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御膳房熬酸梅汤的砂锅,温吞地滚着,泛起细碎的甜。铭七送汤的习惯渐渐成了宫里宫外的常景,连带着徐骁的作息都添了几分烟火气——每日晨起必看枕头上的字条,傍晚算着时辰在宫门口等那个提着空竹篮的身影。
这日铭七往浣衣局送汤,刚走到月亮门,就见几个宫女围着木盆搓洗衣物,额上的汗珠子滚进衣领里。他把陶罐往石桌上一放,笑着掀开盖子:“歇会儿,喝点酸梅汤。”
宫女们手忙脚乱地擦了擦手,接过汤碗时眼睛亮晶晶的。年纪最小的春桃捧着碗,小声说:“总督大人,您上次送的汤,我给母亲留了半碗,她喝了说这辈子没尝过这么清爽的滋味。”
旁边的张嬷嬷也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前儿个给陛下浆洗常服,李德全总管还说,陛下见着您留的字条,嘴角能翘到天黑呢。”
铭七被说得脸颊发烫,正想岔开话题,却见春桃指着竹篮里的布包:“大人这篮子垫的布,是您自己绣的?这七叶莲真好看。”
他低头一看,才想起这是自己闲着无事绣的布巾,垫在竹篮里防烫的。“瞎绣的,”他有些不好意思,“你们要是喜欢,下次我多绣几块给孩子们当帕子。”
正说着,就见李德全匆匆走来,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抬着个食盒。“总督大人,陛下说您送汤辛苦,让奴才给您送些点心垫垫。”李德全笑着打开食盒,里面是刚出炉的桂花糕,香气扑鼻。
“陛下还在批阅奏折?”铭七拿起一块桂花糕,甜糯的滋味在舌尖化开。
“可不是嘛,”李德全压低声音,“不过刚还问呢,说西坡的谷场今日晒的谷子够不够装仓,怕您又帮着农户忙活,忘了时辰。”
铭七心里一暖,咬着桂花糕笑了。这个总爱板着脸的皇帝,心思倒比谁都细。
往回走时,夕阳把宫墙染成了蜜糖色。他提着空竹篮,慢悠悠地晃到养心殿,刚进门就见徐骁站在案前,手里捏着他今日留的字条,嘴角噙着笑。
“回来了?”徐骁转身,目光落在他沾了点面粉的嘴角,“桂花糕好吃吗?”
“好吃,”铭七凑过去,在他脸颊亲了一下,把糕点的甜蹭到他脸上,“比御膳房平时做的甜一点。”
徐骁低笑,伸手把他揽入怀中,下巴搁在他发顶:“那是朕让御厨多放了桂花,知道你喜欢。”
暖阁里的炭盆还没点燃,却透着融融暖意。铭七靠在徐骁怀里,听他说今日朝堂上的事——南萧的绣坊开了张,送来的样布格外精致;北境的战马膘肥体壮,将军递了折子求赏……这些曾经觉得遥远的政务,如今听着却格外真切,因为每一件事里,都藏着百姓的日子。
“对了,”铭七忽然想起什么,“浣衣局的张嬷嬷说,宫里的井水这几日有点涩,我让人从冰窖多存了些雪水,明日熬汤用。”
徐骁捏了捏他的耳垂,眼里的笑意浓得化不开:“都听你的。”
夜里,两人躺在榻上,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竹影。铭七翻了个身,忽然道:“徐骁,等秋收完了,我们去趟南萧吧?袁师傅说那里的荷花还没谢,还能赶上吃莲子。”
“好啊,”徐骁握住他的手,指尖着他掌心的薄茧——那是每日熬汤、写字磨出来的,“再带你去看南萧的绣坊,让你学学怎么绣荷包,省得总扎到手。”
铭七的脸颊红了,伸手在他腰间轻轻掐了一下:“就知道笑话我!”
徐骁低笑,把他往怀里紧了紧。帐外的更鼓声敲了三下,宫里静悄悄的,只有两人交缠的呼吸声,像首温柔的诗。
他想起刚登基时,总觉得这龙椅是座孤峰,西周都是云雾。首到铭七像束光闯进来,带着他看稻田里的谷穗,尝市井里的酸梅汤,才明白所谓江山,从来不是冰冷的奏折和城郭,而是这些热气腾腾的日子,是身边这个人眼里的光,是百姓唇边的笑。
“徐骁,”铭七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睡意,“明天我想加点甘草,酸梅汤太酸了不好喝。”
“嗯,听你的。”徐骁在他发顶亲了亲,“睡吧。”
月光静静流淌,照在榻边的竹篮上,篮里的布巾绣着七叶莲,在夜色里泛着温柔的光。
日子还长,汤要慢慢熬,路要一起走。这云煌的岁月,因着彼此,才真正成了值得相守的人间。
作者“鸣棋”推荐阅读《御宇情澜:凛影与君心》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7E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