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朝,百废待兴,满汉文化交融碰撞,诸多传统技艺与学识面临传承困境。《清实录》有载:“时天下初定,然前朝之学、各族之技,或因战乱而散佚,或因族别之见难通,欲继其传,实非易事。”身为大清集团董事长,我深感传承专业知识于集团稳固、天下兴盛的重大意义,可推行之路,却布满荆棘,让人啼笑皆非又愁肠百结。
我是爱新觉罗·福临,大清集团的掌舵人。咱这集团从努尔哈赤老祖宗以十三副遗甲起兵创业,一路披荆斩棘,打下了辽阔江山。经皇太极汗王精心治理,如今业务横跨农、工、商等诸多领域,旗下满、汉、蒙等各族员工齐聚。本想凭借先辈余荫,带领集团再创辉煌,可现实却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这专业知识传承,真是难如登天。就拿农业种植技术来说,汉族农民有着数千年积累的农耕经验,何时播种、如何灌溉、怎样防虫,都有一套精妙学问。可满族、蒙古族多以游牧为生,对这些农耕知识一窍不通。在我们推行新的种植技术时,满族员工一听要弯腰在地里忙活,还得看节气行事,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直呼“这可比骑马射箭难多了,简直是天方夜谭”。
再看手工业,汉族的丝绸织造、陶瓷烧制技艺精湛绝伦,可工艺复杂,传承起来需要大量时间和耐心。当我们安排汉族工匠传授技艺给满族、蒙古族员工时,场面一度失控。蒙古族员工性子急,学了没几天就觉得太繁琐,嚷嚷着“这哪是干活,简直是磨人,还不如回草原放马”。而满族员工有的觉得汉族工匠藏着掖着,不肯倾囊相授,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医学领域也是状况百出。汉族的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阴阳五行辩证施治。满族、蒙古族虽有自已的传统医术,但与中医差异巨大。在交流学习中,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满族太医说:“咱们这放血疗法简单直接,疗效立竿见影,哪用得着你们那一套弯弯绕绕。”汉族郎中则反驳:“你们这是治标不治本,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调理,方能除病根。”
起初,我觉得这不过是小问题,大家多交流、多学习,总能解决。可随着矛盾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集团的业务发展。在一次与江南丝绸商洽谈合作时,对方考察我们的丝绸织造工艺。负责展示的满族员工因为学艺不精,操作失误,织出的丝绸歪歪扭扭,把江南商人惊得目瞪口呆,差点让合作泡汤。我这董事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
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太和殿,准备借着早朝大会,和集团的高管们好好商讨对策。
我一脸严肃地坐在龙椅上,目光在殿下群臣身上扫过,大声说道:“各位爱卿,今日咱们就聊聊专业知识传承的事儿。现在这传承工作困难重重,已经严重影响到集团的发展。大家都别藏着掖着,赶紧出出主意。”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就站了出来,哭丧着脸说道:“董事长啊,这传承工作太难推进了。就说那陶瓷烧制,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可汉族工匠说凭感觉,这感觉哪能说得清啊。满族、蒙古族工匠学了好久都摸不着门道,都快打退堂鼓了。”
我皱了皱眉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咋办?”
工部尚书犹豫了一下,小声说道:“要不……咱们强制让满族、蒙古族工匠学,不学就扣工钱,看他们还敢不敢偷懒。”
他这话还没说完,汉族大臣范文程就站了出来,拱手说道:“董事长,此计万万不可。传承知识,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论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行逼迫,只会让大家心生抵触,适得其反。”
满族大臣鳌拜一听,顿时吹胡子瞪眼,大声吼道:“范文程,你少在这儿咬文嚼字!咱们大清以满族为尊,这些工匠就得听话。他们要是不好好学,就是对集团不忠。”
范文程气得直跺脚,说道:“鳌拜,你这莽夫懂什么!传承知识是为了集团的长远发展,不是靠你这野蛮手段就能成的。”
这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朝堂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其他大臣也分成了两派,有的支持鳌拜,有的站在范文程这边,吵得脸红脖子粗。
我看着这乱糟糟的场面,脑袋都快炸了,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怒喝道:“都别吵了!咱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吵架的。再吵下去,都给我去小黑屋反省!”
朝堂上这才安静了下来。这时,索尼站了出来,恭敬地说道:“董事长,依臣之见,咱们可以成立一个传承促进委员会,由满汉蒙各族有识之士组成。让他们深入了解各族专业知识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传承计划。比如,对于抽象的技艺,可以制作详细的操作手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工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听了索尼的话,觉得有点道理,点了点头说道:“索尼所言甚是。那就依你之策,成立传承促进委员会。范文程、鳌拜,你们俩牵头负责,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要是办不好,唯你们是问!”
两人领命退下,我满心期待着事情能就此好转,可谁知道,这才只是艰难历程的开始。
说起这事儿的起因,还得从集团的发展需求说起。随着大清集团版图的不断扩大,各地的产业需要整合优化。要想提升农业产量、改良手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医学保障员工健康,传承和融合各族的专业知识势在必行。但满汉蒙各族文化差异巨大,知识体系也截然不同,这就好比把三种不同轨道的车强行拉到一起跑,不出问题才怪。
传承促进委员会正式成立后,范文程和鳌拜带着小组成员开始了艰难的调研工作。他们深入满汉蒙各族工匠、学者中间,了解大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传承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让人捧腹大笑的事儿。有一次,小组去蒙古族部落调研传统医术,鳌拜非要体验一把蒙古族的正骨疗法。结果,正骨师傅一用力,鳌拜疼得杀猪般嚎叫,差点把屋顶掀翻,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不少。还有一次,在汉族地区,范文程想要学习针灸,结果扎错了穴位,疼得直咧嘴,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传承促进委员会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传承方案。在农业种植方面,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农事历,标注了每个节气适合种植的作物、种植方法以及注意事项。针对满族、蒙古族员工,还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汉族农民手把手教学,从最基础的耕地、播种开始。
在手工业方面,为不同民族的工匠建立了互助小组。汉族工匠耐心讲解工艺原理,满族、蒙古族工匠分享自已的创意和独特视角。比如在陶瓷烧制中,蒙古族工匠提出将草原图案融入陶瓷装饰,让陶瓷产品别具一格。
医学领域,组织满汉蒙太医共同编写医学典籍,将各族医术的精华汇总。同时,开展医术交流大会,让大家在实践中互相学习。
方案制定好后,我们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推行。一开始,还是有一些员工不适应,各种抱怨声不断。有的满族员工说农事历太复杂,根本记不住;有的汉族工匠觉得蒙古族工匠的创意太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随着我们不断地宣传解释,加上大家看到传承带来的实际效果,慢慢地就接受了。看到试点效果不错,我决定在集团范围内全面推行。
随着传承方案的推行,集团内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农业产量大幅提高,手工业产品推陈出新,医学领域也有了新的突破。在一次与西洋商人的贸易中,我们的丝绸、陶瓷等产品凭借独特的工艺和创意,赢得了西洋商人的青睐,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回顾这段经历,我感慨万千。从历史上看,知识的传承与融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将胡人的骑射技术与赵国的军事文化相结合,使赵国军事力量大增。咱们大清集团这次传承专业知识,也同样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但正是这些波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知识传承不仅能提升集团的业务水平,还能促进各族员工的团结和融合。当大家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就能消除隔阂,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且,不同民族的专业知识相互碰撞、融合,还能激发出新的创意和灵感,让集团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但我也清楚,虽然这次暂时解决了专业知识传承的问题,但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可能还会有新的知识领域需要探索,新的传承难题需要解决。我担心,新的传承方案能不能长期有效地执行下去?要是有新员工加入,尤其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我们的传承机制能不能快速适应?而且,现在这天下局势变幻莫测,以后要是集团拓展海外业务,面对更多元的文化和知识体系,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夜深了,我独自一人坐在宫殿里,望着窗外的星空,轻轻叹了口气。这专业知识传承的事儿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未来的挑战还很多。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们大清集团要想走得更远、更稳,就必须重视知识的传承和创新。只是,这传承与创新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困难,我该如何带领集团在这复杂的知识浪潮中找准方向,继续前行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也许,这就是作为董事长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吧,而我,也只能不断地摸索、前行,希望能为集团找到一个更好的未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清集团CEO(http://www.220book.com/book/4IS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