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的梆子声惊醒了檐角的麻雀。
清欢揉着眼睛坐起身,白狐蜷在枕边睡得正酣,爪尖还勾着昨夜拾到的铜钥匙。
灶间飘来艾草混着新米的香气,沈奶奶正用铜勺搅着粥,木勺柄上的莲花纹被蒸汽熏得发亮。
"去溪边采些紫苏叶。"
三哥叔原往竹篓里塞了块粗麦饼,篓底垫的荷叶还凝着夜露,"昨儿暴雨冲了药圃,得给当归苗遮遮阳。"
晨雾未散的山道上,清欢的布鞋踩碎满地榆钱。
白狐忽前忽后地蹿着,银铃惊起草丛里饮露的蓝蝶。
溪石缝里果然生着成片的紫苏,叶片背面凝着荧蓝色的露珠——这异象自青铜门塌方后便常见,村里老人说是地气返潮的缘故。
"小丫头当心滑!"
猎户赵三扛着药锄从坡上下来,腰间新添的牛皮囊鼓鼓囊囊,"后山塌出的土洞渗水,里头的红泥倒是补墙的好料。"
他说话时眼神闪烁,靴帮沾着的荧蓝色泥浆,与清欢玉锁上凝结的晨露如出一辙。
溪水漫过脚踝时,清欢发现对岸歪脖柳树下坐着一个生面孔少年。
靛青布衣上打着云纹补丁,编竹篾的手法分明是镇上车马行的样式。
少年捧着本泛黄册子看得入神,书页间滑落的干莲蓬正巧被水流带到清欢脚边。
白狐突然炸毛低吼。
清欢弯腰拾莲蓬的刹那,瞥见书脊上褪色的《河工纪要》西字,扉页墨莲印与沈奶奶妆奁里的旧帕子极为相似。
少年似有所觉,抬头时眼底晃过溪水的碎光:"姑娘可知这附近有种叶背生蓝露的紫苏?"
竹篓里的紫苏叶沙沙作响。
清欢尚未答话,上游突然漂来几截断裂的齿轮木轴,卡在溪石间不住打转。
白狐的银铃骤然变调,惊得少年手中书册落入水中。
清欢涉水去捞时,腕间玉锁勾住他半松的蹀躞带,青铜莲坠磕在溪石上,溅起的火星里竟混着荧蓝色碎末。
"当心割了手。"
少年劈手夺回湿透的书册,指腹薄茧擦过清欢手背,带着硝石混松脂的古怪气味。他转身时衣摆翻卷,后腰别着的黄铜药铲闪过半朵莲花刻纹——与沈家药铲柄上的纹路恰成并蒂。
日头攀上青崖时,清欢的竹篓己盛满紫苏。
归途经过祠堂,见虚云道长正在修补暴雨冲垮的东墙。
老道难得换了短打,袖口露出的腕绳上串着七枚青铜莲瓣,随着砌墙动作与清欢的玉锁共鸣轻颤。
"昨儿拾的钥匙可收好了?"沈奶奶舀着粥忽然发问。
清欢摸向腰间荷包,铜钥匙却不知何时变成了半块麦芽糖——定是白狐偷换的。
她气得去揪狐狸耳朵,那团银缎般的皮毛早溜到灶台下,爪间银铃缠着根靛青布条,分明是溪边少年蹀躞带的颜色。
更蹊跷的事发生在晾药时。
本该阴干的决明子,在沾到清欢指缝残留的荧蓝露水后,竟在竹筛上自发排成北斗七星。
沈奶奶盯着那图案沉默许久,突然翻出压箱底的旧帕子。
金线莲花映着日光,帕角暗绣的"癸卯"小字,正与祠堂新糊的窗纸年号相合。
暮色染红窗棂时,村口传来嘚嘚马蹄声。
清欢踮脚张望,见镇上车马行的管事正与里长交涉,说是要雇人清理后山塌方的"古河道"。
白狐突然蹿上院墙,冲着车队里某个靛青身影发出婴啼般的呜咽。
清欢摸向空了的荷包,那里本该有把生锈的铜钥匙。
(http://www.220book.com/book/2J6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