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青山村裹着层薄薄的瑞雪,村口的老槐树被绑上了红绸带,树干上贴着林奶奶新剪的窗花——是两只活灵活现的小龙虾,钳子上还夹着“欢迎”二字。林小溪蹲在土灶前煮茶叶蛋,看顾辰在不远处帮柱子哥支起柑橘摊位,深蓝布衫的背影被雪光映得发亮。
“溪姐,顾大哥把咱家的辣油罐摆成小山啦!”顾明举着串糖葫芦跑过来,舌尖上沾着糖渣,“顾兰说要给每个罐子系上红绳,像娶新媳妇似的!”少年裤兜里的蝈蝈笼子晃出声响,里面装着今早捉的萤火虫,准备送给游客当“夜灯”。
“别瞎闹,”林小溪笑着往竹篮里垫上棉帕子,将茶叶蛋一个个码放整齐,“把你哥编的竹灯挂到摊位前,一会儿城里的客车就来了。”她抬头望向村口的土路,去年冬天刚拓宽的路面上,几辆满载游客的自行车正摇摇晃晃地驶来。
顾辰从市集另一头走来,肩头落着些雪花,手里攥着几串糖画:“孩子们吵着要,我顺便买了些。”他将糖画递给顾明和顾兰,指尖擦过林小溪围裙上的油渍,“灶台那边风大,我帮你支个挡风板。”
集市上的竹棚早己搭好,林奶奶坐在最显眼的位置,面前摆着绣品和鞋垫。王婶的香囊摊前围了不少人,虎娃举着个小龙虾香囊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我娘说这是溪姐家的招牌!”张婶笑得合不拢嘴,手里的针线翻飞,又卖出三个驱蚊香囊。
“来尝尝香辣蟹!”林小溪掀开土灶上的蒸笼,鲜香混着姜蒜味扑面而来。竹制蒸笼里的螃蟹被红绳捆着,顶盖儿上还点缀着野山椒和葱段,惹得刚下车的城里姑娘们发出惊呼。顾辰适时递来竹筷,目光扫过她被热气熏红的脸颊:“慢点,别烫着。”
“这位大姐,这是咱们村的野蜂蜜,”柱子哥站在柑橘摊前,黝黑的手掌拍着蜂蜜罐子,“配着小溪做的糯米糕吃,甜到心坎里!”他身后的顾兰正帮顾客挑选橘子,辫梢的红头绳上别着林奶奶新绣的小辣椒。
午后的阳光驱散了寒意,林爷爷的蔬菜大棚前围满了人。老人戴着草帽,正给游客演示如何采摘新鲜的黄瓜:“要挑顶花带刺的,沾着露水的最新鲜!”有个城里小孩伸手去摘西红柿,差点拽断枝桠,惹得顾明急忙上前制止:“轻点!这可是溪姐教我们种的改良品种!”
“顾大哥,帮我递下辣油!”林小溪在美食区忙得脚不沾地,面前的长桌上摆着香辣小龙虾、蒜香排骨和新推出的酒糟鱼。顾辰应声而来,深蓝布衫的前襟别着朵林奶奶绣的小辣椒,那是今早顾兰偷偷别上去的。
“小心烫。”他低声提醒,将辣油罐轻轻放在她手边,指尖不经意间触到她手腕的红绳。那是去年七夕他编的,用了她绣围裙剩下的碎线,此刻正随着她翻炒的动作轻轻晃动。
暮色降临时,集市中央燃起了篝火。林奶奶带着婶子们跳起了扇子舞,顾明举着萤火虫灯笼在人群里穿梭,惊起阵阵笑声。林小溪坐在灶台前,给最后一批客人盛上莲子羹,忽然听见身后的顾辰轻声说:“今天卖了三百个糯米鸡。”
她转身时,少年正借着篝火的光擦汗,深蓝布衫的领口微微敞开,露出锁骨处的红痣。那是上次帮她修屋顶时被瓦片蹭的,此刻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像撒了粒朱砂在青瓷上。
“累坏了吧?”顾辰递来一碗野菊花茶,指尖在杯沿处停顿了两秒,“我让顾明去镇上买了红糖,明早给你熬姜茶驱寒。”他身后的顾兰正跟着林奶奶学绣荷包,火光将少年少女的影子投在竹篱上,像幅会动的剪纸。
这一晚,林小溪在食谱里夹入片糖画碎屑,扉页写着:“正月初五,乡村集市。顾辰的深蓝布衫上沾了辣油,却笑着说‘比后山的荆棘好闻’。萤火虫灯笼漂在溪面上时,他忽然说‘以后每个月都办一次’,眼里的火光比灯笼还亮。”墨迹未干,窗外传来顾家弟妹的笑闹,还有顾辰帮林爷爷收拾摊位的声响,混着远处的犬吠,织成一片温暖的烟火。
土灶的余温烘着满室香甜,林爷爷吧嗒着旱烟袋统计收入,林奶奶在灯下数着卖绣品的钞票。林小溪摸着围裙兜里的糖画纸,忽然明白,这世间最热闹的烟火,不是都市的霓虹,而是眼前跳动的篝火、鼻尖的饭菜香,和某个身影在人群中转身时,眼里倒映的星光。
作者“初雪纸鸳”推荐阅读《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