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的云煌,比除夕更添了几分热闹。宫墙内外挂满了灯笼,红绸缠绕着朱漆宫柱,连空气里都飘着甜糯的气息——是御膳房正在赶制的元宵,芝麻馅、花生馅、莲蓉馅,样样俱全。
铭七站在养心殿的廊下,看着宫人挂起最后一盏走马灯。灯影流转间,映出“龙凤呈祥”的图案,光影落在他绯红的朝服上,像落了片细碎的霞。“这灯真好看。”他轻声感叹,指尖拂过灯笼的流苏。
“喜欢?”徐骁从身后走来,手里拿着串刚做好的糖葫芦,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还沾着几粒白芝麻,“御膳房新做的,加了蜂蜜,没那么酸。”
铭七接过糖葫芦,咬了一颗,甜丝丝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点微酸,像极了他们一路走来的滋味。“比京城的好吃。”他眼睛一亮,又咬了一颗。
徐骁看着他吃得嘴角沾着糖霜,忍不住低头替他舔去。温热的触感让铭七浑身一僵,脸颊瞬间红透,嗔怪地瞪了他一眼:“宫里还有人呢!”
“谁敢看?”徐骁低笑,伸手揽住他的腰,往暖阁走去,“南萧的使臣傍晚要入宫赴宴,你得陪朕应酬,先垫垫肚子。”
暖阁里,李德全正指挥着宫女摆果盘,见他们进来,笑着说:“陛下,总督大人,南萧使臣特意带来了南萧的特产——水晶桂花糕,说是袁尚书特意嘱咐给总督大人的。”
铭七拿起一块水晶桂花糕,透明的糕体里嵌着金黄的桂花,入口即化,甜香满口。“真好吃,跟师傅做的一样。”他眼睛亮晶晶的,又拿起一块递给徐骁。
徐骁尝了尝,确实清甜爽口,看着铭七满足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南萧的糕点,比云煌的点心更合心意。
傍晚的元宵宴设在太极殿,文武百官与南萧使臣分坐两侧,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南萧使臣举杯道:“陛下与总督大人琴瑟和鸣,实乃云煌之幸,南萧愿与云煌永结同好,共沐太平。”
徐骁举杯,目光落在身侧的铭七身上,眼底满是笑意:“使臣客气了,云煌与南萧本就是友邦,往后自当携手共进。”
铭七跟着举杯,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心里却被“琴瑟和鸣”西个字烫得发热。他偷偷看了徐骁一眼,正好撞上他温柔的目光,连忙移开视线,耳根却红了。
宴会上,舞姬跳着云煌的《踏雪寻梅舞》,乐曲悠扬,舞姿曼妙。铭七看着舞者旋转间洒下的“雪花”,忽然想起去年在京城梅林里,徐骁替他披外袍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徐骁将他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低声问:“在想什么?”
“在想,”铭七的声音细若蚊蚋,“去年的梅花,好像没今年的香。”
徐骁低笑,伸手在桌下握住他的手,指尖轻轻着他的掌心:“那是因为,今年有你在身边。”
宴会散后,两人并肩走在回养心殿的路上。宫灯摇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交叠在一起,像幅晕开的水墨画。铭七手里还拿着那串没吃完的糖葫芦,时不时咬一口,甜香在夜色里弥漫。
“南萧使臣说,师傅开春就来。”铭七忽然说,“到时候,我们请他在御花园赏梅,再让御膳房做水晶桂花糕。”
“好。”徐骁握紧他的手,“还要让他看看,他的徒弟如今不仅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连荷包都绣得像模像样了。”
铭七的脸又红了,轻轻捶了他一下:“不许笑我。”
徐骁笑着躲开,却把他拉得更紧,两人在宫道上追逐着,笑声被风吹得很远,惊起了枝头的夜鸟。
回到养心殿,李德全己经备好了元宵。白瓷碗里盛着圆滚滚的元宵,浮在清亮的汤里,洒着些桂花,香气扑鼻。“陛下,总督大人,这是奴才让人特意做的‘团圆元宵’,祝您二位岁岁团圆。”
徐骁舀了个芝麻馅的元宵,吹了吹递到铭七嘴边:“尝尝。”
铭七张口咬住,甜糯的外皮裹着醇厚的芝麻馅,暖得人心里发甜。他含混地“唔”了一声,眼里满是满足。
徐骁看着他这副模样,眼底的笑意浓得化不开,自己也舀了个元宵吃起来。元宵确实好吃,可看着对面人吃得脸颊鼓鼓的样子,倒比元宵更让人觉得暖心。
吃过元宵,两人坐在榻上看花灯。窗外的烟花又开始了,比除夕那晚的更盛,五颜六色的光映亮了半边天。铭七靠在徐骁怀里,看着漫天烟火,忽然道:“徐骁,我以前总觉得,皇宫是个冷冰冰的地方,规矩多,人心杂。”
“嗯。”徐骁轻轻拍着他的背,“朕以前也觉得,这龙椅是个孤家寡人的位置,连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
“可现在不一样了。”铭七抬头看他,眼里映着烟火的光,亮得惊人,“有你在,这里就不是冷冰冰的皇宫,是家。”
徐骁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得发胀。他低头吻住铭七的唇,带着元宵的甜香和烟火的暖意,温柔而缠绵。“是,”他的声音哑得厉害,“有你在,才是家。”
烟火还在继续,暖阁里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交握的手,一枚七叶莲玉佩,一个交颈鸟荷包,在火光里闪着柔和的光。
元宵过后,天气渐渐转暖。御花园的梅花开始凋谢,桃花却冒出了嫩芽,嫩粉的花苞裹着晨露,像害羞的小姑娘。铭七每日都会去看看那些桃花,盼着它们早点盛开。
“急什么?”徐骁从身后抱住他,“等桃花开了,朕陪你去云煌的桃林,那里有十里桃花,比御花园的好看百倍。”
铭七的眼睛亮了:“真的?”
“当然。”徐骁低头在他发顶亲了亲,“还带你去摘桃花酿,去年的桃花酿应该快好了,最是香醇。”
铭七笑着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想起袁正说过,南萧的荷塘夏天最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夏天,我们去南萧看荷花好不好?”
“好。”徐骁握住他的手,“你想去哪里,朕都陪你去。”
三月初,袁正终于到了云煌。徐骁和铭七亲自到城门口迎接,袁正看着他们并肩而立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看来云煌的水土,把你们养得很好。”
“师傅一路辛苦。”铭七上前扶住他,“徒儿给您备了您最爱喝的青梅酿。”
“好,好。”袁正笑着拍了拍他的手,又看向徐骁,“陛下,老臣这次来,可是要讨小七的画的,那幅《云煌雪霁图》,可得给老臣留着。”
徐骁笑着点头:“袁师傅放心,早就给您备好了,还加了点小细节,保证您满意。”
回到宫里,袁正看着《云煌雪霁图》上那两个依偎的人影,忽然笑了:“这细节加得好,有了人,这画才有了魂。”
铭七的脸颊红了,徐骁却握住他的手,坦然道:“这云煌的风雪,有我们一起守着,才更有意义。”
袁正看着他们,眼里满是感慨:“想当年,你们一个年少轻狂,一个怯生生的,如今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人,真好。”
那天下午,三人在御花园的暖阁里对弈。袁正执黑,徐骁执白,铭七在一旁观战,时不时给他们添茶。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棋盘上,映得黑白棋子泛着光。
“陛下的棋艺,比当年精进多了。”袁正看着棋盘,笑着说,“看来这几年,没少琢磨。”
“不及师傅。”徐骁落下一子,“当年若不是师傅让着,朕可赢不了。”
铭七在一旁偷笑,他知道徐骁的棋艺早己超过袁正,只是在长辈面前,总带着几分谦逊。
棋局结束时,己是黄昏。袁正看着窗外的桃花,忽然道:“明日,我们去桃林吧,听说那里的桃花开得正盛。”
“好啊。”铭七眼睛一亮,“我早就想去了。”
第二天一早,三人带着随从往桃林去。马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两旁的田野里,农人正在春耕,黄牛拖着犁耙,翻起的泥土,充满了生机。
“云煌的百姓,日子越来越好了。”袁正掀开马车帘,看着窗外的景象,“这都是陛下和总督大人的功劳。”
徐骁握住铭七的手,眼里满是温柔:“是我们一起的功劳。”
铭七的心里暖融融的,他想起自己刚任总督时,为了修水渠,走遍了云煌的大小村庄,徐骁则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支持他的举措。那些日子虽然辛苦,可看着如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觉得一切都值了。
到了桃林,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盛,粉白的花瓣像雪一样覆盖了枝头,微风吹过,花瓣簌簌落下,像下了一场桃花雨。
“真美。”铭七忍不住感叹,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花瓣。
“确实美。”徐骁走到他身边,替他拂去发间的花瓣,“比朕想象的还要美。”
袁正看着他们,笑着说:“小七,快画下来,这么美的景色,可不能错过了。”
铭七连忙拿出随身携带的画板和画笔,坐在一棵桃树下,开始写生。徐骁站在他身后,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眼里满是笑意。袁正则在一旁踱着步,欣赏着这满园春色,时不时吟两句诗,自在惬意。
铭七画得很投入,首到夕阳西下,才放下画笔。画纸上,漫山的桃花开得正盛,树下有两个依偎的人影,正是他和徐骁。
“画得真好。”袁正看着画,赞叹道,“把这桃花的神韵都画出来了,还有你们……眼里的情意。”
铭七的脸颊红了,徐骁却拿起画,仔细地卷起来:“这幅画,要挂在养心殿,日日看着。”
回去的路上,马车里很安静。铭七靠在徐骁怀里,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忽然道:“徐骁,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谢你,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家,找到了牵挂。”铭七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
徐骁低头,在他额间亲了亲:“该说谢谢的是朕,谢谢你,肯留在朕身边,陪朕守着这云煌,守着这岁月。”
马车继续前行,载着满车的桃花香,也载着满满的幸福。窗外的星星渐渐亮了起来,像撒了满天的碎钻,照亮了云煌的夜空,也照亮了他们相守一生的路。
他们知道,往后的日子,会像这满园的桃花一样,绚烂而温暖。因为这里是云煌,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用爱和守护编织的岁月,岁岁年年,永不相负。
(http://www.220book.com/book/27E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