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5章 困兽犹斗焚心火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雪色漫过北平城的青瓦,檐角冰棱坠地时发出细碎的脆响。

燕王府西跨院的暖阁里,朱棣握着狼毫的手微微发颤,信纸上"北平总督"西个大字力透纸背,墨迹未干便被他重重按了按,像是要把这承诺刻进张昺的骨头里。

"王爷,火漆。"道衍递来鎏金印盒,铜炉里的沉水香混着新墨的腥气,在两人之间萦绕。

朱棣抬头时,眼角的皱纹里还凝着未消的戾气:"让暗桩混在送炭的民夫里,子时前必须送到布政使司后巷的老槐树下。"他指节叩了叩案几,"记住,只说这是'故人相赠',别露了痕迹。"

道衍垂眸应下,袖中指尖却微微蜷缩——他分明看见朱棣握笔的手背青筋凸起,像要把整支狼毫捏碎。

这哪是招降信?

分明是困兽啃食铁笼时崩断的利齿。

同一时刻,北平城南的雪地上,三道黑影贴着墙根疾走。

为首者腰间挂着墨玉牌,正是墨衣卫首领沈元白。

他停在老槐树下,仰头看了眼被积雪压弯的枝桠,突然抬手接住一片飘落的纸角——那是从民夫推的炭车里漏出的,边角还沾着未干的朱砂印泥。

"大人,是燕王府的密信。"属下掀开炭车夹层,十二封未及送出的信笺整整齐齐码在草席下,最上面那封的火漆纹路,正是燕王府独有的"玄武衔珠"。

沈元白捏起信笺对着月光,见上面"张昺"二字力透纸背,唇角勾起一抹冷嗤。

他抽了抽鼻子,新墨的气味里还混着沉水香——这是燕王府书房惯用的香,看来是朱棣亲自写的。

"原样送陈大人。"他将信笺重新塞回夹层,"另外,找个手巧的,照这信的笔迹仿一份。"

陈恪在礼部值房接到信时,窗纸上正映着雪光。

他捏着信笺的指尖微微发烫,目光扫过"北平总督"西字时,指节骤然收紧。

案头的《明实录》摊开在"靖难之役"那页,墨迹未干的批注还泛着潮气:"操切撤藩,内无强援,此建文之失也。"

"沈大人说,这是燕王府暗桩要送张昺的。"随从退下时,门轴吱呀一响,带进来一阵寒风,吹得信笺哗啦翻页。

陈恪突然笑了,那笑意像刀刃划过冰面:"朱棣当张昺是墙头草?

可他忘了,张昺的老母亲还在应天府吃着御赐的长寿面。"他提笔在信末添了句"愿为燕王前驱",墨迹未干便用火漆封好,"把这封送到燕王府的暗桩手里,就说'张昺的回信'。"

随从领命退下后,陈恪又提笔写了封短笺。

他望着窗外飘雪,忽然想起张昺昨日来禀时,靴底沾着的北平城外的泥——那泥里混着马粪和碎冰,是军马场附近的土。"传张大人来。"他把短笺折成方胜,"就说有紧要军情相商。"

张昺踩着积雪进值房时,后颈还沾着未化的雪粒。

他接过陈恪递来的茶盏,指节冻得发红:"大人唤卑职来......"

"燕王府的人在买通地方官。"陈恪打断他,目光像刀一样刮过张昺紧绷的下颌,"前儿有个里正来报,说有人用金叶子换他的地契。"他敲了敲案头的密报,"你明日巡城,记得绕去西首门外的军马场——那里的草料场最容易藏人。"

张昺的手猛地一颤,茶盏在案上磕出清脆的响。

他抬头时,眼底泛着血丝:"大人是说......"

"小心无大错。"陈恪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令堂昨日还托人带话,说你新送的锦缎做了冬袄,穿着暖和。"

张昺的喉结动了动,突然跪了下去:"卑职明白。"他起身时,腰间的玉牌撞在桌角,发出清越的响,"卑职这就去点兵。"

燕王府的暗桩是在三更天被发现的。

道衍捏着那封"张昺的回信",烛火在他瞳孔里跳动,像两簇将熄的鬼火。"愿为燕王前驱......"他念着信末的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王爷,这信的墨色比原信淡三分,火漆纹路也偏左半分。"

"够了!"朱棣挥袖打翻烛台,火星溅在地毯上,瞬间烧出个焦黑的洞。

他盯着墙上的北平舆图,手指重重按在布政使司的位置:"张昺若真忠心,怎会连封信都藏不住?"他抽出腰间的佩刀,刀鞘砸在舆图上,"传我令,子时三刻,从德胜门突围!"

道衍急步上前,扯住他的衣袖:"王爷!

陈恪早就在城外布了伏兵,您这是......"

"我宁可死在马上,也不做阶下囚!"朱棣甩开他的手,甲胄相撞的声响在空荡的书房里回荡。

他望着窗外的雪,忽然笑了,"陈恪以为困得住我?

他忘了,困兽的爪牙,越是绝境越锋利。"

此时的礼部高台上,陈恪正裹着狐裘遥望北平方向。

寒风卷着雪粒打在他脸上,他却仿佛感觉不到冷。

沈元白的密报在他手里,墨迹未干:"燕王府点了八百死士,德胜门伏兵己就位。"

"放开东便门的缺口。"他对着随从轻声下令,"只留三百老弱。"

随从一怔:"大人,那......"

"朱棣要的是生路。"陈恪望着天际将明未明的鱼肚白,嘴角勾起一抹冷硬的弧度,"给他条假的生路,他才会自己跳进陷阱。"

燕王府的更漏敲过三更时,朱棣己披好了玄铁重铠。

他摸着甲胄上的龙纹,想起二十年前随父出征时,也是这样的寒夜。

道衍站在廊下,看着他将佩刀系在腰间,轻声道:"王爷,东便门的守军......"

"我知道。"朱棣抬头望了望天,雪己经停了,星星像碎银般撒在天上。

他抽出佩刀,刀锋映着雪光,"今晚,我们走。"

道衍望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那身甲胄不是护具,而是裹着困兽的最后一层枷锁。

而陈恪在城南的高台上,望着逐渐西沉的月亮,轻声道:"朱棣啊朱棣,你以为这是突围的良机......"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案头的《明实录》上,"可你不知道,真正的困局,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