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满汉文化如两条汹涌河流交汇,习俗差异在朝堂上下激起千层浪。《清实录》有云:“满汉臣工于礼仪、服制、节庆诸事,各执已见,朝堂之上争论不休,政令推行遇阻,朝野不安。”彼时,我以顺治帝之尊,执掌大清集团这艘巨轮,本欲乘风破浪,却未料一头撞进习俗争议的“职场”文化漩涡,着实让我焦头烂额。
(给个建议,评论或者建议有什么意见呢,或者点赞关注,给个打赏也不是不可以……)
我是爱新觉罗·福临,大清集团的董事长。咱这集团从太祖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创业,一路披荆斩棘,到太宗皇太极精心经营,已然打下一片辽阔江山。如今业务遍布大江南北,旗下满、汉、蒙等各族员工数以万计。本想着能在先辈的基础上,带领集团迈向新的辉煌,可谁能想到,文化习俗这看似不起眼的事儿,竟成了横在我面前的一道天堑。
就说平日里的工作场景吧,那真叫一个“热闹”。朝会的时候,满族大臣们按照满族传统,行那干脆利落的叩拜大礼,“唰”地一下就跪下了,动作整齐划一,颇有气势。可汉族大臣们呢,遵循着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儒家礼仪,弯腰、作揖、下跪、磕头,一套流程下来,复杂得很。两边大臣行礼的样子截然不同,站在朝堂上,就像两个风格迥异的表演团队,看得人眼花缭乱。
服饰方面也是争议不断。满族服饰讲究骑射方便,窄袖束腰,配上那高高的旗头,显得英姿飒爽。汉族服饰则是宽袍大袖,走起路来衣袂飘飘,透着一股儒雅之气。每次朝堂议事,满汉大臣们穿着各自风格的服饰,就好像在举办一场奇特的“时装秀”,两种文化风格激烈碰撞。
节庆的时候更是矛盾重重。满族的颁金节,那是热闹非凡,大家载歌载舞,庆祝满族的诞生。可汉族员工们大多对这个节日不太了解,参与度不高。而汉族的春节,阖家团圆,张灯结彩,可满族员工们却觉得这节日氛围和自已格格不入,融入不进去。一开始,我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会相互适应。但后来,矛盾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有一回,我们和江南丝绸商洽谈合作,满族代表一见面,按照本族习俗,热情地上去就给了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结果,把人家江南的丝绸商吓得不轻,差点以为遇到了什么“奇人异士”。这合作还没谈,场面就尴尬得不行,差点就泡汤了。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各族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我这个董事长夹在中间,那叫一个头疼。
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太和殿,准备借着早朝大会,和集团的高管们好好商讨一下,怎么才能把这习俗争议的乱麻给解开。
我坐在龙椅上,一脸严肃,目光在殿下群臣身上扫了一圈,大声说道:“各位爱卿,今日咱们就来聊聊这满汉习俗争议的事儿。现在这矛盾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严重影响到集团的正常运转。大家都别藏着掖着,有什么办法都赶紧说出来。”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郎球就站了出来,苦着一张脸说道:“董事长啊,这事儿可太让人头疼了。就说这朝会礼仪,《大清会典》里对满族礼仪有着明确规定,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可汉族大臣们却坚持按照《周礼》《仪礼》这些儒家经典里记载的礼仪来,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肯让步。咱们想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礼仪规范,两边都不满意,这工作实在是没法开展啊。”
我皱了皱眉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呢?”
郎球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要不……咱们就强制推行满族礼仪。毕竟咱们是大清集团,满族的传统理应占主导地位。”
他这话还没说完,汉族大臣范文程就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董事长,此计万万不可啊。汉族文化传承数千年,儒家礼仪早已深入人心。《论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这礼仪是汉族员工为人处世的根本。要是强行改变,恐怕会引起汉族员工的强烈不满,到时候集团内部恐怕要乱成一锅粥,还怎么谈发展啊。”
满族大臣鳌拜一听,顿时吹胡子瞪眼,大声吼道:“范文程,你别在这儿胡说八道!咱们大清是以满族为尊,满族的传统习俗那是祖宗传下来的,是咱们集团立足的根本。你们汉族人就应该入乡随俗,好好学学满族的规矩。”
范文程气得直跺脚,说道:“鳌拜,你这话说得太过分了!入乡随俗没错,但也得相互尊重。如今满汉一家,大家都是集团的一份子,怎么能只让一方迁就另一方呢?”
这两人就像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朝堂上的其他大臣们也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鳌拜,有的站在范文程这边,吵得那叫一个热闹,就差没撸起袖子干架了。
我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脑袋都快炸了,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喝道:“都别吵了!咱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再这样吵下去,都给我去小黑屋反省!”
朝堂上这才安静了下来。这时,索尼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董事长,依臣之见,咱们不能简单地强制推行,也不能任由矛盾继续发展。咱们可以先成立一个文化融合小组,由满汉大臣共同组成,深入研究满汉习俗,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共通点,制定一套新的规则。”
我听了索尼的话,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说道:“索尼所言甚是。那就依你之策,成立文化融合小组。范文程、鳌拜,你们俩牵头负责,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要是办不好,唯你们是问!”
两人领命退下,我满心期待着事情能就此好转,可谁知道,这才只是艰难历程的开始。
说起这事儿的起因,归根结底还是满汉文化差异太大。满族以骑射打天下,文化崇尚实用、勇猛,习俗简单直接。而汉族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文化讲究礼仪、传统,习俗繁杂精细。大清集团快速扩张,满汉员工大量聚集在一起,文化习俗的碰撞就像干柴遇到烈火,一点就着。
文化融合小组正式成立后,范文程和鳌拜带着小组成员开始了艰难的调研工作。他们深入满汉员工中间,了解大家对各自习俗的看法和坚守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事儿。有一次,小组去满族聚居地调研,鳌拜为了展示满族传统摔跤的魅力,非要和当地的一个摔跤高手比划比划。结果,一个不小心,被人家摔了个狗啃泥,差点摔出个“表情包”,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不少。还有一次,在汉族地区,范文程想要学习汉族传统茶艺,结果手忙脚乱,把茶叶放多了,泡出来的茶又苦又涩,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小组终于找到了一些满汉习俗的共通点。比如说,满汉都非常重视家庭团聚,节庆的时候都有祭祀祖先的传统。基于这些共通点,小组制定了一套新的礼仪规范和节庆活动方案。在新的朝会礼仪中,保留了满族叩拜大礼的庄重,同时融入了汉族礼仪中一些表达尊重的动作,让双方都能接受。节庆方面,把满汉特色活动融合在一起。春节的时候,除了汉族的贴春联、放鞭炮,还增加了满族传统的冰嬉活动;颁金节的时候,除了满族的歌舞表演,还融入了汉族的舞龙舞狮,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方案制定好后,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推行。一开始,还是有一些员工不适应,各种抱怨声不断。有的满族员工说新礼仪没了原来的味道,有的汉族员工说新节庆活动太复杂。但随着我们不断地宣传解释,加上大家看到融合后的习俗活动确实有趣又和谐,慢慢地就接受了。看到试点效果不错,我决定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行。
随着新习俗规则的推行,集团内部的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汉员工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隔阂逐渐消除,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在一次和西洋商人的贸易合作项目中,满汉员工发挥各自的优势,满族员工凭借勇猛豪爽的性格,和西洋商人迅速拉近关系;汉族员工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明的商业头脑,在谈判中据理力争。双方紧密配合,最终成功拿下了这个大项目,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千。从历史上看,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可过程中也遭遇了重重阻力。咱们大清集团这次解决习俗争议,也同样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但正是这些波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我意识到,文化融合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在礼仪、节庆上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集团内部的团结。当满汉员工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大家的心就会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且,文化融合还能为集团开拓创新提供多元的视角。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当它们相互碰撞、融合,就能激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让集团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我也清楚,虽然这次暂时解决了习俗争议,但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可能还会有新的文化冲突出现。我担心,新的习俗规则能不能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要是有新员工加入,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我们的文化融合机制能不能快速适应?而且,现在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以后要是集团拓展海外业务,面对更多元的文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夜深了,我独自一人坐在宫殿里,望着窗外的星空,轻轻叹了口气。这习俗争议的事儿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的挑战还很多。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大清集团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就必须学会包容和融合。只是,这融合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我该如何带领集团在这复杂的文化浪潮中找准方向,继续前行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也许,这就是作为董事长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吧,而我,也只能不断地摸索、前行,希望能为集团找到一个更好的未来。
5路偷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4I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