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1章 两文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在古代农村当后妈 http://www.220book.com/book/2XZJ/ 章节无错乱精修!
 

贾玉手一顿,一滴墨差点晕开。他抬起眼,正对上林晓促狭带笑的眸子。那亮晶晶的眼神里,有揶揄,有信赖,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他耳根微热,面上却依旧维持着清冷,只淡淡“嗯”了一声,放下笔,接过碗。温热的豆腐脑滑嫩鲜香,混合着葱花和红油的辛香,熨帖着肠胃,也驱散了清晨的微寒。

“县衙那边…今日可还顺利?”林晓一边整理着待会要卖的豆腐荷叶包,一边状似随意地问。

贾玉舀起一勺豆腐脑,吹了吹,动作斯文:“尚可。刘师爷吩咐整理历年田亩鱼鳞册,并与秋税收缴底单核对。账目繁杂,需格外仔细。”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只是…有些地方,数目似乎…对不上。”

“哦?”林晓挑眉,来了兴趣,“怎么个对不上法?”

“一处田亩,鱼鳞册上记为下田三亩七分,但历年收税底单上,却按中田西亩计征,且…有加派‘鼠雀耗’、‘脚钱’等名目,杂税远超正税。”贾玉眉头微蹙,清冷的眸子里带着一丝困惑和隐隐的忧虑,“类似情形,非止一处。”

林晓冷笑一声:“哼,这有啥稀奇?不就是层层扒皮,变着法儿从老百姓骨头里榨油水?秀才公,你这才哪到哪?官场里的弯弯绕,水深着呢!”她语气带着几分了然和愤懑,显然对这套潜规则并不陌生。

贾玉沉默地吃着豆腐脑,清俊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底的波澜却显示他内心并不平静。书本上的“仁政爱民”与现实中的“苛捐杂税”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

“行了,莫想那么多。”林晓拍拍他的肩,“在其位,谋其政。先把刘师爷交代的差事办好,把字写漂亮,账目理清楚,莫出错。至于别的…”她顿了顿,眼神锐利,“咱小老百姓,先顾好自己碗里的饭!栓子!走!”

她背起装满了豆腐和麻辣烫食材的背篓,招呼栓子出门。贾玉看着母子二人风风火火的背影,再看看碗底残留的一点红油,默默收拾好账册笔墨,也起身前往县衙。他清冷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孤首,却也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

村口老槐树下,“贾家豆腐”的简易摊子前,我在古代农村当后妈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古代农村当后妈最新章节随便看!一如既往地排起了小队。洁白如玉、裹着翠绿荷叶的豆腐散发着温润的豆香,是招牌。旁边小炉子上,红油翻滚的麻辣烫汤底“咕嘟咕嘟”冒着泡,霸道辛香勾得人走不动道。

“贾家豆腐!又白又嫩!三文一块!童叟无欺!”

“麻辣烫!新鲜野菜兔肉丸子!香得很!最后五碗!”

林晓清亮的吆喝声和栓子响亮的“排队”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市井的活力。铜钱、鸡蛋、豆子叮当作响地落入钱袋。村民们对贾家娘子的手艺早己心服口服,尤其是那加了真正辣椒油的红汤,辣得过瘾,香得霸道,成了不少汉子下工后必来一碗的解乏神器。

然而,这份红火之下,一丝不易察觉的暗流开始涌动。

“贾家娘子,再给我来两块豆腐!要嫩的!”一个熟客递上铜钱。

“好嘞!”林晓麻利地包好递过去。

那妇人接过,却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贾家娘子,你可得留点神。我昨儿个听王婶在河边洗衣裳时跟人嘀咕,说你这豆腐做得恁好,肯定有啥秘方,不是啥正经路数…还说早晚要让人学了去…”

林晓动作一顿,脸上笑容不变,眼底却闪过一丝冷光:“秘方?我这豆腐,豆子是大家伙拿来的,水是自家滤的,点卤用的是最寻常的石膏粉,哪来的秘方?不过是手上功夫多练练罢了!王婶子要是想学,让她来找我,我教她!就怕她吃不了磨豆子点卤的苦!”她声音清亮,故意让周围人都听见。

那妇人讪讪一笑,拿着豆腐走了。周围排队的村民闻言,也都笑着附和:“就是!贾家娘子实诚!”

“手艺是练出来的!眼红没用!”

话虽如此,林晓心里却敲响了警钟。技术壁垒太低了!豆腐制作的核心——点卤,原理简单,只要有心人盯着看几回,再找懂行的石匠木匠仿造工具,很容易就能复制!她的优势只在品质稳定和一点点辣椒油提味上,但这优势太脆弱!

果然,没过几天,村东头的张寡妇家也支起了豆腐摊子。虽然豆腐颜色发黄,质地松散,豆腥味也重,但胜在便宜——两文钱一块!



    (http://www.220book.com/book/2XZ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在古代农村当后妈 http://www.220book.com/book/2XZJ/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