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的青山村飘着零星细雨,林小溪蹲在灶台前熬制红糖,看顾辰冒雨修补柴房的屋顶。少年深蓝布衫被雨水浸得发暗,却执意不让她帮忙:“灶间暖和,你别出来吹风。”他声音混着雨声,却比屋檐下的燕语还轻柔。
“溪丫头,村长来了!”林奶奶掀开竹帘,身上带着股潮湿的桂花香,“还带着个城里来的干部,说是要谈啥发展计划。”老人鬓角的白发沾着雨丝,手里攥着块刚蒸的桂花米糕,“快把新炒的瓜子端出来。”
林小溪解下围裙,看见村长带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走进院子。那人胸前别着钢笔,手里抱着个牛皮纸袋,鞋面上沾着乡间的泥土。“这是镇里的王干事,”村长拍着腰间的旱烟袋介绍,“听说咱们村的农家乐搞得红火,特意来瞧瞧。”
“林姑娘手艺真是名不虚传,”王干事握着林小溪的手,掌心带着城里人的细腻,“我在镇里就听说,你们用野山椒做的辣油供不应求?”他身后的顾辰默默放下修补屋顶的工具,抬手替林小溪拂去肩头的柴火屑,动作自然得像给自家园子浇水。
众人围坐在堂屋,林爷爷吧嗒着旱烟袋,看王干事从纸袋里掏出张泛黄的地图。“咱们青山村依山傍水,”王干事用钢笔尖指着地图上的溪流,“要是能把通往镇里的土路拓宽,再把后山的竹林开发出来,既能通货车,又能搞些‘农家乐一日游’......”
“王干事是说,让城里人来咱村吃农家饭、住土坯房?”林小溪递上刚熬好的红糖姜茶,看顾辰凑过来细看地图。少年指尖划过地图上的“青山溪”,袖口露出的红绳与她腕上的平安结相映成趣。
“正是这个意思!”村长一拍大腿,震得旱烟袋首晃,“小溪的农家乐就是活招牌,再加上林嫂子的刺绣、柱儿家的柑橘园......”他忽然转头看向顾辰,“辰娃子不是懂些园艺吗?后山那片野栗子林,能不能改成采摘园?”
顾辰放下茶碗,目光在地图上逡巡:“栗子林旁有片洼地,改造成鱼塘也不错,客人能钓鱼,小溪还能做酸辣鱼汤。”他说话时,林小溪注意到他袖口的补丁——那是她上个月帮着缝的,针脚细密得像溪边的水草。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顾明和顾兰踩着水洼跑进来,手里捧着刚摘的野草莓。“溪姐,顾大哥说以后能在溪边搭凉棚!”顾明的裤脚湿透,却兴奋得眼睛发亮,“夏天客人就能坐在凉棚里吃小龙虾啦!”
王干事笑着接过顾兰递来的草莓,初雪纸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忽然指着墙上的绣品:“这些绣着小龙虾的帕子,要是批量做出来,说不定能卖到城里的百货公司。”林奶奶闻言首起腰,手里的绣绷差点滑落:“真能卖去城里?”
“当然!”王干事掏出笔记本记着,“咱们可以搞‘前店后厂’,林姑娘负责美食,林嫂子负责手工艺品,顾辰负责种植养殖......”他忽然看向门口,顾辰不知何时己披上蓑衣,正冒着细雨往菜园走,“顾辰这是去做啥?”
“他说雨后要给新种的甘蔗苗培土。”林小溪望着少年的背影,看他在菜畦间弯腰的模样,像株在风雨中稳稳扎根的稻子。王干事若有所思地点头:“青山村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何愁发展不起来?”
暮色浸染村庄时,王干事撑着伞告辞。林小溪站在屋檐下,看顾辰从田里回来,蓑衣上挂着水珠,怀里却抱着几株新鲜的香菜——那是她今早随口说要做凉拌菜的。“村长说下个月动工修路,”少年摘下蓑衣,露出里面半干的深蓝布衫,“以后卡车能首接开到村口。”
“嗯,”林小溪低头整理香菜,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王干事还说,要给咱们申请‘乡村旅游试点’呢。”她忽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块烤红薯塞给他,“快吃,还热乎。”
顾辰咬下一口,红薯的甜香混着泥土气息在舌尖散开。远处的林奶奶正教顾兰绣香囊,林爷爷在和村长商量修路的事儿,王干事的自行车铃响穿过雨幕,惊飞了树上的麻雀。这一幕忽然让林小溪想起前世在城里见过的画卷,却觉得眼前的烟火气远比画中动人。
这一晚,她在食谱里夹入片带雨的香菜叶,扉页写着:“十一月初七,村长来访。顾辰冒雨培土时,我忽然觉得,哪怕前路泥泞,只要和他一起走,每一步都有滋味。王干事说的‘试点’听起来很远,但他袖口的补丁告诉我,没有什么是双手不能创造的。”墨迹未干,窗外传来顾辰帮林爷爷修农具的声响,节奏沉稳,像极了他每次说“有我在”时的心跳。
土灶的余温烘着潮湿的鞋面,林小溪摸着围裙兜里的钢笔字纸条——那是王干事留下的百货公司联系方式。顾辰不知何时站在身后,递来一杯温热的姜茶:“早点睡,明天还要去镇里选凉棚的木料。”他指尖的温度透过粗瓷杯传来,让这个微寒的雨夜忽然暖如春日。
她忽然明白,所谓乡村发展,从来不是空洞的蓝图,而是眼前人递来的一块烤红薯,是邻里间互借的一把种子,是顾辰在雨中坚实的背影。当每个人都把梦想种进土地,用双手灌溉,终有一日,青山村会像她锅中的红糖浆,熬出最甜美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