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洒在昌平县衙的青砖地上,那株枯槐根旁的湿土己微微泛出一层暗绿的霉斑。一只蚂蚁顺着昨日浇过的水痕爬行,在泥土裂缝间穿梭如织。忽必烈并未久留,一夜议政之后,车驾己返大都。马蹄声碎,卷起一路尘烟,而他心中所思,早己越过京畿田畴,投向万里之外的沙洲与海港。
回宫次日,风定云清。紫檀案上摊着一张西域舆图,墨线勾勒出葱岭以西诸国的轮廓,细密标注着商道节点与驿站距离。刘秉忠立于殿侧,手中捧册正是《外商接待章程》初稿,纸页尚带墨香。伯颜亦在,甲胄未卸,眉宇间却不见战意,反倒透出几分审慎。
“农可养民,商能通国。”忽必烈端坐龙椅,目光扫过二人,“朕昨夜细览南市账册,外邦货品不过零星几类,多由中间牙人转手,价昂而质劣。此非天下之利,乃闭塞之弊。”
刘秉忠轻声道:“陛下所见极是。今内政渐稳,若开西夷之市,引万邦之货,不仅可丰财用,更能彰天朝气象。”
伯颜略一拱手:“然则过往征伐之名犹存,西域诸国畏我如虎,恐难信服。”
“正因如此,”忽必烈缓缓起身,踱至窗前,“才须以制度立信,非以兵威压人。传旨:即设‘西夷市舶司’,专理外国商旅事务。择大都南城旧驿改建,三月内建成。”
诏令既下,工部连夜调拨匠户。七日后,南门内侧一片空地己立起高墙深院,门前两尊石狮尚未雕完,但基座之上,己有一块青石碑悄然竖起。碑面打磨平整,刻有蒙、汉、波斯三体文字,明书“凡持照入城之外商,人身无犯,财物受保;税则公示,不得擅增;若有争讼,官为裁断”。工匠们拂去碑上石屑时,朝阳正斜照其上,三色文字交相辉映,宛如契约烙印于大地。
消息沿驿道飞传,半月后,第一支商队抵达大都郊外。
那是来自波斯设拉子的驼队,十二峰双峰骆驼负着彩釉陶罐与细绒地毯,领队老商人身披褐袍,头缠白巾,远远望见城门楼上飘扬的九斿白纛,竟翻身下跪,以额触地。随行通译颤声告知守军:“他们说,三十年前蒙古铁骑踏破巴格达,如今竟有官府立碑护商,不敢信是真事。”
守将急报入城。忽必烈闻讯,未召群臣,只命备轻辇,亲往南门迎候。
当御辇停于市舶司门前,老商人仍跪伏不动。忽必烈走下台阶,亲自扶起此人,用回回语道:“尔等远来,非为征服,乃为交易。自此以往,元境之内,商路如川,流水不息。”
老商人眼眶骤红,颤抖着从怀中取出一枚银币,背面镌刻太阳与星辰图案,双手奉上:“此为旭烈兀汗旧币……我族曾以此币换得刀箭,今日愿以此币换和平。”
忽必烈接过银币,凝视片刻,转身交予身后官员:“熔之,重铸为‘通宝’新钱,铭文加一句——‘万国同轨’。”
围观百姓哗然。有人低语:“皇上竟收敌国钱币?”身旁老者摇头:“你懂什么?这是化仇为利。”
数日后,高丽使商携人参、漆器而来;占城船主驾木舟泊于首沽码头,运来沉香、象牙;畏兀儿商人赶着驴车,满载葡萄干与琉璃珠。市舶司每日登记造册,发放通行铜牌,依章征税,三分减免,纠纷皆由专吏调解。不出一月,南城一带街巷喧沸,异语交织,空气中浮动着乳香、肉桂与染料的气息。
忽必烈决意再进一步。
他下令举办“万国商集”,地点就设在大都外郭新开辟的广场。地面铺就黄沙夯土,西周搭起毡帐百顶,中央立一座三层高台,覆以金丝绒幕。各国商队按地域分区陈列货物:波斯的琉璃灯可在暗室自发光亮;阿拉伯的星盘能精准测算时辰;东南亚的犀角杯遇毒则裂纹显黑。更有巧匠现场演示技艺——一名回回技师启动铜制机关鸟,振翅飞越人群,引来孩童惊呼追逐。
开集当日,晴空万里。忽必烈着常服出宫,未带仪仗,仅率刘秉忠、伯颜缓步入场。他先至高丽区,拿起一支松烟墨条,问:“此墨可书竹简?”
商人恭敬答:“不仅能书,且百年不褪。”
“好。”他点头,“朕要百斤,赐予国子监学子。”
又至波斯展区,见一具镶金药秤,精巧无比。“此物如何定价?”
“依药材贵贱,分毫不错。”老药师演示称量麝香,指针稳停于“一钱”刻度。
忽必烈抚掌:“科学之器,胜于口舌之争。今后医署采药,皆以此为准。”
行至东南角,一群占城商人正展示一种红色粉末。忽必烈问其用途,一人答:“此为朱砂提炼之火药,可爆竹驱邪。”
伯颜眉头微皱,欲言又止。忽必烈却神色不动,只道:“可用于庆典,不可私藏兵器。市舶司需严查配方。”
他继续前行,忽见前方围聚甚众。挤入一看,原是一对父子正在表演“活字印刷”。父亲持铁钳排版,儿子拉动木架,墨滚过处,宣纸上赫然印出《论语》一页。
“你们从何处学得此术?”忽必烈问。
少年抬头,目光清澈:“家父原是杭州匠户,宋亡后流落安南,幸得高人传授毕昇遗法。”
忽必烈久久注视那副铁模,忽然下令:“将此套活字送入翰林院,另赐银五十两,准其在京设坊授徒。”
掌声雷动中,刘秉忠低声提醒:“陛下,此举或启技术外流之忧。”
“天下智慧,本不应独藏。”忽必烈目视远方,“若惧他人学去,便是自己不够强。”
午后,忽必烈登临高台。钟鼓齐鸣,万众仰首。他立于金幕之下,声音朗朗传开:
“天地之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之行,百工交流方可成邦!今日之会,非止买卖货物,更是心志相通。自即日起,开放三条新商路——其一,经河西走廊至撒马尔罕,设驿站十八;其二,由泉州出海,通印度洋诸国,官船护航;其三,沿黑龙江北上,连通北海部落,易皮毛盐铁!”
台下沸腾。各国商人相互拥抱,有人高呼母语口号,有人跪地祈祷。一名阿拉伯商人激动得撕开衣襟,露出胸前刺青——竟是蒙古八思巴文写的“信任”。
忽必烈走下高台,走向波斯展区。那位曾献银币的老商人正俯身整理陶罐,忽觉阴影笼罩,抬头见帝王亲至,慌忙要拜。忽必烈伸手制止,从案上取下一盏琉璃灯,轻轻灯壁。
“你说,这光能照多久?”
老人答:“若油不断,可燃三日。”
“三日?”忽必烈微笑,“朕要它照亮三十年,三百年。”
他将灯举过头顶,示意左右:“点起来。”
一名侍从点燃灯芯。刹那间,幽蓝火焰跃动,光影摇曳,在周围陶器上投下流动的星河。围观者屏息凝神,仿佛目睹奇迹。
忽必烈缓缓放下灯,目光扫过每一张异域面孔。
“你们带来商品,朕还你们秩序。你们交付信任,朕许你们未来。从今日起,大都不只是蒙古的都城——”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如山:
“它是所有行走者的归宿。”
话音落下,远处传来驼铃叮当。又一支商队正缓缓进城,旗帜残破,却倔强地写着三个汉字:“天方来”。
忽必烈没有回头。他蹲下身,从地上拾起一片碎陶,边缘锋利,映着灯火闪出一线寒光。他用拇指缓缓拭过断口,感受那粗粝的阻力。
一片陶片割破了他的指尖,血珠渗出,滴落在黄沙之上,迅速燥的土粒吸尽,只留下一个微小的暗点。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元大帝忽必烈》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2LW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