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潮涌动,街边店铺鳞次栉比,琳琅货品陈列其间。往来行人如织,叫卖之声此起彼伏,谈笑声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乐章。
而坐落于城中心的梵宇楼,往昔曾是纸醉金迷、藏污纳垢的销金窟,灯红酒绿之间,尽是堕落与罪恶。如今,连成轩奉旨接手,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连成轩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上绣着暗纹云鹤,身姿挺拔,如苍松立雪,半张面具难掩周身那浩然正气。他每日穿梭于梵宇楼的每一处角落,亲力亲为督管楼内诸事。
当他踏入那一间间关押女子的暗室,只见室内昏暗无光,霉味扑鼻,女子们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绝望,蜷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连成轩见此情景,心中愤慨与怜惜交织,他亲手为她们解开沉重的枷锁,声音轻柔却又充满力量:“莫怕,从今日起,我定会还你们自由与尊严。”
看着女子们眼中渐渐燃起希望的光芒,连成轩微微颔首,欣慰之色一闪而过,然而,他的眉头却依旧紧锁,深知前路荆棘丛生,梵宇楼的整治,不过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整顿楼内事务时,连成轩雷厉风行,毫不留情。他亲自指挥着一众仆役,拆除那些象征着低俗勾栏瓦舍般的装饰。
每一下敲击声,都似黄钟大吕,震响在这罪恶之地,仿佛是对过去种种恶行的审判。然而,此举却触动了楼内部分旧有势力的利益,引来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这日,日悬中天,暖阳高照,长安成寒意依旧。
连成轩带领着仆役们准备拆除一处大型的勾栏舞台。
正待动手之时,一群人突然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乃是一个名叫刘二的管事,此人身材魁梧壮硕,满脸横肉,此刻正怒目圆睁,脸上的肥肉都因愤怒而微微颤抖,大声吼道:“连郎君!这梵宇楼多年来皆是这般营生,你说改便改,这不是砸了我们的饭碗吗?往后我们可如何讨生活!”
他身后众人也纷纷附和,叫嚷声此起彼伏,一时间,现场一片混乱。
连成轩神色镇定自若,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刘二的眼睛,冷冷说道:“这梵宇楼往昔营生,皆是伤风败俗、害人害已之举。如今我既受命于此,便要还它一片清明世界。你们若肯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日后自会有出路;倘若执意阻拦,就休怪我无情!”
刘二却丝毫不惧,向前跨出一大步,恶狠狠地说道:“哼,说得轻巧!你断了我们生计,还想让我们乖乖听话?没那么容易!兄弟们,给我拦住他们,不许拆!”
话音刚落,他身后众人便摩拳擦掌,摆出一副要动手的架势,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连成轩见状,心中怒火中烧,可他依旧强压着情绪,转头看向身边的仆役们,高声说道:“诸位,我们所做之事,乃是正义之举,为的是让这梵宇楼重归正道,为的是让那些受苦之人不再蒙冤受屈。莫要畏惧这些恶徒!”
仆役们听了,心中涌起一股勇气,纷纷握紧了手中的工具,眼神中透露出坚定。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政君匆匆赶来。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罗裙,裙摆绣着淡粉色的蔷薇,步履轻盈,宛如仙子下凡。
她看到这剑拔弩张的场面,心中一惊,不过很快便镇定下来。她款步走到连成轩身边,轻声说道:“先莫要冲动,且让我试试。”
政君转身面向刘二等人,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如春日暖阳,语气却坚定有力:“各位,我理解你们的担忧,可连大人所做的一切,并非是要断你们的生路。这梵宇楼改为礼乐风雅之地后,需广纳精通技艺、懂得礼仪之人。只要你们愿意放下过去,重新学习,日后的生活定会比现在更好。”
刘二听了,神色微微一动,心中有些动摇,但依旧嘴硬道:“说得轻巧,我们这些粗人,能学什么技艺?”
政君微微一笑,如空谷幽兰绽放,说道:“这有何难?我与连成轩大人早已安排妥当。只要你们愿意,便可学习茶艺、书画、乐器等技艺,日后在这新的梵宇楼中,定能有一番作为。”
众人听了政君的话,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刘二的脸色也渐渐缓和下来,他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信你一次。但若是你食言,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连成轩见事情有了转机,微微点头,说道:“放心,我连成轩言出必行。只要你们真心改过,这梵宇楼便是你们新的归宿。”
一场冲突就此化解,梵宇楼的整顿工作得以继续推进。
在连成轩和政君的努力下,梵宇楼渐渐有了新的气象。悠扬的丝竹之音从楼内传出,与楼外的市井喧嚣相互交融,却又显得格外和谐。淡雅茶香和墨香弥漫在每一处角落,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新生与希望。
这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如细碎的金子般洒在翎华阁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御史大夫李鑫身着锦袍,腰佩玉带,神色略显凝重地踱步走进翎华阁。
他那脚步沉稳却又带着一丝犹豫,今日他前来,是为了见凤瑶。
凤瑶在这翎华阁中,也渐渐找回了些许生活宁静。她正坐在窗边,手中捧着一本书,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勾勒出她柔和的轮廓,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
政君得知李鑫前来,款步迎了上去。两人在厅中坐下,丫鬟轻盈地奉上香茗,茶香袅袅升腾,为这略显沉闷的气氛增添了一丝舒缓。
政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婉的笑容,看向李鑫说道:“李大人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
李鑫轻抿一口茶,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听闻凤瑶在此,老夫特来看看。她毕竟是我李府之人。”
交谈之中,政君敏锐地察觉到李鑫在府内似乎颇为惧内。
李鑫谈及家中之事,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无奈。
他微微低下头,眼神中闪过一丝黯淡,说道:“家中诸事,多由夫人做主,我…… 也不便多言。”
政君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依旧保持着温婉的笑容,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继续与他闲聊:“李大人如此谦逊,想必夫人也是贤良淑德之人。”
李鑫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实不相瞒,我夫人乃是傅相之妹,平日里行事颇为强势。”
作者“一只不废的天天”推荐阅读《君恩录:熠凰策》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政君听闻,心中一惊,面上却依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神态。
她微微皱眉,略作思忖,便决定将傅氏与崔氏联手操纵盐商,抬高盐价,从中敛财之事告知李鑫。
她神色眼神,目光直视李鑫,缓缓说道:“李大人,有件事我本不想多言,但事关重大,我觉得还是应当告知您。此前查探梵宇楼一事中,我手底下之人发现那你那夫人傅大娘子与崔氏一门勾结盐商,肆意抬高盐价,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他们却借此中饱私囊。不知李大人是否知情?这等事若被捅破,只怕有损李大人您这一门清誉。”
李鑫听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手中的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茶水溅出。
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成拳,眼中满是愤怒:“竟有此事?这等行径,实在是有违国法,祸国殃民!老夫身为御史大夫,肩负监察百官之责,哪怕是老夫内院之人有所牵连,也绝不能坐视不管!”
他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沉重,心中已然下定决心,定要参奏傅氏和崔氏两门,更有甚者傅相或也有牵连。
言语间,凤瑶已被政君传来。她微微施礼后,抬起头眼眸中闪烁着一丝丝复杂情绪,有惊讶,有感慨,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疏离。
李鑫走上前去,脸上带着几分愧疚,微微低下头,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凤瑶,这些年是为父对不住你,府中之事,我竟疏忽至此,让你受了这么多苦。”
凤瑶微微摇头,轻声说道:“过去之事,便让它过去吧。如今我在此处,也过得安稳。”
李鑫看着凤瑶,眼中满是期许,向前一步说道:“孩子,跟为父回府吧,家中才是你的归宿。”
凤瑶却轻轻一笑,眼中透着坚定:“父亲,太子献艺团内缺人,我已经加入了万国来朝献艺团,如今有了新的生活,实在不愿再回府中。”
李鑫见凤瑶心意已决,一时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作罢,回府再做计较。
他回到李府,径直去传来傅玥虹。
书房内,烛火摇曳,昏黄的灯光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李鑫将希望傅玥虹亲自去接凤瑶回府之事告知了她。
傅玥虹跪坐软塌,神色冷淡,手中轻轻把玩着一块玉佩,说道:“她既不愿回来,又何必强求?”
李鑫听后,心中焦急,上前一步说道:“她毕竟是老夫之女,怎能流落在外?你就当看在老夫的面子上,去接她回来吧。”
傅玥虹却不为所动,依旧拒绝。
李鑫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他上前一步,多年来头一遭想要支棱起来,厉声喝道:“傅玥虹,这么多年老夫一直敬你忍你,如今你都干了什么事?谋害庶女,又放贷抬高盐价,你当老夫这李府是你敛财之处,还是你行凶作恶之处。”
“你…… 你竟然凶我?” 傅玥虹被这一声怒吼当场气懵,她柳眉倒竖,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愤怒。
“李鑫,你厉害。若非我哥哥,能有你今日这三公之位?既然你要那狐媚子母女,那咱就不过,明天就和离。” 说罢,她转身便走,收拾行囊,径直回了娘家傅府。
傅玥虹负气回娘家,而李氏嫡女嫡子纷纷跟随傅玥虹而去,李府中唯留下凤鸢母女,此后几日气氛变得压抑非常。
李凤鸢见父亲李鑫整日愁眉不展,心中不忍。她来到李鑫的书房,轻声说道:“父亲,您莫要再忧心了。凤瑶姐姐既然不愿回来,不如等万国来朝会议结束之后,咱们再风光地迎接她回府。这段时间,我去翎华阁陪伴她,也好让她不那么孤单。”
李鑫看着凤鸢何时竟成长得这般懂事,他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与无奈。
而此时梵宇楼,经过一番整顿,已然焕然一新。
政君和连成轩站在楼前,看着人来人往,心中感慨万千。政君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梵宇楼已改头换面,可这朝堂之上的争斗,却远未结束。”
连成轩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说道:“无论前路如何艰难,我们都要坚守正义,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
在翎华阁中,凤瑶每日与凤鸢相伴,两人谈天说地,感情愈发深厚。凤瑶也在为万国来朝献艺团的表演做着准备,她刻苦练习,希望能在万国来朝之时,展现出自已的风采。
傅玥虹回到娘家后,将此事告知了傅宇生。
傅宇生听后,脸色阴沉。“李鑫,他竟如此大胆!” 他心中暗自思量,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必须想个办法应对。
而崔行知在得知李鑫要参奏自已和傅相之后,也坐不住了。
他急忙赶往相府与傅宇生秘密商议,如何应对这场危机。“这李鑫,平日里看着老实,没想到关键时刻竟如此棘手。”
崔行知皱着眉头说道。傅宇生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他既然要参奏,那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 两人一番密谈,制定出了应对之策。
朝堂之上,风云变幻。
李鑫已经写好了弹劾奏章,准备在早朝之时,向宣帝禀明傅氏与崔氏的罪行。而傅宇生和崔行知也在暗中运作,拉拢朝中一些官员,试图为自已开脱。
早朝之日,阳光洒在朝堂之上,却驱散不了那紧张压抑的气氛。
李鑫站出列,双手捧着奏章,高声说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傅相和大司农崔行知,勾结盐商,抬高盐价,从中敛财,祸国殃民,恳请陛下彻查。”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傅宇生和崔行知也站了出来,傅宇生神色镇定,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说道:“陛下,李大人此言纯属污蔑。我等一心为国,怎会做出这等事来?”
崔行知也连忙附和道:“是啊,陛下,这其中必定有误会。”
宣帝坐在龙椅上,面色看不出任何情绪,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之人,说道:“朕相信丞相身为百官之首,断不会行此勾当,崔大人身为大司农,掌国库,更不该以此鱼肉百姓。然李御史有监察百官之责,也不会随意而为。此事,就交于御史台查一番。”
宣帝一发言,满堂皆安静,御史台众人纷纷领命。唯留下太子刘炽与三皇子刘轼二人一言不发,退朝时,刘轼不忘记饶有兴趣般提醒刘炽一语:“太子殿下,你猜待得万国来朝后,李大人最终会查出什么真相?”
(http://www.220book.com/book/4O9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