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1261年 契丹族故地忆往昔

小说: 民族焕境编年史   作者:5路偷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族焕境编年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民族焕境编年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在公元1261年,天下局势依旧处于风云变幻之中。蒙古帝国的庞大身影笼罩着欧亚大陆的诸多地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的汗位之争已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方势力纷纷选边站队,或为了心中的大义,或为了那触手可及的权势与荣华。

蒙古铁骑的征伐虽让版图不断扩张,可连年的征战也让各地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变数。原本繁华的城市或许会因一场战争而变得萧条,宁静的乡村也可能一夕之间被马蹄声打破安宁。而在这乱世之中,那些有着深厚底蕴的少数民族,一边努力适应着新的统治秩序,一边在心底默默守护着属于自已民族的过往记忆与文化传承。

契丹族,这个曾经在北方草原建立过辉煌大辽帝国的民族,虽历经岁月变迁,如今已不再有往昔那般强盛的国力,但其留下的文化印记与民族精神,依旧深深扎根在这片故地上。

据《辽史拾遗》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刍茭,道在是矣。以是制胜,所向无前。”

从这段文献中可看出,契丹族往日的生活风貌以及强大的军事传统。即便到了1261年,虽然已没了大辽时的辉煌,可契丹族的后人依然保留着对马的热爱,对骑射技艺的传承,在草原上放牧为生,骨子里的那股子豪迈劲儿并未消散。

同期,在原契丹族的主要聚居地附近,如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等地,虽然历经了朝代更迭,却依旧有着契丹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热闹景象。街道上,能看到蒙古族的武士威风凛凛地巡逻,回族的商人带着异域的香料穿梭其中,吆喝着招揽生意,汉族的工匠则在街边摆开摊位,展示着自已打造的精美器具。而契丹族的百姓们,大多依旧从事着畜牧、农耕等营生,闲暇时围坐在一起,讲述着祖辈们纵横草原的故事,那些故事里有金戈铁马的战争,有与周边民族友好往来的佳话,仿佛是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

在临潢府城郊,有一个名叫耶律楚风的契丹族青年,年方二十,生得剑眉星目,身姿挺拔,透着一股草原男儿的爽朗与豪迈。他自幼便听着祖辈们的故事长大,对契丹族往昔的辉煌历史充满了向往与崇敬,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让契丹族再次绽放光彩,哪怕只是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耶律楚风的阿爸是部落里有名的智者,知晓许多契丹族的古老传统与历史典故,常被族人请去解决纷争或是讲述过去的故事。阿妈则是个心灵手巧的妇人,擅长制作契丹族传统的刺绣,那绣品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活灵活现。

耶律楚风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像豪爽仗义的萧逸,萧逸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是部落里有名的摔跤好手;还有心思细腻的耶律婉儿,虽是女儿身,却熟读诗书,对契丹族的文化传承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帮着阿爸整理那些古老的文献典籍;再有就是机灵调皮的完颜亮,完颜亮虽是完颜氏,与契丹族并非同宗,但自小在契丹部落长大,早已把自已当成了部落的一员,他能说会道,总能在大家沉闷时讲个笑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这一日,阳光明媚,草原上的青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耶律楚风与好友们相约去城中的集市逛逛,看看能不能淘到些有趣的物件,或是听听外面传来的新鲜事儿。

众人骑着马,一路欢声笑语,不多时便来到了临潢府的集市。那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

耶律楚风等人正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喧哗声传来,原来是一个蒙古族的武士与一个回族的商人起了争执。那武士觉得商人卖的香料价格太高,而商人则辩称这香料来之不易,是从遥远的西域运来的,成本本就高昂。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周围围了不少人在看热闹。

萧逸见状,哈哈一笑,走上前去,大声说道:“哎呀,二位莫要吵啦,这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呀,不如各退一步,也好让咱们这集市恢复个清净嘛。”众人听了,也纷纷附和。那武士和商人见有人出来调解,也不好再继续争吵,便各自哼了一声,算是暂时平息了此事。

耶律楚风笑着对萧逸说:“你这家伙,倒是爱管闲事,不过这一闹,倒也让这集市更有意思了些。”萧逸挠挠头,笑道:“这看着两人吵得面红耳赤的,怪有趣,我就忍不住凑个热闹呗。”

众人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卖旧物的摊位前。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老物件,有锈迹斑斑的刀剑,有古朴的陶器,还有一些看着有些年头的书卷。耶律婉儿蹲下身子,拿起一本有些破损的书卷,轻轻翻开,发现竟是一本记载着契丹族古老传说的册子,虽然书页有些残缺不全,但上面的文字和图画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神秘与魅力。

耶律婉儿兴奋地对众人说:“你们快看呀,这可是咱们契丹族的宝贝呢,说不定里面记载着咱们都不知道的故事呢。”耶律楚风凑过来一看,也来了兴趣,便问摊主这册子怎么卖。摊主是个上了年纪的汉族老者,他眯着眼睛看了看众人,慢悠悠地说:“这本册子呀,我也是偶然得来的,看你们几个是契丹族的后生,若真心想要,便给我五两银子吧。”

众人一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五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啊,他们平日里哪有这么多钱。完颜亮眼珠一转,笑着对摊主说:“老爷爷,您看这册子都破损成这样了,哪值这么多银子呀,您就便宜些卖给我们呗,我们都是真心喜欢这册子,想把咱们契丹族的故事传承下去呢。”老者听了,微微一愣,又打量了一下众人,见他们一脸真诚,便笑着说:“罢了罢了,看在你们这份心意上,那就三两银子吧,可不能再少咯。”

耶律楚风赶忙从怀里掏出三两银子,递给老者,小心翼翼地接过那本册子,如获至宝般地捧在怀里。众人都围着册子,叽叽喳喳地讨论着里面可能记载的内容,满心欢喜地继续在集市里逛着。

逛了一会儿,众人觉得有些饿了,便来到了一家酒馆。酒馆里坐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喝酒划拳的,有高谈阔论的,热闹得很。他们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些酒菜,正吃喝着,忽然听到旁边一桌人在谈论着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战事。

一个穿着羊皮袄的汉子压低声音说:“听说啊,这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两边都在集结兵力呢,看样子又要有一场大战咯,也不知道这仗打起来,咱们这日子还能不能安稳咯。”另一个头戴毡帽的人接话道:“是啊,这天下不太平,咱们老百姓就受苦啊,只盼着这仗能早点打完,也好让咱们能安心过日子呀。”

耶律楚风听着这些话,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忧虑。他深知一旦战事扩大,这临潢府怕是也难以独善其身,到时候族人的生活又会陷入动荡之中。萧逸看出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楚风,别想那么多了,咱现在能做的,就是守护好咱们的部落,保护好族里的老弱妇孺,其他的,就看老天爷的安排吧。”耶律楚风微微点头,可眉头依然紧锁着。

酒足饭饱后,众人走出酒馆,准备回部落去。刚走到城门口,却见一群士兵正拦住过往的行人,挨个检查。原来,是为了防止阿里不哥那边派来的奸细混入城中,加强了城防戒备。

耶律楚风等人排着队等待检查,轮到他们时,一个蒙古族的军官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见他们都是些年轻的后生,便问道:“你们是哪个部落的?去城里做什么了?”耶律楚风赶忙上前,恭敬地回答道:“大人,我们是城郊的契丹族部落的,今日去城里集市逛了逛,买了些东西,现在正准备回部落呢。”军官又看了看他们手中的物件,见没什么可疑之处,便挥了挥手,让他们过去了。

回到部落,耶律楚风便迫不及待地把那本从集市上淘来的册子拿给阿爸看。阿爸接过册子,仔细翻阅着,脸上的神情时而凝重,时而欣喜。看完后,他抬起头,对耶律楚风等人说:“这册子着实是个宝贝啊,里面记载了一些咱们族里失传已久的习俗和传说,对咱们传承契丹族的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做得很好,能把它找回来。”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一趟集市逛得真值。接下来的日子里,耶律楚风便跟着阿爸,一起研究那本册子里的内容,试图将那些古老的文化习俗重新在部落里推广开来。

可没过多久,部落里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原来,阿里不哥那边得知临潢府周边的一些部落并未明确表态支持忽必烈,便想派人来拉拢,若是拉拢不成,便打算采取强硬手段。耶律楚风所在的部落自然也收到了这样的“邀请”,部落里顿时人心惶惶,众人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应对。

有的族人主张答应阿里不哥的要求,觉得这样或许能保住部落的安宁;有的族人则坚决反对,认为忽必烈才是更有希望统一蒙古、带来和平稳定的人选,应该支持忽必烈。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耶律楚风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咱们契丹族曾经也是辉煌过的,先辈们纵横草原,靠的就是那份对正义和和平的坚守。如今,咱们不能只想着眼前的安稳,而要从长远考虑。忽必烈王爷一向重视各民族的文化与百姓的生活,我觉得咱们应该支持他,与他一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他的话让不少族人陷入了沉思,萧逸、耶律婉儿和完颜亮也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耶律楚风的观点。最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部落决定派遣耶律楚风作为代表,前去与忽必烈的军队取得联系,表明部落愿意支持的态度。

耶律楚风领了这个重任,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收拾好行囊,带上了那本象征着契丹族文化传承的册子,骑上心爱的马,便踏上了前往忽必烈军队所在营地的路途。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遇到了不少艰难险阻。有时会遇到狂风暴雨,只能在荒野中找个山洞躲一躲;有时会遇到一些小股的流寇,还得凭借着自已的骑射本领击退他们。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一直朝着目标前行。

终于,在经过了数日的奔波后,耶律楚风来到了忽必烈军队的营地外。营地戒备森严,士兵们手持武器,神情严肃。耶律楚风勒住马,向守卫表明了自已的来意和身份。守卫通报之后,不多时,便有一位将领出来迎接他。

那将领见耶律楚风年纪轻轻,却独自一人前来,心中不免有些敬佩,笑着说:“小友,你倒是有胆量,一路辛苦了,快随我进营,王爷听闻你要来,也很是期待呢。”耶律楚风赶忙谢过将领,随着他走进了营地。

营地里,士兵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训练,喊杀声震天。耶律楚风看着这威武雄壮的军队,心中暗暗赞叹。来到中军大帐前,将领示意他进去,耶律楚风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衫,走进了大帐。

大帐内,忽必烈端坐在上位,目光深邃而威严,两旁站着几位谋士和将领。耶律楚风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还是强作镇定,上前一步,行了个大礼,说道:“拜见王爷,小人是临潢府城郊契丹族部落的代表耶律楚风,此次前来,是想向王爷表明,我们部落愿全力支持王爷,愿与王爷一同守护这片土地,让百姓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忽必烈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好,你能前来,足见你们部落的诚意。契丹族昔日也是威名远扬,如今有你们的支持,本王更是如虎添翼。本王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待平定这内乱,必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耶律楚风听了,心中大喜,又与忽必烈交谈了一番,将部落的情况以及周边的局势详细地说了一遍。忽必烈对他提供的信息很是重视,赏赐了他一些财物和兵器,让他回部落好好准备,等待后续的安排。

耶律楚风带着喜悦与希望,踏上了回部落的路途。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部落未来的美好生活景象,想着要把这个好消息尽快告诉族人。

当他回到部落时,族人早已在村口翘首以盼。得知忽必烈的态度后,整个部落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大家开始积极准备起来,训练族中的男子,储备物资,准备为即将到来的和平稳定贡献自已的力量。

在这1261年,耶律楚风以及他所在的契丹族部落,就在这乱世之中,做出了自已的选择,他们怀揣着对往昔辉煌的追忆,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历史的洪流中努力前行着,书写着属于自已的故事。

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与契丹族有着渊源或相似境遇的少数民族也有着各自的情况。

在中亚地区,西辽的残余势力依旧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虽然西辽已不复当年的强盛,但那些流散在当地的契丹族后裔,依然保留着部分独特的文化与传统。他们与当地的突厥、回鹘等民族杂居,在语言、风俗等方面相互影响。契丹族的一些手工艺技术,如制陶、金属锻造等,在当地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其制作的精美陶器和锋利的刀剑,在周边地区颇受欢迎,成为了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商品,也促进了不同民族间工艺技术的交流与融合。

在东欧草原上,钦察族中也流传着一些关于契丹族的传说。据说契丹族的骑兵曾经纵横驰骋,威名远扬,让他们心生敬佩。钦察族在当时与蒙古的交往密切,其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军事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他们像曾经的契丹族一样,重视骑兵的训练,凭借着草原上的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同时也与周边的罗斯公国等进行着贸易与文化交流,其独特的草原文化在东欧地区绽放着别样的光彩。

在西域地区,回鹘族与契丹族有着长期的往来历史。回鹘族在这一时期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他们经营着丝绸、香料、珠宝等各类商品,在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与契丹族的后裔有着文化上的互动。回鹘族的文字、音乐等文化元素,对契丹族的文化传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契丹族的一些传统故事、习俗也在回鹘族中流传开来,丰富了回鹘族的民间文化内涵。

在东北亚地区,女真族在经历了金代的兴衰后,也在不断地适应着新的局势。虽然此时已不再有往日那般强大的统治力,但女真族依然保留着自已的渔猎、农耕传统,其独特的萨满教文化依旧在族中传承。他们与契丹族在地域上相邻,在历史上也有着诸多交集,两族的文化在民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比如在服饰、建筑风格等方面,都能看到彼此的影子,共同构成了东北亚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景观。

在南亚地区,虽然距离契丹族的故地较为遥远,但随着贸易通道的拓展,也有一些关于契丹族的传闻传入。印度的一些邦国中,当地的贵族对契丹族的丝绸制品、金银饰品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偶尔也能见到来自契丹族地区的精美物件,这使得印度的民间艺人开始尝试模仿契丹族的工艺风格,创作出一些融合了两地特色的艺术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民族焕境编年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4L2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