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年关的盘算
腊月初八刚过,院里的街坊就开始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了。扫房、蒸馍、裁新衣,这些年关的大事,桩桩件件都得提前盘算,尤其今年不一样——经过大半年的攒劲,不少人家的粮本上多了几尺布票,炕席下藏着几块私房钱,心里都憋着股劲,想过个踏实年。
林晓家也不例外。晚饭桌上,张岚把一个铁皮饼干盒往桌上一放,“咔嗒”一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几张钱票:“这是今年攒下的,三十五块钱,三尺布票,还有两斤红糖票。”
刘海中放下筷子,眉头却没舒展:“钱是不少,可年关开销大。给你爹妈捎点东西得十块,孩子们的新衣料得用布票,还得买两斤肉包饺子,再备点鞭炮……”他算着算着,眉头又拧成了疙瘩,“怕是不够。”
林晓正啃着窝窝头,闻言插了句:“肉不用买那么多,我前阵子托人在乡下收了点红薯干,磨成面能做甜窝窝,比肉省。鞭炮也不用买大的,买点小呲花给孩子们玩玩就行。”
张岚眼睛一亮:“红薯干?我咋不知道?”
“藏煤棚后头了,怕受潮。”林晓笑了笑,“够做一筐窝窝的,甜丝丝的,比白面馒头还顶饿。”
这是他早就算计好的。秋收时他听说乡下红薯丰收,特意找车把式换了五十斤红薯干,磨成面掺着玉米面蒸窝窝,又甜又抗饿,最适合过年当干粮。
刘海中看着儿子,眼神里带着点欣慰。以前总觉得这二小子年纪小,不懂事,现在才发现,他心里的盘算比谁都细,还总能想出些实在办法。
“那布票留着给你做件新褂子。”张岚把布票往林晓面前推了推,“你整天跑东跑西,穿得体面些。”
“给我哥做吧,他在厂里上班,得有件像样的。”林晓又退了回去,“我去年的褂子还能穿,补补就行。”
正说着,三大爷阎埠贵掀着门帘进来了,手里攥着个油纸包,一股油香味飘了出来。“刚炸的麻花,给孩子们尝尝。”他把纸包往桌上一放,眼睛却瞟着张岚手里的钱票,“我瞅着你家亮着灯,就知道在盘算年关的事。我来跟你们合计合计,今年咱院能不能一起办年货?”
刘海中愣了愣:“一起办?咋个一起法?”
“你想啊,”阎埠贵掰着手指头算,“咱凑钱托人去郊区买头猪,算下来比在菜市场买肉便宜两成;蒸馍的话,几家合伙发面,用中院的大铁锅,又快又省柴;还有扫房,谁家有高梯子,谁家有新扫帚,凑一起用,省得各家买重复了。”
这主意倒是新鲜。张岚有点动心:“可……各家人口不一样,咋分摊钱?”
“我早想好了!”阎埠贵掏出小本子,“按人头算,大人算一份,半大孩子算半份,婴儿不算。我来记账,保证一分一毫都清清楚楚。”他说着,眼睛看向林晓,“晓儿,你觉得这主意咋样?”
林晓心里透亮,三大爷这是打着“省钱”的旗号,想牵头办这事——既落个“为大伙着想”的名声,又能借着记账的由头,多沾点小便宜。但他没点破,反而点头道:“三大爷这主意好。一起办年货,热闹,还真能省不少事。”
他知道,这年代办年货,最愁的就是“单家独户力量薄”。想买点好东西,要么没票,要么买不起;想做点费功夫的吃食,自家锅小灶弱,折腾半天不够塞牙缝的。合伙办年货,确实是个实在办法。
“我看行。”刘海中也点头,“我这就去跟傻柱、易中海说说,让他们也参一份。”
消息传出去,院里炸开了锅。傻柱第一个响应:“我出力气!杀猪褪毛我在行!”许大茂也举了手:“我托朋友弄了点好酒,过年时拿出来,大伙分着喝!”就连平时不爱掺和事的一大爷易中海,都主动说:“我家有口大缸,能腌酸菜,谁家想腌,尽管用!”
秦淮茹来得最晚,手里还抱着刚纳好的鞋底:“我会蒸枣馍,到时候我来掌勺。就是……我家钱不多,能不能多干点活抵?”
“咋不能!”林晓立刻接话,“蒸馍、包饺子都需要人手,您多出力,就少出钱,一样的。”
阎埠贵赶紧在本子上记:“秦淮茹家,两口人,出力抵半份钱。”
看着三大爷认真记账的样子,林晓忽然觉得,这年关的盘算里,藏着的不只是省钱的小九九,还有股子抱团的热乎气。就像屋檐下的冰棱,单独一根禁不起晒,可扎堆挂着,就能挨到开春;就像蒸馍的面,单家独户发不起来,凑在一起揉,就能发得又大又暄。
接下来的几天,院里热闹得像赶集。男人们凑钱托车把式去郊区买猪,女人们则聚在一块儿,你出点红糖,我拿点芝麻,商量着蒸多少馍、炸多少麻花;孩子们最兴奋,整天围着中院的大铁锅转,盼着能分到块刚出锅的面疙瘩。
林晓没闲着,他找出以前画机械图的本事,给杀猪的地方画了张简易示意图,标着哪块肉适合红烧,哪块适合做香肠,哪块炼油最合适——这都是上辈子跟奶奶学的,没想到在这年代派上了用场。
“晓儿这图一画,咱这猪算是没白买!”傻柱举着图,笑得合不拢嘴,“连屠夫都说,这分肉的法子专业!”
张岚看着院里热火朝天的样子,偷偷跟林晓说:“我活了半辈子,头回见院里这么齐心。以前过年,不是为抢块好肉吵,就是为借点东西闹,哪有现在这样……”
林晓正帮着抬大缸,闻言笑了笑:“日子好过了,人心就齐了。”
他知道,这年关的盘算,算的不只是钱和物,还有街坊们心里的那点秤。谁肯吃亏,谁爱占便宜,谁是真心实意想凑个热闹,一掺和就都明白了。而那些愿意多搭把手、少计较的人,慢慢就成了院里的主心骨。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杀猪的吆喝声传遍了胡同。林晓站在中院,看着男人们围着热气腾腾的猪肉分肉,女人们在旁边笑着打趣,孩子们举着刚分到的肉皮欢呼,忽然觉得,这年的味道,比往年浓了十倍。
因为这味道里,不光有肉香、面香,还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暖意——那是大伙凑在一起过日子的烟火气,是盘算里藏着的体谅,是分工里透着的信任。
刘海中分到一大块五花肉,乐呵呵地往家走:“今年这年,能过踏实了。”
林晓跟在后面,看着爹的背影,心里清楚,这踏实日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院里人你搭一把手、我出一份力,慢慢攒出来的。而这年关的盘算,不过是个开始。
往后的日子,还会有更多这样的“盘算”,更多这样的“凑劲”,首到这西合院的日子,像刚蒸出锅的枣馍,又甜又暄,热气腾腾。
(http://www.220book.com/book/2G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