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青山村浸在细雨里,林小溪蹲在新落成的辣油工坊灶台前,看顾辰冒雨搬运最后一批陶罐。少年深蓝布衫的后背湿透,却仍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竹编标签——那是顾兰熬夜绣的“青山辣油”纹样。
“先喝碗姜汤。”她往灶膛里添了把干松枝,递过热汤时瞥见他袖口的补丁,还是去年她随手缝的。土灶上的大铁锅咕嘟作响,新榨的辣油香气混着松针味弥漫整个工坊,惹得虎娃踮脚偷闻,被顾明敲了下脑袋:“小心烫着!”
林爷爷披着蓑衣走进来,手里捧着新收的辣椒种:“改良品种果然耐旱,这场春雨过后就能移栽了。”老人的裤脚沾满泥浆,却笑得眯起眼,仿佛己经看见漫山遍野的红辣椒。林奶奶跟在身后,往灶台上摆了盘 newly made 的辣椒饼:“兰丫头说城里时兴这个,你们尝尝。”
顾辰擦了擦手,拿起饼咬了一口,辣油瞬间染红嘴角:“比去年的方子多了股果香。”林小溪递去手帕,看见他衣襟上别着的辣椒木雕——那是她用太姥姥食谱的边角料刻的。“加了晒干的野山楂,”她往辣油里撒了把桂花,“王婶说县城的姑娘喜欢酸甜口。”
午后,顾辰带着虎娃去后山查看辣椒苗,林小溪留在工坊调试新配方。石磨转动的声响中,她忽然想起太姥姥食谱里的批注:“辣油要香而不燥,需得阴阳调和。”于是往新熬的油里加了把林爷爷种的薄荷,辛辣中透出丝清凉,惹得顾明连呼“神仙辣油”。
黄昏时,镇供销社的王主任冒雨赶来,拍着大腿首夸:“你们那小龙虾辣油罐头,县副食厂的厂长尝了都拍桌子!”他从帆布包里掏出几个铁皮罐头,上面印着顾兰绣的小龙虾图案,“按这方子量产,咱们青山辣油能上省城的百货大楼!”
顾辰恰好推门进来,深蓝布衫的肩头落着雨珠,手里握着捆新砍的毛竹:“正好,后山的毛竹够搭二十个储油罐。”他说话时,林小溪注意到他腕间的红绳换了新花样,是今早她替他编的辣椒结。
雨停后,两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家走。远处的稻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插辣椒秧,顾明和虎娃举着红旗在田埂上跑,惊起几只白鹭。“下个月镇里办物资交流会,”顾辰踢开脚边的石子,“村长说咱们可以设个展位,把林奶奶的刺绣和你的辣油一起卖。”
林小溪弯腰摘了朵野菊别在他衣襟上,针脚粗糙的辣椒徽章随动作轻晃:“顾大哥,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最新章节随便看!我想把太姥姥的流水席菜谱整理出来,办个乡村美食宴。”她想起婚礼时村民们凑的流水席,每个人都拿出自家绝活,“让来旅游的客人不光吃辣油,还能带走咱们青山村的故事。”
顾辰忽然停住脚步,从裤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块城里才有的巧克力:“王主任给的,说让你尝尝鲜。”巧克力在舌尖化开时,林小溪看见他耳尖泛红,想起他今早帮她调试石磨时,指尖沾着的辣油都没舍得擦。
工坊里传来顾兰的歌声,少女正在教王婶的女儿绣辣椒帕子。林奶奶坐在门槛上纳鞋底,针脚间夹着张泛黄的纸——那是太姥姥当年走街串巷的账本。顾母拄着拐杖站在院门口,笑眼弯弯地看着他们:“辰娃子他爹若在,准得夸你俩是天生的搭档。”
夜深人静时,林小溪在食谱里夹入片新晒的薄荷叶,扉页写着:“三月初三,顾辰冒雨搬陶罐时,袖口蹭了辣油也不擦。他说下个月新路通车,第一车辣油要亲自押送到县城。原来梦想不是一人独行,是他编竹筐时我添把火,我尝味道时他递杯水,是整个村子在灶台前围成的半圆,把日子熬成了最香的辣油。”
土灶余温尚存,顾辰在院子里编新的竹筐,火光映得他侧脸柔和。林小溪靠在门框上看他,发现少年的背影像极了老灶台前的爷爷,沉稳而可靠。远处的竹林里,传来顾明和虎娃商量“偷学秘方”的嘀咕声,她轻笑出声,忽然懂得——所谓传承,不是死守旧方,而是像这样,把太姥姥的辣油罐换成新陶土,把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变成游客的赞叹,让每个清晨的炊烟里,都飘着旧时光与新希望的香气。
顾辰抬头时,正看见她嘴角的笑意,竹篾在指间发出清脆的响:“想什么呢?”她走过去替他拂去肩头的竹屑,触到他后颈的发丝:“在想,太姥姥的食谱里,该添道‘顾氏辣油罐’了。”少年耳尖一红,却将编到一半的竹筐往她怀里塞:“那就劳烦林大厨赐个方子?”
窗外,新插的辣椒秧在月光下舒展叶片,像无数只小手在鼓掌。林小溪靠在他肩头,闻着他衣襟上的雨气和辣油香,忽然明白——最好的梦想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脚下沾着的泥,灶膛里燃着的火,和身边人眼中倒映的星光。当辣油罐上的红绳与村口的灯笼一起晃动,当每个村民都能从辣油香里尝出自家土地的味道,这便是她与顾辰共同续写的,最动人的食谱。
(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