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那日,青山村的老柿子树挂满灯笼时,县文化馆的非遗申报公示栏前挤满了人。林小溪攥着顾辰递来的竹柄油纸伞,伞骨是他用染了辣油的竹篾做的,伞面绣着太姥姥传下的“椒香纹”,细针密线勾出的辣椒串,在雨丝里泛着油润的光泽。“张馆长说,咱们的‘辣油染绣技艺’过审了。”顾辰的布衫前襟别着新刻的“非遗传承人”竹牌,牌角还缠着林奶奶用石榴皮染的红丝线。
晒谷场忽然爆发出虎娃的尖叫,只见顾明举着面红旗在雨里狂奔:“省电视台来拍‘乡土手作’专题啦!”镜头对准林奶奶飞针走线的银顶针时,老人正往红布上绣最后一颗辣油珠,针尖蘸了点真正的辣油,在布面晕开透明的光斑:“太姥姥说,绣辣油得带着灶火的热乎气儿。”导演蹲在竹编区拍顾辰劈篾,少年腕间的红绳上多了颗虎娃刻的“平安椒”,竹屑落在他新做的“辣椒纹”竹筛里,筛底藏着用细篾编的“青山”二字。
深夜的灶屋亮着马灯,林小溪在太姥姥的账本上画新图样,旁边放着顾辰从镇上带回的“植物染教程”书里夹着片他们寄去参展的辣油染布,评语写着“烟火气里见匠心”。顾辰正在打磨一套竹制绣绷,绷沿刻着虎娃描的小龙虾,底下用辣油写着行小字:“给城里幼儿园的娃娃们学刺绣”。“李叔说老织布机该上博物馆了。”他忽然停下刻刀,摸出个油纸包,“我用废机轴做了套‘微型织机’,能织巴掌大的辣油布书签。”
立冬那天,青山村办起首届“灶火手作节”。林爷爷在石磨旁支起辣油染缸,教游客用辣油渣子煮布;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最新章节随便看!顾兰带着姑娘们在竹林里采野果染色,围裙上绣着“传习”徽章的升级版,辣椒藤蔓缠着手绘的调色盘;顾明则举着喇叭喊:“辣油染布体验区!染完能印自己的名字!”林小溪站在土灶前炸辣油酥饼,蒸笼掀开时,热气裹着桂花香冲出院落,正撞见顾辰抱着捆新砍的毛竹走来,深蓝布衫上别着块虎娃绣的帕子,歪歪扭扭的针脚里绣着“辰溪”二字。
“省城的大学想请咱们去办工作坊。”顾辰把竹篾放进染缸,辣油煮过的水在竹丝上泛起金红,“他们说,学生最想学的是怎么把‘灶台智慧’变成现代设计。”他说话时,林小溪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红绳编了新花样,是她新学的“同心结”,绳尾系着颗晒干的、被虎娃咬出牙印的野山楂。
雪落青山的清晨,林小溪在樟木箱里发现太姥姥的旧围裙,裙角用辣油画着模糊的织机图,旁边写着:“手艺要像柴火,越添新枝越旺。”她抬头看向窗外,顾辰正在雪地里教虎娃们认能染色的植物,少年们的竹筐里滚着冻红的野莓和松针。老槐树下,林奶奶戴着老花镜绣着新样,红布上是顾辰劈篾的身影,针尖挑出的辣油光,正好落在他腕间的红绳上。
灶膛里的火又旺了,林小溪往蒸锅里添了把晒干的桂花,蒸汽里飘出顾辰刻竹模的沙沙声。新刻的模子是对背靠背的绣娘与竹匠,底下刻着“青山永续”,边缘用辣油染的线镶了圈细边。而他们的故事,就像这永不熄灭的灶火,在每道针脚里熬着太姥姥的辣油香,在每根竹篾里藏着晨雾中的桂花香,等着春芽破土时,让虎娃们用新采的苏木,把“老手艺”染成更亮的春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