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一章 柏林墙下的阴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谍影重袭:猎鼠行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2D8P/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德,柏林腓特烈大街车站

1984年1月22日 上午6:17

米哈伊尔把车票咬在嘴里,腾出手系紧大衣纽扣。站台上的煤渣味混着晨雾往肺里钻,让他想起小时候在乌拉尔火车站等母亲下班的日子。公文包夹在腋下,里面装着厂里开的介绍信和一本《冶金学基础》——书脊里藏着三张微缩胶片。

"看那边。"莱娜用胳膊肘碰他,围巾下呼出的白气扑在他耳边。

两名东德警察正在抽查旅客行李,其中一个正把农民篮筐里的土豆一个个掰开检查。米哈伊尔摸了下左胸口袋,那里有张莱比锡机械厂的参观证,钢印压痕深浅刚好能通过触摸辨认。

"证件。"警察拦住他们,手套上沾着面包屑。

米哈伊尔递过材料时故意让手指发抖。警察盯着他太阳穴的疤痕看了两秒,又翻开莱娜的证件对比照片。这个动作比平时多花了三秒钟——不正常。

"出差目的?"

"参加轧钢技术交流会。"米哈伊尔用带着乌拉尔口音的德语回答,同时把公文包换到右手。如果对方要搜查,这个姿势能让他最快抽出藏在夹层里的刮胡刀片。

警察突然凑近闻了闻:"你用什么刮胡子?"

"苏联产的'卫星'牌。"米哈伊尔眨眨眼,"泡沫太少,总是刮破脸。"

这个答案似乎满意了。警察盖章放行,但米哈伊尔注意到他对着同事比了个手势——拇指和食指圈成O形,克格勃外围人员常用的暗号。

火车开动时,莱娜从网兜里掏出两个煮鸡蛋:"吃吗?昨晚煮的。"

米哈伊尔接过鸡蛋在桌角敲开,蛋白上还留着蓝墨水的痕迹。这是他们约定的安全信号——蛋壳完好表示未被跟踪,染墨表示可能有监视。他掰开蛋黄,里面藏着一小卷锡纸。

"厕所。"他起身时碰洒了莱娜的茶水。

列车厕所的镜子上布满划痕。米哈伊尔展开锡纸,上面用针尖扎出盲文般的凸点:"

安德烈入境 注意莱娜"

他把锡纸冲进马桶,水流打着旋儿消失时,突然想起莫斯科安全屋的抽水马桶也是这样——沃尔科夫总说这是英国情报局最喜欢安装窃听器的地方。

回到座位时,莱娜正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桦林。"我丈夫第一次带我坐火车时,"她的手指在结霜的玻璃上画圈,"说这些树像卫兵。"

米哈伊尔数着她画了五个圈——东德斯塔西的紧急联络信号。他假装咳嗽,趁机把刮胡刀片滑进袖口。

柏林东站比想象中拥挤。穿皮夹克的青年在月台尽头弹吉他,唱的是被禁的西方歌曲。米哈伊尔拎着行李被人流推着走,突然有个穿工装裤的男孩撞到他身上。

"对不起,同志!"男孩塞给他一张电车票就跑。

票根背面用铅笔写着:"17:00 亚历山大广场电话亭 红色"

米哈伊尔把车票嚼碎咽了下去。甜味剂的味道——是克格勃柏林站的接头方式,但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三天。

招待所的前台老太婆戴着人民服务奖章,登记时故意把钢笔在墨水瓶里搅了三下。米哈伊尔接过钥匙时,老太婆的假牙咔哒一响:"307房间的热水管坏了,给您换到219。"

这是警告。307是原定房间,219意味着情况有变。

房间里的霉味熏得人眼睛疼。米哈伊尔跪下来检查床底,发现灰尘有被擦拭的痕迹——不是常规打扫,吸尘器不会专门擦床板背面。他从鞋跟取出小镜子,借着窗外霓虹灯的反光,在天花板消防喷头里看到了微型镜头的反光。

洗澡时他故意大声唱歌,水流声掩盖了拆开肥皂包装的声响。肥皂芯里裹着新的指示:"

夜莺接触目标 明晚8点 文化宫电影院 3排12座"

米哈伊尔把纸条揉进头发搓成团冲走。文化宫电影院是西柏林情报点的死信箱所在地,沃尔科夫不可能不知道。除非这是个陷阱,或者——更可怕的想法——沃尔科夫就是故意要他去送死。

傍晚他去食堂打饭,土豆汤里浮着可疑的油花。米哈伊尔用勺子搅了搅,捞出一小片透明胶片——西德制造的微缩载体,不是克格勃的装备。

"一个人?"莱娜突然出现在对面座位,她的餐盘里摆着两块发黑的猪肝。

米哈伊尔用勺子敲了三下碗边:"食堂师傅肯定恨你。"

"我给了他西德马克。"莱娜把猪肝推过来,"尝尝?"

这是明显的试探。东德公民私藏外币可判五年劳改。米哈伊尔叉起猪肝咬了一口,肥油顺着嘴角流下。莱娜突然伸手用拇指擦过他的下巴,这个动作太亲密,不像普通同事。

"嘴角有疤的人,"她轻声说,"在相学里注定要背叛两次。"

米哈伊尔的叉子停在半空。他确实有两道疤——太阳穴的枪伤和嘴角小时候摔的,但这个细节没写在任何档案里。

"苏维埃公民不信迷信。"他推开餐盘。起身时注意到食堂角落有个戴眼镜的男人在记录什么,那人拿笔的姿势像握枪——安德烈教出来的徒弟都这样拿笔。

夜里他假装入睡,等走廊的脚步声过去后,拆开枕头线脚。里面本该有的备用护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1982年的《真理报》剪报,报道沃尔科夫访问巴黎的新闻。照片边缘用针扎出一个小孔,正好对着法国外交官的手表——表盘显示时间是10:10,克格勃行动代码中代表"叛变"。

窗外突然传来汽车急刹声。米哈伊尔撩开窗帘一角,看见一辆伏尔加轿车停在楼下,车牌被泥巴故意遮住。车门打开时,他捕捉到反光的皮鞋尖——安德烈总是把鞋擦得太亮。

凌晨三点,米哈伊尔用刮胡刀片撬开地板。下面藏着他真正的保命工具:一把没有编号的马卡洛夫手枪,两本不同国籍的护照,和三根金条。东西都在,但金条上的牙印没了——有人动过。

他轻轻装回地板,突然听到隔壁传来莱娜的哭声。墙壁太薄,能听清她在反复说一个词:"谢尔盖"。

这是他的真名。

柏林文化宫电影院

1984年1月23日 晚7:40

米哈伊尔排在买票的队伍末尾,数着前面还有七个人。售票窗口的玻璃上贴着褪色的《办公室的故事》海报,科济列夫导演——三年前就因为"思想问题"被流放了。

谍影重袭:猎鼠行动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谍影重袭:猎鼠行动最新章节随便看!

"一张《战舰波将金号》。"轮到米哈伊尔时,他故意把硬币排成扇形推过去,第三枚硬币边缘朝上——克格勃内部约定的危险信号。

售票员大妈眼皮都没抬:"三楼放映厅维修,改在二楼西侧。"

米哈伊尔接过票根时,大妈的小拇指在他掌心划了一下——东德斯塔西的确认手势。计划又变了。

电影院走廊的壁纸剥落,露出1945年的弹孔。米哈伊尔在厕所隔间里拆开票根夹层,里面用铅笔写着:"3排12座己占,改5排8座"。他舔了舔字迹,尝到微弱的苦味——西德情报局用的隐形墨水。

放映厅里坐了不到十个人。米哈伊尔摸黑找到座位,扶手上有道新鲜的划痕——不是他预想的联络标记。银幕上正放到敖德萨阶梯大屠杀,婴儿车翻滚时,左边空位突然坐下个人。

"同志,借个火。"来人递过印着勃兰登堡门的火柴盒。

米哈伊尔摸出打火机,火苗照亮克劳斯·贝克尔的金发。"西门子的技术资料,"西德人压低声音,"换你们连铸车间的照片。"

这不是沃尔科夫安排的接头内容。米哈伊尔太阳穴突突首跳,银幕白光闪过时,他瞥见克劳斯领口别的铁十字徽章——1945年的款式,古董市场都难找。

"我不拍车间。"米哈伊尔用俄语嘀咕。

克劳斯突然抓住他手腕,力道大得反常:"谢尔盖少校,您父亲埋在沃罗涅日第几区?"

米哈伊尔的血液瞬间结冰。他父亲确实葬在沃罗涅日,但墓碑上写的是"伊万·索科洛夫"——米哈伊尔伪造身份里的"父亲"。知道真实姓氏的只有......

银幕突然熄灭。黑暗中有人从后排贴近他耳畔:"别动,安德烈在二楼监控室。"

是莱娜的声音。她往米哈伊尔口袋里塞了个冰凉的东西——他摸出是枚子弹,底火己经被取出,弹壳里卷着纸条。

灯光亮起时,克劳斯和莱娜都不见了。米哈伊尔借着系鞋带的动作展开纸条:"明早8点 查理检查站 穿蓝围巾卖报人 口令:莱茵河的冬天"

回程电车挤满了下班的工人。米哈伊尔站在车厢连接处,透过脏玻璃看到两个穿皮夹克的男人骑着摩托尾随。其中一人左腿蹬踏板时不太灵活——安德烈的旧伤。

招待所前台换了年轻姑娘,正用指甲油涂改登记簿日期。米哈伊尔刚踏上楼梯,就听见自己房间传来挪动家具的声响。

他转身下楼,在公共电话亭投币拨号:"要两公斤黑麦面包,明早七点送货。"——沃尔科夫在柏林的紧急联络暗号。

听筒里沉默三秒,传来录音带般平稳的声音:"面包店被查封了。"电话挂断。

米哈伊尔站在电话亭里,呼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凝成霜花。他掏出莱娜给的子弹壳,发现底部刻着微型五线谱——是沃尔科夫年轻时常哼的民歌曲调。

夜雨突然倾盆而下。米哈伊尔冒雨跑回电影院后巷,垃圾箱旁躺着克劳斯的尸体,金发被血黏在额头上。致命伤在颈部——克格勃惯用的钢丝绞杀。

尸体口袋里露出半截电影票,米哈伊尔抽出来对着路灯看:是今晚的《战舰波将金号》,座位3排12座。

真正的接头人己经死了。

柏林查理检查站

1984年1月24日 晨7:50

米哈伊尔把蓝围巾往鼻梁上拉了拉,哈出的热气在羊毛纤维上结出细密的水珠。街角的报刊亭挂着《新德意志报》的横幅,卖报老头正用冻红的手指码放《真理报》——东德这边只准卖社会主义阵营的报纸。

八点整的钟声从西柏林方向传来。米哈伊尔数着脚步走向检查站,雪水渗进右脚的皮鞋——今早发现鞋跟藏着的备用刀片被人取走了。

"《晨报》多少钱?"他用德语问卖报人。

老头头也不抬:"西德马克两块,东德马克五块。"

"莱茵河的冬天会打折吗?"

报纸哗啦一声散落在地。老头弯腰去捡时,米哈伊尔看见他后颈上的青色胎记——形状像只展翅的鸟。沃尔科夫在基辅带过的线人都有这种标记,是用特殊药水刺上去的。

"拿好。"老头塞给他一份卷着的《明星周刊》,封面是里根总统大笑的特写,"过境时举在右手。"

米哈伊尔刚转身,就听见身后传来轮胎摩擦声。一辆挂着人民军牌照的瓦特堡轿车急刹在报亭旁,车窗摇下时露出安德烈的半边脸。他戴上了茶色眼镜,但下巴的胡茬修剪角度没变——还是喜欢用左手拿剃刀。

"同志,您的证件。"边防警察拦住米哈伊尔。检查站棚屋的玻璃反光里,能看见两个穿便装的男人正假装检查自行车轮胎——他们裤管下露出枪套的轮廓。

米哈伊尔递过冶金厂的工作证,同时把杂志换到左手。警察用放大镜查看证件上的钢印,这个动作拖了足足二十秒。西柏林方向突然响起警笛,警察皱眉抬头——米哈伊尔趁机将右手插进大衣口袋,摸到了杂志内页的硬物。

"过去吧。"警察盖章时故意蹭脏了证件照片。

十米宽的死亡地带铺着反坦克钉。米哈伊尔数着步子走到中间线,西德那边的岗哨己经举起绿色通行旗。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东德哨兵的喊声:"站住!"

米哈伊尔加速前冲,西德边防警察一把将他拽过白线。子弹打在检查站沙包上,噗噗作响。

"欢迎来到自由世界。"警察摘下墨镜,露出克劳斯·贝克尔的脸——但左耳没有那颗黑痣。

米哈伊尔被推进一辆奔驰车后座。杂志内页掉出半张车票——莫斯科到基辅的夜班火车,1983年12月16日,正是他被"枪杀"前一天。票根背面用针扎出五个小孔,连起来像北斗七星——沃尔科夫妻子生前最爱的星座。

"别紧张,谢尔盖少校。"假克劳斯递来保温杯,咖啡里飘着威士忌的味道,"我们七年前在维也纳见过,当时您扮成乌克兰粮商。"

米哈伊尔握紧了口袋里的杂志。内页夹着的东西现在能摸清了——是把钥匙,齿形像是西柏林中央车站的寄存柜。

奔驰车拐进库达姆大街时,后视镜里闪过那辆瓦特堡轿车。安德烈不可能越过检查站,除非......

"你们的人也在西边?"米哈伊尔突然用英语问。

假克劳斯急打方向盘,车子冲进小巷。轮胎擦着垃圾桶刮出刺耳声响,后窗玻璃突然炸裂——有狙击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2D8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谍影重袭:猎鼠行动 http://www.220book.com/book/2D8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