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的晨雾刚散,林小溪就着晨光往新砌的灶膛里塞松针。新腌的辣油泡蒜在坛子里咕嘟冒泡,她鼻尖还沾着昨夜调试新菜时蹭的辣椒粉,忽听见村口传来热闹的人声——王婶抱着竹筐跑进来,筐里的鸡蛋晃得叮当响。
“小溪啊,”王婶擦了擦额角的汗,“隔壁李村的李富贵在村口支了个摊子,卖的全是咱农家乐的招牌菜!”竹筐边沿的布角蹭过灶台,带出些新铺的松针,“辣子鸡、酸豆角炒肉,连名字都跟咱这儿一模一样!”
林小溪手里的辣油罐差点没稳住,罐口的红布绳晃了晃——那是顾兰特意绣的小龙虾纹样。她往围裙上擦了擦手,看见顾辰抱着捆毛竹从后院进来,深蓝布衫的前襟还沾着新夯的泥浆:“怎么回事?”少年指尖蹭过她发间的草叶,眼里凝着晨起干活的热气。
村口的老槐树下,李富贵正拍着油腻的围裙吆喝,竹匾里的辣子鸡油光发亮,旁边立着块歪歪扭扭的木牌:“李记农家乐,比青山村便宜一半!”几个背着竹篓的村民围在摊前犹豫,虎娃举着红旗在旁跺脚:“骗人!溪姐的辣子鸡用的是后山松针烤的!”
“松针烤鸡谁不会啊?”李富贵的婆娘叉着腰笑,袖口沾着没擦干净的辣油,“咱这儿一斤鸡肉只收两毛五,你们青山村卖三毛五,当乡亲们是冤大头?”她身后的竹筐里,堆着些蔫巴巴的辣椒——正是昨夜暴雨冲毁的邻村菜地剩货,林小溪一眼就认出叶片上的虫洞。
顾辰蹲下身替虎娃整理歪掉的红旗,指尖划过木牌上的歪字:“李叔,做菜靠的不是便宜,是料子和火候。”他说话时,林小溪注意到他袖口的补丁——那是她前天刚缝的,针脚在晨光下透着细密的白。李富贵哼了声,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少来这套!咱今儿就开在这儿,看乡亲们选谁!”
午后的农家乐里,林爷爷蹲在门槛上吧嗒旱烟袋,烟杆敲着新铺的青石板:“当年你太姥姥开灶台时,也遇着过抢生意的。”老人指了指灶台上的旧陶罐,“靠的不是吵架,是把菜做好,让人心服。”林奶奶戴着老花镜绣门帘,针脚间的小龙虾比李记摊子上画的鲜活十倍:“溪丫头,咱把压箱底的腊味拿出来,让大伙尝尝啥叫‘一分钱一分货’。”
暮色降临时,顾辰从镇里回来,帆布包里装着供销社的新消息:“李记跟镇里的饭店搭了伙,低价收村民的辣椒。”他掏出张皱巴巴的价目表,上面写着“辣椒收购价每斤五分”——比林小溪家常年收的八分低了不少。林小溪正往砂锅里炖松针腊肉,闻言手顿了顿:“怕是想断咱的原料来路。”
深夜的灶台前,油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顾辰铺开竹制账本,笔尖划过“辣椒收购”那栏:“明儿我去后山开荒,把荒废的洼地整出来种辣椒。”他指尖蹭过她掌心的老茧,那里还留着今早剁辣椒时溅的辣油印,“咱自己种,省了中间的弯弯绕。”
林小溪往火塘里添了块干柴,火星子溅在顾辰补了又补的布袜上:“我去把太姥姥的腊味合蒸食谱找出来,那道菜费料子,却能让食客尝出差别。”她忽然想起李记摊子上的辣子鸡,鸡肉炖得烂糟糟,哪里有她用松针慢火烤出的焦香——就像顾辰编的竹筐,看似普通,却在筐沿藏着防刺的磨边,全是用心的细节。
次日清晨,林小溪在新灶台前支起蒸笼,雪白的糯米上铺着肥瘦相间的腊肉、腊鸭、腊肠,最上层撒了把刚摘的野山椒。顾辰背着竹筐去后山,临走前往她兜里塞了块烤红薯:“李记今儿去邻村吆喝,咱守好自家灶台就行。”他深蓝布衫的后襟扫过门槛,带起些新铺的松针,像给灶台镶了道绿边。
蒸笼揭开的瞬间,腊香混着松针味漫出,连路过的麻雀都停在窗台上。王婶带着几个婆娘挤进来,鼻尖使劲嗅着:“哎呦,这腊味的香哟,跟李记那股子糊味不一样!”林小溪往她们手里塞了热乎的糯米团,腊肉油浸透的米团咬开,里面藏着颗炖得酥烂的板栗——正是顾辰昨儿在后山捡的。
“咱青山村的腊味,晒的是后山的太阳,熏的是松针的烟,连肉都是自家养的土猪。”林奶奶把新绣的辣椒帕子递给王婶,帕子边缘的银线在阳光下闪了闪,“李记那摊子,怕是连松针都没见过几根。”王婶接过帕子,忽然笑出声:“可不是嘛!昨儿我见李富贵他婆娘在溪边洗辣椒,连虫眼都没摘干净!”
黄昏时,顾辰从后山回来,竹筐里装着新挖的野山椒苗:“洼地能种两亩,咱自己育苗,不用看别人脸色。”他指尖沾着新泥,却忽然从怀里掏出朵野菊——正是林小溪最爱插在灶台边的那种,“路过溪边看见,想着你做菜时闻着香。”
林小溪接过野菊插在陶罐里,看顾辰蹲在灶台前帮她添柴,火光映得他睫毛发颤。远处传来虎娃的叫嚷声:“溪姐的腊味合蒸卖光啦!李记的摊子没人去咯!”少年举着空竹筐跑进来,筐沿的小龙虾纹样被风吹得晃了晃——那是顾兰用林小溪给的边角料绣的,比任何招牌都鲜活。
这一晚,林小溪在食谱里夹入片新晒的腊肉,新写的一页画着冒热气的蒸笼,旁边注着:“挑战不是洪水猛兽,是让咱把灶台擦得更亮的抹布。顾大哥说,好味道藏在松针的烟里,藏在腊肉的盐粒里,藏在每个愿意为食客弯腰的晨昏里。就像太姥姥说的:‘灶台稳不稳,不在砖多砖少,在人心齐不齐。’今儿个王婶她们带走的不只是糯米团,是把‘青山味’揣进了心窝子。”
灶膛里的火塘噼啪作响,顾辰正在院子里编新的育苗筐,竹篾条在他掌心翻飞,像在编织新的希望。林小溪望着窗外的星空,忽然懂得:所谓挑战,从来不是打倒人的石头,是让她和顾辰握紧彼此的手,把“自家灶台”熬成“人心所向”的试金石。就像松针烤鸡的香,越是遇着风,越能飘得更远——而她和顾辰,有的是把日子熬香的耐心。
夜风掀起门帘,露出林奶奶新绣的小龙虾,尾巴上的银线闪了闪。远处的李记摊子早己收了,唯有青山村的灶台前,松针烟还在袅袅升起,混着腊味的香,飘向每个懂得“用心”的人。
作者“初雪纸鸳”推荐阅读《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