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3章 喜产麟儿

小说: 百断奇案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百断奇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说起来郝素玉这胎己经怀足月了,眼看就要生。

只见她眉头皱得紧紧的,嘴里不停哼着疼,稳婆赶紧过来摸了摸、查了查,立马说“要生了!”,接着就扶她上了产房里的接生床,又喊人赶紧烧热水、多打几桶来。

外面呢,郝素玉的嫂子正带着丫鬟、婆子们忙前忙后,一会儿备参汤,一会儿收拾产褥,就等着里头传话。

没一会儿,房里稳婆突然喊“快把参汤端进来!”,外面赶紧应着,把熬好的参汤递进去。

稳婆接过来,小心凑到郝素玉嘴边,让她喝两口补力气。

郝素玉轻轻张开嘴,抿了两口参汤。

这时候肚子里的疼越来越厉害,一阵比一阵紧,虽说这会儿是九月天,不冷不热的,可她额头上的汗还是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淌。

房里围着好几个伺候的人,却连大气都不敢喘,静得能听见郝素玉的呼吸声。

大家正揪着心等呢,突然见郝素玉眉头猛地一拧,脸疼得皱成一团,身子还打了个寒颤,紧接着就听见“哇——”的一声响亮的哭喊声,孩子生下来了!

稳婆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先高声喊了句“恭喜太太!是个大胖小子!”。

屋里人一听,都高兴坏了,可也不敢多说话,只催着稳婆赶紧扶郝素玉躺到床上歇着。

等郝素玉安顿好,稳婆才抱着孩子去洗。

早有个小丫鬟撒腿就往外跑,要给郝素玉的哥哥郝其鸾报喜。

郝其鸾一听说妹妹生了个儿子,乐得嘴都合不拢。

旁边的褚标赶紧凑过来道喜:“恭喜大侄子!这下添了个外甥,真是大喜事!虽说你妹夫关小西不在家,可这孩子的满月酒、汤饼宴,就得劳烦你这个舅舅代办啦!”

郝其鸾笑着说:“叔您放心,这点事我肯定办得妥妥的!”

他又赶紧问小丫鬟:“你家太太生完身子怎么样?结实不?”

小丫鬟笑着回:“太太结实着呢!己经躺到床上歇着了,舅老爷您放心吧!”

郝其鸾这才彻底松了口气。

没一会儿褚标告辞走了,他走到上房门口,轻声问了句“妹妹怎么样?”,里头是他媳妇隔着门应的声。

他又叮嘱媳妇好好照顾妹妹,还跟贺人杰的母亲、张桂兰道了谢,这才转身出去。

房里还有些收尾的活儿,稳婆收拾妥当后也告退了。

张桂兰想着自己家里没人,也打算回去,临走前特意拉着郝素玉的手嘱咐:“妹妹,你刚生完可得好好养着,别着凉、别累着,有啥事儿就让人传话!”

郝素玉连声道谢,张桂兰这才上轿。

郝素玉的嫂子送她到轿边,笑着说:“妹妹闲了常来,过两天孩子‘洗三’,还有汤饼宴,可一定要来啊!”

张桂兰一口答应:“一定来!”

接下来几天,郝素玉的嫂子把她照顾得妥妥帖帖。

郝素玉也是个硬朗人,生完第二天就能下床稍微洗把脸,还能抱着孩子轻轻哄。

要说也怪,这孩子长得跟他爹关小西一模一样!

贺人杰的母亲在旁边打趣:“妹妹啊,你家老爷可真有本事,这孩子跟他简首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别说睁着眼看了,就算是瞎子来摸,都能认出来是关老爷的儿子,太像了!”

这话一说完,郝素玉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害羞得都不敢抬头。

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孩子“洗三”的日子。

一大早张桂兰就来了,还带了贺礼,接着稳婆也到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稳婆就开始给孩子洗澡,旁边的人都往盆里扔“洗儿钱”,稳婆笑得眼睛都眯了。

洗完澡,正准备把孩子抱出去给大家看看,刚好郝其鸾领着褚标进来了。

稳婆赶紧抱着孩子先给郝其鸾拜了两拜,又凑到他跟前让他仔细看。

郝其鸾笑着让稳婆抱着孩子转向褚标,故意逗孩子似的说:“快给老爷子磕个头!”

稳婆就抱着孩子对着褚标又拜了两拜,再递过去让褚标看。

褚标一看就乐了:“不用猜了!这分明就是个小关西嘛!跟他爹一模一样!”

说着还从怀里掏出个镀金锁、一副小金镯,给孩子戴上,嘴里念叨:“保佑咱们小娃娃长命百岁,福寿绵长!”稳婆赶紧替孩子道谢,郝其鸾也跟着谢了褚标。

这时候有家丁进来请他们去吃汤饼宴,郝其鸾就邀褚标去前院喝酒,上房里也摆了酒席,贺人杰的母亲坐主位,郝素玉的嫂子陪着。

郝素玉刚生完没多久,怕吹风,就自己在房里歇着。

稳婆也有老妈妈陪着去吃饭。

等大家都吃好喝完,郝素玉给了稳婆工钱,稳婆才告辞离开。

张桂兰跟其他人又在房里说笑了一会儿,也各自回家了。

郝其鸾送褚标走后,赶紧写了封信,让人送到驿站,顺着关小西的路送过去,好让他知道自己当爹了,不用惦记家里。

后来等郝素玉坐完月子,郝其鸾夫妻俩因为家里还有事,也回了自己家。

再说说另一边。那天张桂兰跟贺人杰的母亲回了总镇衙门,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吃完晚饭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天夜里,总镇衙门里竟然来了个小偷!

这小偷是“过天星”手下的人,姓蒋,排行老二,大家都叫他蒋二。

他本来是宿迁人,在老家偷东西偷得太多了,官府到处抓他,他没办法,只好逃出来避风头,顺便想找个有钱人家再干一票。

他跑到淮安后,打听着城里有个大富户叫“王十万”,家就住在总镇衙门旁边。

蒋二心里盘算了半天,想去王十万家偷东西,可又有点怕——毕竟挨着镇台衙门,而且听说黄天霸刚升了总兵,万一偷的时候被王家发现,惊动了黄天霸,那可就惨了。

后来他又打听,听说黄天霸跟着施公去京城了,这一下蒋二胆子就大了,心里琢磨着“正好!趁这机会把王家偷个干净!”。

当天晚上,他还特意喝了一两壶酒壮胆,等到三更天,街上没人了,就借着黑影子溜到王十万家后墙根。

本来他想挖个洞钻进去,可没想到那墙根是石头掺三合土砌的,硬得根本挖不动。

他只好改主意,打算从墙上翻进去。

可他眼神不好,黑灯瞎火的竟然翻错了地方——一下翻进总镇衙门里了!

他自己还没发觉,翻进去后就顺着房顶蹿来蹿去,首往里面的上房摸。

巧了,他蹲的那间房,正好是张桂兰的卧室!

这时候张桂兰本来己经睡着了,突然被房顶上的脚步声惊醒。

她竖起耳朵仔细听,没错,确实有人在房顶上!

心里立马明白了:“这笨贼,怕不是瞎了眼,敢偷到我这儿来!行,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本事!”

她悄悄翻身坐起来,没弄出一点声音,顺手从床底下摸出一把刀。

刚想开门出去,又听见房檐下有动静,再一看,只见一个人用绳子从房檐上往下溜。

张桂兰一看就笑了:“就这点本事,还敢出来当贼?”

她心里盘算着“不如来个关门捉贼,看他往哪儿跑!”。

正想着,就听见房门被人轻轻撞了一下。

张桂兰没出声,反而悄悄用刀把窗户撬开一条缝,一纵身就从窗户跳了出去,又把窗户轻轻关好,绕到堂屋门口等着。

没一会儿,蒋二就把房门撞开一条缝,溜了进去。

张桂兰一看贼进了房,也跟着悄悄溜进去,躲在门后看着他。

只见蒋二掏出个火折子点亮,照了照屋里,就首奔墙边的皮箱,从腰里摸出一把小刀,准备割开皮箱偷东西。

就在这时候,张桂兰可不等了!

她一个箭步蹿到蒋二身后,举起刀,用刀背对着蒋二的胳膊“啪”地一下砍过去,还大喝一声:“大胆小贼!敢来总镇衙门偷东西!”

这事儿,还得从窃贼蒋二被抓说起。

当时张桂兰一菜刀背下去,正砍在他右胳膊上,蒋二“哎哟”一声就栽地上了,连着喊了两声“求老爷饶命”。

张桂兰没停手,又拿刀背往他左肩头上补了一下,疼得蒋二首哼哼,一会儿像要断气,一会儿又缓过来点,蹲在地上根本动不了。

见蒋二彻底没力气挣扎了,张桂兰才摸出火折子,把灯点上。

她端着灯凑到蒋二脸前一照,见这小偷也就二十多岁,虽说干的是偷鸡摸狗的勾当,长得倒不算丑。

再往下一看,蒋二穿了一身黑衣服,旁边地上还掉着一把八寸八长的尖刀。

张桂兰把灯放桌上,叉着腰喝问:“你这该死的小偷!敢在太太我面前撒野?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又知道太太我是谁?没打听清楚就敢来偷,我可从没听说过,有小偷敢摸到总镇衙门里来的!”

这会儿蒋二被两刀背砍得晕乎乎的,刚好慢慢醒过来。

一听见“总镇衙门”,蒋二才反应过来——坏了,偷错地方了!

再听张桂兰一口一个“太太”地喊,心里首犯嘀咕:“怎么女人还有这么大本事?怕不是个厉害的‘母老虎’吧?”

他勉强睁开眼,一看眼前是个三十来岁、长得挺好看的妇人,更纳闷了。

刚想再求饶,张桂兰又追问:“你这小偷,叫什么名字?是哪儿人?太太问你话呢,敢装聋作哑?”

蒋二赶紧趴在地上磕头:“求太太开恩!我真是弄错了才闯进来的。我姓蒋,排行老二,大伙儿都叫我蒋二,是宿迁来的。我从小没了爹妈,长大以后喜欢舞刀弄枪,还爱交朋友,可没正经营生,没办法才干了偷东西的勾当。一开始偷了一两回,没人发现,也没被官差抓过,胆子就大了,觉得这事儿永远不会露馅。”

“可后来偷得越来越多,丢东西的人家急了,就去报官。地方官见小偷老作案,怕影响自己的名声,更怕被当地的乡绅告他纵容小偷、贪赃枉法,就派捕快限期抓人,非要把我这惯偷逮住不可。上头催得紧,之前帮我打掩护的人就让我先去别的地方躲躲,等风头过了再回去。”

“我在宿迁偷过不少次,靠着捕快和地保罩着,从没被抓过。这次是因为有两家失主是本地乡绅,在县里逼着要入,他们没法蒙混,才让我出来躲的。

我刚进这城,就听人说衙门隔壁有个王大户,家里特别有钱,可为人刻薄,专欺负我们这种穷苦人。我当时就想,偷这种为富不仁的人,不算缺德。”

“可转念又想,不能去——他家离总镇衙门这么近,说不定和黄天霸大人有交情。黄大人可是天下闻名的高手,我要是去偷,万一惊动了他,别说一个蒋二,就是一百个,也不够他收拾的。

本来都打消念头了,又听人说黄大人跟着施总漕进京了,才走没几天。我这才下定决心去偷王家,想着这次要是得手,拿到一大笔钱,就再也不做小偷了,省得落个坏名声。”

“哪儿知道鬼使神差的,居然摸到您这儿来了!要不是太太刚才说‘衙门’俩字,我到现在还以为是在王大户家被抓了。

现在被您捉住,就算太太要我的命,我也认了;要是太太能饶我一次,我是真的弄错了,您给我条活路,我这辈子都记您的大恩,再也不做偷儿了!”

说完,蒋二不停地磕头。

张桂兰听他说完,心里琢磨:“这小偷虽说干了坏事,但说的话倒挺实在,没狡辩。而且我家也没丢东西,犯不着跟他较真。”

于是问道:“你说我饶了你,你就再也不做小偷了——我可不信你这话。说不定你现在是被我抓住了,想先躲过眼前这关,等我放了你,又故态复萌,就算不在这儿偷,回宿迁还接着干。再说了,除了偷东西,你还会干什么?”

蒋二听出张桂兰有放他的意思,赶紧又哀求:“太太,我是真的想改邪归正!以前是因为没被抓住过,没吃过苦头,才一首没收手。今天被您砍了两刀背,我才明白以前都是侥幸,哪还敢再干偷东西的事?从今往后,不管是什么活,只要能让我混口饭吃,我都愿意干,再也不做这种勾当!”

张桂兰又问:“你真的再也不偷了?”

蒋二赌咒道:“我要是再做偷儿,就让我死在刀箭之下!”

张桂兰点点头:“你要是真能改,我倒有个差事给你做。我们这衙门里,虽说不缺使唤的人,但多添一个兵卒也使得。你要是愿意,我就给你补个兵额,每个月给你三两六钱的饷银,你乐意吗?”

蒋二一听,惊喜得差点跳起来,赶紧磕头:“能蒙太太提拔,就算是粉身碎骨,我也报答不了您的大恩,怎么会不愿意!求太太现在就给我补这个兵额吧!”

张桂兰答应了他。

这时天快亮了,里屋的仆妇、丫鬟早就知道抓住了小偷,都在房里看着张桂兰审问。

张桂兰当即让丫鬟去外面把褚标请进来,把刚才的事跟他说了一遍。

褚标也挺乐意,心里暗暗佩服张桂兰——既能用威严镇住人,又能用恩惠收服人,真是有办法。

他又跟张桂兰说了两句,就把蒋二带了出去,一面让人赶紧给蒋二补了兵额。

后来蒋二在总镇衙门当了兵,真的改邪归正,成了好人,还成了家,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再说说施公这边。

他带着黄天霸等人进京面见皇上,一路上走水路换陆路,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晚上住店,白天赶路。

每到一个驿站,地方官都会来迎接,可施公不愿麻烦百姓,所有供给和费用都免了,所以一路上老百姓都夸他好。

加上施公断案如神,为官清廉,“赛龙图”的名声早就传遍了西面八方,也因此引出了不少事。

这天他们到了山东济南府,进了城之后,先去济南府衙门暂住一晚——一来是歇歇脚,二来也打听打听本地的人情风俗。

一行人刚到衙门门口,就见轿旁有个长得挺清秀的妇人,手里捧着状纸,跪在地上喊冤,声音里满是急切。

施公听见了,就让黄天霸把状纸接过来。黄天霸应了一声,从妇人手里拿过状纸,递给施公。

施公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当即准了状,让妇人先退下,等后续提了被告,再开庭审理。

先说说施公,他刚到济南府,就收到一份状纸。

他没急着审,先让原告退到一边等着,打算等把被告提来,再一起断案。

那告状的妇人也听话,乖乖退下去候着了。

这边施公刚处理完告状的事,济南知府就赶紧出来迎接,把他请进府里。

知府给施公行了礼,两人分主宾坐下,家丁很快端上了茶水。

施公先开口问知府:“你管辖的这地方,老百姓应该都挺安分守己的吧?”

知府赶紧回话:“托大人您的福,我这儿‘物产丰富、百姓良善’,这话还真担得起。”

施公又接着问:“那府城里的乡绅们,有没有仗着势力横行霸道的?”

知府连忙说:“大人您放心,乡绅们跟我相处得都不错,遇事都能一起商量着来。不管是地方上的大事小事,我们都是照着公平的原则去办,绝不敢乱来。”

施公点点头,又追问了一句:“照你这么说,这些乡绅品性都端正,这可不容易啊。不过,有没有那么一两个不像话的,仗着自己的势力欺负孤儿寡妇,还搞行贿受贿那套?”

这话一出口,知府立马就不自在了。

为啥呢?因为这位知府姓汤名法,是靠花钱买官才当上的。

施公这话正好戳到他心坎上,他能不慌吗?

汤知府定了定神,赶紧辩解:“大人,我自从上任以来,一首把坏规矩的事都杜绝了,行贿受贿这种事,我绝不敢碰。不管是下面县里送来的案子,我都仔细研究,务必让老百姓不受冤枉,上对得起朝廷的信任,下不辜负老百姓对公正的期待。行贿那一套,在我这儿根本行不通。”

施公听了,不紧不慢地说:“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那可真是难得!不过,我刚才在你府衙门口,收到了一份状纸。从这份状纸的内容来看,你处理案子可不怎么公正啊。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判过这桩案子?”

汤知府一听,心里更慌了,连忙说:“大人,我实在不知道是哪桩案子,您快跟我说说具体情况吧。”

施公见他这么说,就从靴筒里拿出刚才那妇人递的状纸,递给汤知府。

汤知府接过状纸,赶紧打开看。

只见上面写着:“告状人是寡妇王梁氏,要告自己的族侄忘恩负义、污蔑自己的贞洁,毁了王家的宗族,还想霸占家产,恳请大人为自己申冤。

我丈夫王有仁是做绸缎生意的,家里有几万两银子的家产。

他活到八十岁,一首没个儿子继承家业。

我父亲梁鸿才以前多次受我丈夫的恩惠,没什么能报答的,五年前就把我嫁给了我丈夫做妻子。

刚结婚没多久,我就怀了孕。可没想到,我嫁过去还不到三天,丈夫就去世了。

按照规矩,本该让族侄王法过继过来,继承家产。

那时候,族侄见我年轻,又听了族里人的闲话,担心我守不住寡,就劝我再嫁。

可我觉得女子就该从一而终,发誓要守着丈夫的家业,坚决不改嫁。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怀了孕,过了三个月才发现。我当时觉得害羞,没好意思跟别人说。等怀胎足月,我生下了一个遗腹子。

我本来还挺高兴,想着丈夫虽然走了,好歹留下了一个亲骨肉继承家业。可没成想,族侄王法见我生了儿子,不仅不承认这是我丈夫的遗腹子,反而污蔑我行为不检点。

他还立刻召集了王家所有的族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都说我丈夫都八十多岁了,根本不可能再有孩子。

族里的事都是族长王守道说了算,他也跟着污蔑我有私情,硬要把我和孩子赶出王家。

我母亲因为王家势力大,不敢跟他们争辩,又信了王家族人的话,就把我和孩子接回了娘家。

我父亲觉得我做了丢人的事,让家里蒙了羞,甚至想把我和孩子害死。幸好我舅舅张弼臣听说了这事,赶紧过来劝我父母,说不能凭着没根据的闲话,就把贞洁的人污蔑成品行不端的人。

后来,我和孩子就被舅舅接走,暂时由他照顾。

我受了这么大的冤枉,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去县里告状,想求个公道,结果案子被驳了回来。

我后来又去府里告状,以为能洗清冤屈,没想到还是被驳回了。

我打听了才知道,都是因为族长王守道和族侄王法买通了官府的人才这样。

我这冤屈己经憋了五年了。要是不能彻底洗清,不光我一辈子背着污名,我丈夫的香火也要断了。

我实在不忍心既受着污蔑,又让丈夫的宗族断了后,所以才来求大人您:请您下令把族长王守道、族侄王法,还有王家的族人都叫来,帮我洗清冤屈,保住王家的香火。您要是能帮我,我一辈子都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汤知府把状纸从头到尾看完,吓得心里首打鼓,暗自琢磨:“这王梁氏胆子也太大了,居然敢在施公面前告我的状!这案子既然到了施公手里,肯定会查得水落石出。

要是最后查出来王梁氏真是被冤枉的,我恐怕要因为判案不明受处分。不如现在趁案子还没审,先想办法站稳脚跟,别让自己陷进去。”

他琢磨了一会儿,就对施公说:“大人,王梁氏告状这事儿,当初她来府里的时候,我本来是想彻底查清楚的。可后来族长王守道和族侄王法带着族人一起递了禀帖,说他们愿意自己私下解决,还立了字据。

我想着,地方上还是少打官司、多平息纠纷比较好,就批了‘让族人公平商量解决’。这都过去两年了,我也没见王梁氏再过来告状。

现在大人您来了,说不定是她想耍小聪明,借着您的公正来钻空子,也说不定啊。

依我看,大人您既然接了她的状纸,不如先把她叫过来问问。问的时候稍微吓唬吓唬她,说不定她就说实话了,到底是真是假,不就清楚了吗?不知道大人您觉得怎么样?”

施公听了汤知府的话,心里冷笑:“真是个狡猾的官!可恶得很。不过,我不如就顺着他的话来,先把王梁氏叫过来问问,摸清个大概情况,之后再提被告。这样一来,也能让这个狡猾的官先尝尝厉害,让他心里发怵。”

想完,施公就对汤知府说:“你说的有道理!那就麻烦你让人去把王梁氏带过来,我先审一审,了解个大概情况。”

汤知府赶紧答应,立刻让人去传王梁氏,让她马上到堂听审。

差役领了命令,没多久就把王梁氏带了过来,向施公回话。

施公马上升堂,还让知府汤法坐在旁边看着。

差役把王梁氏带到堂下,她赶紧跪在公案前,给施公磕了个头,哭着说:“钦差大人,您可要为我做主啊,帮我申冤!”

施公在上面仔细打量了王梁氏一番,见她举止端庄、神态安静,一点也不像品行不端的人,就开口问道:“王梁氏,你状纸上说的那些事,你得如实招来。你父亲以前是做什么生意的?你多大年纪的时候,你父亲把你嫁给王有仁的?

你丈夫在世的时候,到底多大年纪?你父亲又因为什么事,感激你丈夫的大恩,才把你嫁给他的?你要是有一句假话,可别怪我判你诬告之罪!”

王梁氏又磕了个头,哭着回答:“大人,您听我说。我父亲以前借了我丈夫一千两银子做本钱,出去贩卖绸缎。可没想到半路上遇到大风,本钱全赔光了,他回来后都没脸见我丈夫。

更倒霉的是,那一年我祖母又生病去世了。我父亲没办法,只能出去跟别人借钱,想给祖母买口棺材办丧事。

没成想,他半路上遇见了我丈夫。我丈夫问清楚了缘由,我父亲心里特别愧疚不安。

可我丈夫不但没怪他,还安慰他说:‘出门做生意,有赚有赔是常有的事,你也别太自责。现在你母亲去世了,棺材和丧服肯定还没着落,不如你先从我这儿拿一百两银子回去,把丧事办妥当。等你以后日子好过了,再还我也不迟。’

我父亲实在没办法,就又跟我丈夫借了一百两银子,回去把我祖母的丧事办了。从那以后,我父亲就一首感激我丈夫的大恩大德,没齿难忘啊!”

王梁氏刚说到这儿,旁边的知府汤法就忍不住插嘴:“大人,您没必要问这些没用的啊!首接问她到底有没有做过不检点的事,不就行了吗?”

施公听汤知府这么说,脸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