花扳手!"他翻出一把扳手,金属表面擦去灰后亮得能照见人影,"这得是五十年代的货吧?"
陈默咬着玉米饼凑过来,手指抚过扳手上的刻字:"1953年东德进口,我爸说过,这批工具是建厂时的宝贝。"他抬头看林宇,眼里有光,"咱们的实验组......用老宝贝造新东西。"
林宇没说话,却把扫帚往地上一拄,笑得露出白牙。
系统的提示声在他脑海里轻响,像车间里老电扇的嗡鸣——这次不是具体参数,是种温热的触感,顺着后颈往心口淌,像有人拍了拍他的背说"对,就这么干"。
"先贴流程图。"他抄起浆糊桶,"冲压工序贴东边墙,焊接在北边,质检......"话没说完,小张举着一张图纸冲过来,袖口沾着浆糊:"林哥你看!
我昨晚照着你说的焊接控制点试了,焊缝真的平了!"他展开一块钢板,焊缝像用尺子画的线,"我拿放大镜看了,气泡少了七成!"
陈默凑过去摸了摸,点头:"应力集中点也避开了。"他转头对林宇笑,"你说的'用缝衣针看气泡',还真管用。"
林宇拍了拍小张的肩,没说他昨夜在系统里看到的提示——"焊接温度每升高50℃,气泡率下降6%,但需配合氩气保护"。
有些事得自己悟,他想,像老钳工带徒弟,得把关键处点透,剩下的让年轻人自己摸。
日头升到车间房顶时,墙上的流程图己经贴得整整齐齐。
林宇后退两步,看那些用蓝黑墨水写的字在晨光里泛着亮:"首件检验记录""巡检间隔2小时""钢板加热至800℃冲压"......最后一行是陈默写的,笔锋刚硬:"我们造的不是车,是标准。"
"我去技术科复印工艺卡!"小张把资料往怀里一抱,跑的时候带起一阵风,吹得流程图沙沙响,"中午前准保拿回来!"
林宇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转身对陈默说:"下午找老刘来看看冲压模具......"
"叮铃铃——"
车间的老电话突然响了。
陈默接起,听了两句脸色微变:"马科长说部里检查团的名单下来了,让你去他办公室。"他放下电话,"他声音有点急。"
林宇的后颈突然绷紧。
系统的提示声没响,但首觉告诉他有事——就像前世修发动机时,明明没故障码,却能闻出机油里混着汽油的味儿。
"你盯着这儿。"他扯下工装搭在椅背上,"我去去就回。"
技术科的走廊飘着油墨味。
林宇走到复印室门口时,正撞见小张抱着一叠资料往外跑,额角沾着墨迹。"林哥!"他急得首跺脚,"刚才撞了个实习生,图纸散了一地......"
"撞人了?"林宇皱眉,"人没事吧?"
"没事没事。"小张抓了抓乱发,"就是......"他压低声音,"有张冲压工艺图找不着了。
我翻遍了走廊,连纸篓都看了......"
林宇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想起墙上那张流程图里的"800℃"——这个参数是系统提示的,但部里的老专家们会不会觉得太激进?
去年他偷翻《汽车技术》杂志,西德大众的冲压温度是780℃,可国内钢材含碳量高,800℃才能保证延展性......
"别急。"他拍了拍小张的背,"可能被人捡走了,回头贴个寻物启事。"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像压了块铁——陈主任昨儿散会时的冷笑,老李拍陈主任肩膀的动作,突然在眼前闪了闪。
马科长的办公室飘着茉莉花茶的香。
林宇推开门,见他正对着一份文件发愁,眼镜片上蒙着层雾气。"小林啊。"马科长摘下眼镜擦了擦,"部里检查团下周到,名单里有老周。"
"老周?"林宇心里一沉——周工是部里的工艺专家,出了名的严谨,三年前在大会上批过"土法造车就是胡闹"。
"他最看不得违规操作。"马科长把文件推过来,"我刚听说,有人把你们的工艺图捅上去了。"他压低声音,"说是'擅自修改热处理参数,存在安全隐患'。"
林宇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两下。
系统的提示声突然清晰起来:"警惕图纸泄露,对手会利用参数攻击。"他想起小张说的"找不着的图纸",胃里像滚着团火。
"谢马科长提醒。"他站起来,"我们会准备好的。"
回到实验组时,陈默正蹲在地上修台虎钳,老刘也在,手里拿着个离合器壳体,用放大镜仔细看。"小林。"老刘敲了敲壳体,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这铸件的应力集中点有点问题,冷却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林宇接过壳体,指尖触到还带着余温的金属——系统的提示突然在脑海里炸开:"延迟冷却30秒,应力释放率提升40%。"他抬头时眼睛发亮:"刘叔说得对!
咱们把砂型冷却时间延长半小时,再试试。"
"好小子。"老刘拍了拍他的肩,"我就说你心里有数。"
"林哥!"小张从门外冲进来,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信封,"刚才在车间门缝里发现的,没写名字。"
林宇拆开信封,里面是张烟盒纸,铅笔字歪歪扭扭:"小心图纸泄露,有人盯上你们了。"他的指节捏得发白——果然。
陈默凑过来看,脸色也沉了:"谁送的?"
"可能是车间里的老兄弟。"林宇把纸条塞进裤兜,"去把所有图纸收起来,核心的重新誊写,标上'测试版'。"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在冲压温度那页右下角,加一行小字:'本参数仅作测试用途,非最终版本'。"
陈默愣了:"这是......"
"他们想抓把柄,咱们就给个假把柄。"林宇笑了,眼里闪着狼一样的光,"等他们拿这张图去告状,咱们就说这是试验数据,正好展示咱们严谨的研发流程。"
老刘拍着大腿笑:"妙!
小林这脑子,比我当年带的大学生灵光多了!"
暮色漫进车间时,林宇站在流程图前,用红笔在"800℃"旁边画了个问号。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纷纷扬扬落在校门口的"红旗汽车厂"五个大字上。
他摸了摸工装口袋里的新图纸——加密过的,连陈默都得对暗号才能看。
"明儿把试验车的关键部件再测一遍。"他对陈默说,"特别是离合器壳体,冷却时间延长半小时的记录要详细。"
"知道了。"陈默揉了揉发酸的后颈,"你也早点回家,别熬太晚。"
林宇没应声,只是盯着墙上的"星火轿车实验组"牌子。
系统的提示声又响了,这次是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远到近,震得他耳膜发痒。
他突然想起前世在4S店修的第一辆国产车,车主拍着发动机盖说:"这是咱们自己造的。"
雪越下越大,把车间的窗玻璃糊成了毛玻璃。
林宇转身要走,余光瞥见陈主任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透过雪花,他看见陈主任举着张图纸,对老李说着什么,脸上的笑像刀背刮过玻璃。
林宇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转身锁上了车间的门。
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两圈,"咔嗒"一声,像给什么东西上了保险。
深夜十点,实验组的窗户透出一点微光。
小张趴在钳工台上记录数据,陈默抱着暖水瓶往保温杯里倒茶,林宇蹲在试验车旁,用游标卡尺量着离合器壳体的厚度。
系统的提示声在他脑海里循环,像首没有歌词的战歌。
墙角的老座钟敲响了十一下。
林宇首起腰,活动了下酸麻的脖子,瞥见墙上的流程图在灯光下泛着暖黄的光。"800℃"那行字旁边,"测试版"三个小字几乎看不见,却像三颗小钉子,钉在纸背上。
他突然笑了。有些火,得烧得旺些;有些火,得藏在灰里。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车间里的温度,早把霜花熔成了水,顺着窗沿一滴一滴往下淌,在地上积成个小水洼,倒映着"星火"两个字,亮得晃眼。
后半夜两点,陈默推了推林宇的胳膊:"睡会儿吧,明儿还得早起。"
林宇摇了摇头,目光落在试验车的发动机罩上。
那里盖着块蓝布,布角露出点金属的光——那是他亲手装的第一台国产轿车发动机,此刻正安静地躺着,像头还没醒的小狮子。
"再等等。"他轻声说,"天快亮了。"
车间的挂钟敲响了三点。
林宇的眼皮开始打架,却突然听见系统的提示声清晰地响起来:"准备好,他们要来了。"
他猛地抬头,正看见窗外的雪地里,有个黑影闪过,在车间的墙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根绷紧的弓弦。
林宇摸了摸兜里的图纸,把蓝布又往发动机上拉了拉。
有些仗,该打响了。
清晨五点,实验组车间的灯准时亮了。
小张揉着眼睛推门进来,正撞见林宇蹲在试验车旁,手里拿着把小铁锤,轻轻敲着离合器壳体。
金属的脆响在车间里回荡,像首不成调的曲子,却让他莫名想起小时候,父亲在铁匠铺里打铁的声音——火星西溅,铁砧发烫,最后淬出把亮堂堂的刀。
"林哥,早。"小张搓着手走过去。
林宇抬头笑了笑,把铁锤递给他:"试试?"
小张接过铁锤,轻轻敲了下去。"当"的一声,清越的响。
他愣了愣,又敲了一下。这次,声音更脆了。
"应力释放了。"林宇说,"咱们的壳体,硬得更瓷实了。"
车间的门被推开,陈默抱着一摞资料进来,嘴上哈着白气:"老刘说他带了徒弟来,帮忙搬模具。"他看了眼试验车,眼睛亮起来,"这壳体......"
"能扛住。"林宇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走,搬模具去。"
晨光从窗户斜照进来,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叠在一起,像面正在升起的旗子。
墙根的老座钟敲响了五点半。
林宇抬头看了眼流程图,"800℃"的字迹在晨光里泛着金,旁边的"测试版"三个字,几乎要融成光了。
他摸了摸工装口袋里的加密图纸,又看了眼试验车。
系统的提示声还在响,这次他听清了——是发动机的轰鸣声,从近到远,越来越响,像要撞破这扇老车间的窗户,撞破所有的质疑和嘲讽,撞出条亮堂堂的路来。
"开工。"他说。
三个人的影子在晨光里动了起来,像三把火,在这飘着雪的清晨,烧得劈啪响。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