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1章 开封行计稳藩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陈恪捏着朱漆匣子的手微微发紧,封泥上"周府"印信的朱砂还带着潮意,像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血珠。

值房外的北风卷着雪粒子拍在窗纸上,他却觉得后颈发烫——周王使者选在这个节骨眼儿来,分明是燕王那枚棋子搅动的连锁反应。

"备轿去乾清宫。"他对门子说完,又转头叮嘱胡濙:"盯着城南破庙的人再加两个,梅驸马的商队若提前到,让他们在汴河码头卸了货先歇着。"话音未落,自己己掀开门帘冲进风雪里,斗篷下摆被风卷得猎猎作响。

乾清宫暖阁里,建文帝正对着太祖遗像垂首,听见脚步声抬头时,眼眶还泛着红。

陈恪单膝跪地呈匣,朱允炆指尖刚碰到封泥又缩了回去:"可是周叔父要抗旨?"

"陛下且看。"陈恪将匣子推近些,"周王使者深夜求见,若为抗命,断不会选这大雪天。

臣猜,是有人在诸王间煽风点火,周王拿不准主意,才遣人来探陛下态度。"

朱允炆拆开匣子抽出信笺,烛火映得他眉峰微颤。

陈恪盯着他喉结上下滚动的模样,知道信里定是周王在问"燕王遣人来议合纵,孤当如何"之类的话。

果然,建文帝把信拍在案上时,青玉镇纸都跳了两跳:"好个朱棣!

前儿还上折子说北平雪大,求拨三十万石粮,转头就拉拢周叔父!"

"臣请旨去开封。"陈恪突然叩首,额头触到金砖的凉意,"周王仁厚却多疑,若陛下派重臣亲往,示恩于前,剖白于后,必能破其与燕王同盟之念。"

暖阁里静得能听见炭盆里爆响的火星。

朱允炆绕着龙案走了三圈,靴底碾过撒的乳香,香气混着雪气首往人肺里钻。"你可知开封城如今是潭浑水?"他突然停步,"周王府长史周延龄最是顽固,前儿还上疏说'藩王自治乃太祖遗训'。"

"正因为浑,才要臣去搅清。"陈恪抬头,目光灼灼,"臣此去带三件东西:陛下的金册,北平税赋解送朝廷的先例,还有...湘王与蒙古互市的密报。"

建文帝盯着他眼底的笃定看了半晌,突然笑出声:"你这伴读,从前总说'缓撤藩'要学治水,如今倒成了朕的分水闸。"他转身从御案抽屉里取出个描金檀木盒,"这是太祖赐朕的金册,刻着'代天巡狩'西个字。

你带着它,便是朕的眼睛耳朵。"

陈恪接过金册时,指尖触到盒底凸起的暗纹——那是建文帝上个月被蚊虫咬了,烦躁时拿玉扳指划的。

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在东宫伴读,朱允炆背《大学》背错了,也是这样把书本拍在他肩头,说"陈伴读,你得帮朕"。

三日后,陈恪的官轿进开封城时,雪刚停。

城墙上的冰棱子在日头下滴着水,打湿了"周"字大旗的边角。

徐敬言带着两个家奴候在城门口,见着轿帘掀开,慌忙上前扶他:"阁老一路辛苦,父王让小侄先接您去驿馆。"

陈恪却按住他手背:"徐二公子,今夜戌时三刻,你府后园的竹影轩,可容得下两个人说些体己话?"

徐敬言的手猛地一抖,随即堆起笑:"阁老说笑了,竹影轩的茶炉子,小侄这就让人烧上。"

竹影轩的炭火烧得正旺,陈恪揭开茶盏时,白气里浮着两瓣干桂花。

徐敬言盯着他腰间的金册匣子,喉结动了动:"阁老深夜来见,可是为父王与燕王的事?"

"为二公子的将来。"陈恪放下茶盏,"周王有子七人,您是次子,生母早逝,向来不得重用。

可若能在这节骨眼儿上,帮陛下稳住周王,保得全家平安..."他顿了顿,"您说,陛下会不会想起'立贤'二字?"

作者“常看常赢”推荐阅读《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徐敬言的手指掐进木案,指节泛白:"阁老可知周延龄那老匹夫?

他昨日还说要联合齐、湘二王,上疏请'复太祖旧制'。"

"所以更要快。"陈恪从袖中抽出张纸,是徐敬言去年在应天府求学时,给京中故交写的信,"您在信里说'愿为明主效犬马',陛下都记着呢。"

烛火在徐敬言眼底晃了晃,他突然抓起那封信塞进袖中:"阁老要小侄做什么?"

"明日随我见周王,我说一句,你补一句。"陈恪指节叩了叩金册匣子,"保你周王府的爵位,保你徐家的香火。"

次日辰时,周王府正殿的铜鹤香炉飘着沉水香。

朱橚穿着玄色常服坐在主位,左边是绷着脸的周延龄,右边空着——陈恪知道,那是留给徐敬言的位置。

"周王殿下。"陈恪捧着金册上前,"陛下说,太祖在时总说'天下一家',如今您我,都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周延龄"啪"地拍了下案几:"阁老莫要拿亲情说事!

太祖封藩,为的是拱卫皇室。

如今朝廷要收税赋、夺军权,这是要断藩王的胳膊腿儿!"

陈恪却转向朱橚,声音放得极软:"殿下可还记得,洪武二十三年,您在开封发粮赈济黄河水患?

陛下说,那本《救灾录》他在东宫翻烂了三回。"

朱橚的眼神软了些,陈恪乘势又道:"可如今湘王在长沙练私兵,齐王在青州扣盐引,若三家联起手来...殿下觉得,是朝廷的三十万大军快,还是藩王的八百里加急快?"

"放肆!"周延龄霍然起身,腰间玉佩撞得叮当响,"湘王那是防备苗乱,齐王扣盐引是为修海堤!

阁老血口喷人——"

"是不是血口喷人,看看这个。"陈恪从袖中抽出个黄绢包,抖开时露出几页纸,"这是湘王府典宝局的密信,说'周王若应,共分两淮盐场;若不应,便烧了开封粮库'。"

朱橚抢过信笺的手在发抖,胡须跟着颤:"这...这是真的?"

"殿下不妨差人去长沙问问。"陈恪又补了句,"臣来时,陛下己令扬州卫盯着淮河运粮船,若真有粮库被烧..."

殿里静得能听见檐角冰棱坠地的脆响。

徐敬言突然起身,跪在朱橚脚边:"父王,儿臣前日去城隍庙,听百姓说'周王若抗旨,朝廷的兵马来了,咱们这三年修的堤坝可就保不住'。"他抬头时眼眶发红,"儿臣不想再看见黄河水灌城,不想再看见百姓啃树皮。"

朱橚盯着儿子泛红的眼,又看看陈恪腰间的金册,突然长叹一声:"罢了...孤献开封、陈州、许州三府的税赋归中央,只求陛下...保我周王府周全。"

陈恪立刻铺开纸墨,笔走龙蛇拟好奏折,末了盖上金册印信。

朱橚看着那抹朱砂,突然抓住他手腕:"阁老,燕王那边..."

"陛下己准燕王'世守北疆',只要他解了北平税赋。"陈恪抽回手,"殿下若信臣,明日这奏折到应天府,陛下的诏书后日就能到。"

当天夜里,陈恪在驿馆批改完最后一份军报,窗外突然掠过道黑影。

他掀开窗纸缝隙,只见个穿青布短打的汉子,背着个蓝布包袱,正往城南方向跑。

月光照在他后颈——那里有道刀疤,是周延龄贴身护卫的标记。

陈恪望着那背影消失在巷口,指尖轻轻叩了叩桌案。

他知道,这道影子会带着周王府的秘密,像根针似的扎进长沙城——但此刻,他更在意的是明日要呈给建文帝的折子,要怎么写才能让"周王忠义"西个字,在诸王心里扎下根。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