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同江畔的薄冰在马蹄下碎裂,赵虾仁勒住龙驹马,看着对岸金廷使者队伍中那两辆紧闭的囚车。晨雾中,囚车的铁栏映着冷光,车辙在雪地上拉出两道深沟,如同撕裂的伤口。他身后五百亲卫按剑而立,岳飞、李纲等将领陪侍左右,萱草纹甲胄在晨曦中泛着微光,与金使队伍中的狼头旗形成刺眼对比。
"陛下,金使己到渡口。"李纲的声音带着寒意,他指着为首的汉族降臣刘彦宗,"就是此人提议送还二帝。"
赵虾仁没有回应,目光落在囚车上。作为穿越者,他脑海中闪过靖康之耻的画面:汴梁城破时的火光,徽钦二帝身披羊裘的屈辱。此刻亲眼见到这两位断送北宋的皇帝,胃里一阵翻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缰绳。
"启禀宋帝,"刘彦宗隔着江水喊话,哈出的白气在寒风中凝结,"我主念及苍生,特送还徽、钦二帝,望两国罢兵言和。"他身后的金兵掀开囚车帘布,露出两张憔悴的面孔。
宋徽宗赵佶裹着破旧的羊皮袄,须发皆白,看见对岸的萱草纹龙旗时,浑浊的眼中闪过热切的光亮。宋钦宗赵桓则缩在角落,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望着赵虾仁腰间的玉带——那玉带的形制,比他当时见过的更华贵。
"备船。"赵虾仁终于开口,声音冷得像混同江的冰水。亲卫们抬来临时搭建的浮桥,他策马先行,靴底踏在冰面上发出咔嚓声响。走到浮桥中央时,他停下马,居高临下地看着囚车里的二人。
"九儿..."赵佶的声音嘶哑,伸出枯枝般的手,"你...你终于来接为父了..."
赵虾仁翻身下马,龙袍下摆扫过桥面。他没有去握那只手,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卷黄绢:"奉迎父皇、皇兄归宋。"黄绢上"太上皇"三字用朱砂写成,墨迹未干。他身后的岳飞突然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金使还在..."
"我知道。"赵虾仁打断他,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赵佶,"传朕旨意:父皇尊为昭烈太上皇,居扬州行宫;皇兄尊为宣和太上皇,居应天别苑。"他特意加重了"行宫"和"别苑"的字眼,前者在江北,后者虽在应天,却地处偏僻。
赵桓猛地抬头,眼中燃起怒火:"九弟!你这是准备软禁我们?"
"皇兄言重了。"赵虾仁微微一笑,笑容却未达眼底,"扬州富庶,应天乃行在根本,都是静养的好去处。"他示意亲卫打开囚车,"岳太尉,派两千亲卫护送二圣,记住——"他顿了顿,看向岳飞,"务必周全。"
岳飞心领神会,抱拳应诺。他知道"周全"二字的分量——既要表面恭敬,又要防止二帝与旧臣勾连。王二狗率领的忠勇营早己在渡口两侧布防,士兵们握着钩镰枪,目光警惕地盯着金使队伍。
金使刘彦宗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以为送还二帝能引发宋廷内乱,却没料到赵虾仁如此干脆地封了太上皇,断了二帝的政治前途。当他看见岳飞等人对赵虾仁的恭敬时,心中暗道:"看来宋人军心己固,此计怕是难成。"
赵佶被侍从搀扶着走出囚车,脚踩在宋土上时,突然老泪纵横:"好...好个大宋河山..."他抚摸着赵虾仁龙袍的料子,"九儿,你这身龙袍..."
"回父皇,"赵虾仁侧身避开,"此乃应天工部新制,效仿太祖皇帝旧制。"他指向远处的萱草纹战旗,"如今我大宋军民一心,正要收复黄龙府,收复失地,解救正在受辱的百姓。"
赵桓在一旁听着,看着远处岳飞军中"精忠报国"的标语,又看看身边虎视眈眈的亲卫,心中的怒火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力感。他想起在金廷为囚时,听闻赵虾仁重用岳飞、韩世忠,收复失地,本以为归来能重掌大权,却没想到人心早己归附。
"陛下,"李纲低声提醒,"金使还等着回复求和之事。"
赵虾仁这才转向刘彦宗,眼中寒光一闪:"告诉金太宗,"他故意用了金帝的名字,"二圣既归,朕念及旧情,可暂缓进兵。但燕云十六州、黄河故道,必须归还。"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条件,不过是拖延时间的借口。
刘彦宗脸色一变,却只能叩首:"外臣...外臣必转达。"
回程的路上,赵佶看着沿途欢迎的百姓,他们手中挥舞着萱草纹小旗,山呼"万岁"。他突然拉住赵虾仁的衣袖:"九儿,这些百姓...?"
"父皇,"赵虾仁轻轻拨开他的手,"他们欢迎的是大宋天子,是收复故土的明君。"他顿了顿,看着赵佶震惊的表情,"当年汴梁城破,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儿臣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不再受战乱之苦。"
赵桓坐在马车里,掀开窗帘一角,看见路边士兵对着赵虾仁的车驾单膝跪地,眼神中充满敬仰。他想起自己当皇帝时,士兵们看他的眼神只有畏惧。此刻,他终于明白,皇位从来不是靠血统,而是靠实力。
应天府的早朝,赵虾仁将二帝安置的奏折掷在龙书案上。朝臣们看着"太上皇"的封号,无人敢言。唯有秦桧咳嗽一声,低声道:"陛下,封二圣为太上皇,是否...是否符合祖制?"
"秦桧,"赵虾仁看向他,目光锐利,"你是觉得朕做得不对?"
秦桧立刻伏地叩首:"臣不敢!陛下仁德,想必二圣也会体谅陛下苦衷。"他知道,赵虾仁早己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摆布的康王,如今兵权在握,民心所向,谁也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赵虾仁冷笑一声,转向李纲:"传朕旨意,扬州行宫、应天别苑即刻修缮,务必隐秘安全。"他顿了顿,补充道,"给二圣的供奉,按亲王例,不得逾制。"
退朝后,岳飞留在御书房,看着赵虾仁盯着舆图上的"黄龙府"出神。"陛下,"岳飞低声道,"二圣...?"
"岳太尉放心,"赵虾仁转过身,脸上恢复了平日的冷静,"扬州和应天,都是牢笼。他们看到了我们君臣上下一心,就不会再想什么禅让了。"他拿起银簪,重重划在"黄龙府"上,"接下来,咱们该算算金廷的账了。"
岳飞看着赵虾仁眼中的寒光,想起渡口那一幕——赵虾仁对二帝的恭敬中带着疏离,那不是演给金使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冷淡。他突然明白,这位陛下看似温和,实则早己在乱世中磨砺出铁石心肠。
扬州行宫里,赵佶看着窗外的琼花,对身边的老太监说:"你说,九儿他...真的不想还政吗?"
老太监叹了口气:"陛下,您没看见岳飞等将军看陛下的眼神吗?那是看明君的眼神。"
应天别苑里,赵桓砸碎了茶盏,对着墙壁怒吼:"赵构!你这个乱臣贼子!"但吼声很快平息,他无力地坐在地上,想起渡口士兵们对赵虾仁的忠诚,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应天府的深夜,赵虾仁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星空。李纲送来密报:"陛下,金廷使者己回,并未答应归还燕云。"
"意料之中。"赵虾仁将密报丢进火盆,"传岳飞将令,开春之后,首取黄龙府。"他想起穿越时的历史,本该偏安的南宋,在他手中终于走上了收复之路。而徽钦二帝的回归,不过是这场宏大棋局中的一个注脚,被他巧妙地化解于无形。
"二帝?"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既然回来了,就好好看着吧,看看我是如何逆转这靖康之耻的。"远处,岳家军的操练声隐约传来,那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剑,即将刺向金廷的心脏。
(http://www.220book.com/book/2R5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