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周远山办公室的百叶窗漏进一线冷白日光,正好照在茶几上摊开的报纸上。那光线像一把细长的刀,斜切进屋内沉闷的空气里,将标题照得刺眼。
头版标题的黑体字仿佛烧红的铁钎,在他视网膜上烙下印记——《中国建筑商自曝财务漏洞:境外资本操控疑云》。
他的指节抵着大理石桌面,冰凉的石面让指尖微微发麻,指腹压出青白的月牙。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却掩盖不住从窗外渗进来的潮湿气息,那是昨夜一场雨留下的余味。
昨夜收到的"unknown"邮件还在手机里躺着,附件里是三张模糊的聊天记录截图,关键词"远山钢筋锈蚀""财报注水"在屏幕上泛着冷光,像是某种无声的嘲讽。
秘书小陈今早送报纸时说,纽约、伦敦的财经版都在转这条新闻,连新加坡《联合早报》都配了张工地照片——照片里钢筋堆蒙着灰,被刻意拍得像生了锈。那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带着一种令人作呕的虚假质感。
"杨顾问。"他抓起内线电话,声音沉得像压了块铅,"现在来我办公室。"
五分钟后,杨顾问推开门。
这位金融顾问总穿着熨得笔挺的深灰西装,此刻领带歪了半寸——显然是从家里首接赶过来的。空气中浮着他身上尚未散去的洗发水味,混杂着一丝疲惫的汗意。
周远山注意到他袖口沾着咖啡渍,却没说话,指了指茶几上的报纸:"查,所有负面信息的源头。"
杨顾问没接话,放下公文包就掏出笔记本电脑。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如同心跳般一声声敲打着空气。周远山看着他调出舆情监控系统,绿色光点在全球地图上闪烁,纽约、伦敦、香港的标记尤其密集。
"48小时内集中爆发,关键词高度统一。"杨顾问推了推金丝眼镜,"不是自然传播,是买量。"
周远山的拇指无意识着桌角的木纹——那是十年前公司刚搬来新址时,他亲手刻的"稳"字。木质纹理粗糙而温暖,像是某种沉默的承诺。"谁买的?"
"正在追踪IP。"杨顾问的鼠标停在一个标注"PR FIRM"的节点上,"初步看是三家境外公关公司,其中一家叫'极光传播',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他点开一段录音,电流杂音里混着模糊的英文:"...远山建设的钢筋检测报告?我们有办法让它看起来像伪造的。"
周远山的后槽牙咬得发疼,口腔里泛起一股金属般的腥气。
二儿子周岩上个月跟他提过,境外有资本在扫货远山的空单,当时他只当是寻常市场波动。现在想来,那些空单怕不是早就布好的局——先放谣言压股价,再低位收割。
"罗伯特。"他突然开口。
杨顾问的手指顿在键盘上,抬头看他。
周远山记得三年前在迪拜论坛见过这个高盛系的资本掮客,对方端着威士忌说"中国基建需要更灵活的资本运作"时,蓝眼睛里闪着狼一样的光。
"查极光传播的实际控制人。"周远山抄起茶几上的报纸,纸页在他掌心攥出褶皱,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要知道罗伯特·卡特的每一笔转账记录。"
下午三点,陈经理抱着一摞文件冲进办公室时,周远山正和杨顾问核对海外合作伙伴名单。这位银行客户经理的刘海沾着细汗,衬衫第二颗纽扣松开,露出里面的金链子——往常他总扣得整整齐齐。
"周总!"他把文件拍在桌上,声音带着喘息,"新加坡星展银行的王主任刚给我打电话,说他们收到匿名邮件,附了远山马来西亚项目的'质量检测报告',说钢筋强度不达标。"
周远山翻开文件,复印件上的检测章是假的,编号对不上国内备案系统。他的太阳穴突突跳着,想起上个月去马来西亚工地时,林静蹲在钢筋堆前用磁通量检测仪一寸寸扫的样子。那台仪器发出细微的嗡鸣,像是某种安心的信号。
"把林工的检测报告原件扫描,我要亲自发给星展的风控总监。"他扯松领带,"另外,联系路透社、彭博社的驻京记者,安排今晚的线上发布会。"
杨顾问突然敲了敲电脑屏幕:"找到了。极光传播的母公司是卡特资本旗下的壳公司,杰克·布朗负责具体操作。"他调出一张照片,金发男人在曼哈顿酒吧举着香槟,站在罗伯特身侧——正是上个月在香港金融峰会替罗伯特递名片的助手。
周远山盯着照片里罗伯特的笑脸,喉咙里像塞了团烧红的炭。
当年接奥运工程时,他咬着牙把利润压到5%,就为给国产钢材争口气。现在的这些人用"钢筋生锈"的谣言砸他,哪里是针对远山?分明是要砸中国建筑商的信誉。
"杨顾问,你带团队整理近三年所有项目的质检报告,做个时间线。"他抓起外套往身上搭,"陈经理,你跟我去见赵老板——马来西亚项目的建材供应商是他的老关系,得让他帮忙给海外客户吃定心丸。"
赵老板的茶室飘着普洱香,那香气浓烈又醇厚,混合着木制家具的旧味,让人感到些许安心。
这位合作了二十年的老伙计听完来意,拍着桌子灌下一杯茶:"周老弟你说,要我怎么配合?让我飞马来西亚给那些外国佬看钢材出厂单?行!我今晚就订机票!"他的粗手指重重敲在茶海上,瓷杯跳了跳,"当年你帮我垫资渡难关的时候,可没说过半个'不'字。"
周远山的喉结动了动。
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卷起,掠过玻璃时,他手机震了震。是他放在桌边的手机发出震动的嗡鸣。
是杨顾问发来的消息:"罗伯特团队在查马来西亚项目合同第17条,注意。"
他盯着屏幕,指腹慢慢抚过手机壳上的划痕——那是去年工地塌方时,他蹲在废墟里打给急救中心留下的。
茶水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他摘下擦了擦,抬头正对上赵老板信任的目光。
"老赵,"他声音沉得像压了块铁,"帮我个忙,联系马来西亚项目的法务部,把合同第17条的补充协议扫描件发我。"
夜色渐浓时,周远山回到办公室。落地窗外,城市的霓虹像被揉碎的星子,却照不亮他心里的阴云。
杨顾问还在电脑前敲字,屏幕蓝光映得他眼周发青:"陈经理联系了路透社,对方同意派记者参与明早的澄清会。赵老板的人己经带着质检报告飞新加坡了。"
"辛苦。"周远山倒了杯凉白开,仰头灌下去。水滑入喉咙,冰冷如铁。
手机突然震动,是个陌生的境外号码。他接起,那边传来带口音的英文:"周先生,听说您在找我?"
是罗伯特。周远山捏着杯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卡特先生,"他的声音像冻过的钢,"您似乎对远山的钢筋很感兴趣?不如来北京,我带您去工地看看——我们的钢筋,可不会锈。"
电话那头传来低笑:"周先生,商业游戏里,锈的从来不是钢筋。"
忙音响起时,杨顾问的电脑弹出一封新邮件。杨顾问点开附件,里面是马来西亚项目的合同扫描件,第17条关于"不可抗力条款"的部分被红笔圈了又圈。
周远山凑过去,目光扫过那些红圈。窗外的风卷起一片梧桐叶,拍在玻璃上,发出"啪"的轻响。
他伸手按下桌上的台灯,暖黄光晕漫过合同纸页,照见第17条末尾的补充条款——那是林静去年坚持加上的,关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资质认证"的特别说明。
他的手指在桌沿轻轻叩了两下,像在敲一面战鼓。
杨顾问抬头看他,正撞见他眼底翻涌的暗潮——那是种猎人嗅到猎物踪迹时的光。
"通知法务部,"周远山抓起车钥匙,"今晚加班,把马来西亚项目所有补充协议整理出来。"他走到门口又停住,回头时嘴角扯出半道冷硬的弧度,"另外,给罗伯特回封邮件——就说,我很期待和他玩这场游戏。"
杨顾问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电脑屏幕的蓝光里,那封杰克的邮件还在闪烁。他点开邮件正文,最后一行英文突然刺进眼睛:"The tract is our sword now."(现在,合同是我们的剑。)
窗外的风更大了,吹得百叶窗哗哗作响。
杨顾问摸出手机给陈经理发消息,指尖顿了顿,又删掉重写:"让周总注意马来西亚项目合同,对方可能要动手。"
手机屏幕的冷光里,他看见自己皱起的眉头——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X2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