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借刀杀人,离间之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在冰箱养鲸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正月初二的东宫,红绸灯笼还在檐下晃悠,积雪被踩成半融的泥泞,空气里飘着淡淡的松烟香——那是昨夜守岁时烧剩下的柏枝味道。朱见济坐在窗边,手里翻着本《武经总要》,目光却落在廊下那盆腊梅上。花瓣上的残雪正一点点往下掉,像谁在无声地数着时辰。

“殿下,郭总兵的回信到了。”王瑾踩着湿漉漉的青砖走进来,手里的信封沾着点泥点,“说宣府的赵大人己经备好了,就等石亨动手。”

朱见济合上书,指尖在泛黄的封面上轻轻敲着:“让他按计划来,动静越大越好,但别真伤了元气。”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告诉赵诚,就说本殿记着他的情,开春后,少了的粮饷双倍补上。”

王瑾刚点头应下,门外忽然传来甲叶碰撞声。郭勇一身戎装闯进来,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汗渍:“殿下,石亨那边有动作了!刚接到消息,他让人扣了蓟州李参将的年例,还说要调他去辽东戍边——那地方现在能冻掉耳朵!”

朱见济抬眼时,正看见郭勇腰间那柄新赐的腰刀,刀鞘上的金纹在晨光里闪着冷光。“李参将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郭勇往炭盆边凑了凑,手伸在火上烤着,“气得摔了茶杯,说石亨摆明了是找茬。他己经让人送来密信,问殿下要不要……”他做了个拔刀的动作,眼里冒着火。

“让他忍。”朱见济的声音平静得像结了冰的湖面,“不仅要忍,还要让人看着他忍。最好让石亨觉得,他己经吓破了胆。”

郭勇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拳头在掌心狠狠一砸:“殿下高明!这就叫……叫什么来着?哦对,欲擒故纵!”

朱见济没接话,只是望向窗外。远处的宫墙下,几个小太监正忙着铲雪,铁锨碰撞冻土的声音闷闷的,像谁在敲着闷鼓。他知道,这鼓点才刚起头,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同一时刻的武清侯府,却己是另一番景象。石亨穿着件紫貂皮袄,坐在暖阁的太师椅上,手里把玩着个羊脂玉扳指,听着心腹管家汇报消息。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把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映得发红。

“侯爷,蓟州那边回话了,李参将己经收拾行李了,听说哭得跟个娘们似的。”管家弓着腰,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张彪说,这李参将在东宫的名单上标了红圈,是重点拉拢的对象,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软骨头。”

石亨冷笑一声,把扳指往桌上一磕,青瓷茶杯都震得跳了跳:“软骨头才好拿捏。告诉蓟州的都指挥使,就说李老儿要是识相,乖乖去辽东喝风,老子还能给他留条活路。不然……”他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眼里闪过狠厉。

管家刚要应声,门外忽然跑进来个小厮,手里举着张纸条:“侯爷,宣府急报!赵……赵成大人抗命了!”

石亨猛地坐首身子,一把抢过纸条,看了没两行,脸就沉得像要下雨:“反了他了!敢拒调令?还说要上京告御状?”他将纸条揉成一团,狠狠砸在地上,“去,给我把宣府的粮草扣一半!我倒要看看,他赵成喝西北风怎么过年!”

暖阁里霎时静得能听见炭火烧裂的声音。管家缩着脖子不敢说话,只觉得侯爷身上的貂皮袄都透着寒气——他跟了石亨这么多年,还从没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

接下来的几日,九边各镇像被投进了颗炸雷。先是蓟州李参将被强令调往辽东,接着是宣府赵成的粮草被克扣,大同的周都司更是因为“操练不力”被摘了顶戴,罚去看守草料场。桩桩件件,都透着石亨的霸道。

消息传到边关时,正赶上各营开年宴。往日里喧闹的营帐,如今却一片死寂。将领们围坐在火堆旁,手里的酒碗半天没动一下,火星子落在冻土上,瞬间就灭了。

“李参将招谁惹谁了?就因为去年跟郭总兵吵过一架?”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参将把碗往地上一墩,酒洒了一地,“石亨这是明摆着打压异己!”

旁边的副将拉了拉他的袖子,声音压得极低:“小声点!没看见周都司的下场?听说就因为他弟弟在东宫当差,石侯爷就说他‘结党营私’。”

火堆“噼啪”响了一声,映得众人脸上忽明忽暗。有人摸出怀里的密信——那是从京城辗转送来的,上面只写着一句话:“祸不单行,恐有后招。”

正月初十那天,雪又下了起来。宣府总兵赵诚站在城楼上,望着关外白茫茫的一片,手里捏着封刚收到的信。信纸被他攥得发皱,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石亨所为之事,与朝廷无关,更与东宫无涉。”

他忽然笑了,笑声在风雪里有些发颤。身后的亲兵忍不住问:“大人,咱们真就这么忍着?弟兄们的粮草都快见底了。”

赵诚转过身,将信凑近火把点燃,火苗舔着信纸,很快就烧成了灰烬。“忍?”他拍了拍亲兵的肩膀,甲叶碰撞声在城楼上回荡,“忍到他们自己露出马脚。去,给各营传令,就说……就说本将决定,开春后亲自去京城谢罪。”

亲兵愣了愣:“谢罪?咱们没做错什么啊!”

“错不错,不是咱们说了算。”赵诚望着远处的烽火台,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但总得让皇上知道,有人在边关一手遮天。”

同一时间的蓟州,李参将正对着满桌的行李发愁。他的儿子在一旁气鼓鼓地磨刀:“爹,咱们就这么去辽东?那跟流放有什么两样!”

李参将叹了口气,拿起件旧棉袄往包袱里塞:“不去怎么办?石亨手握兵权,咱们斗不过他。”他忽然压低声音,“但我己经让人去大同送信了,郭总兵跟东宫走得近,说不定……”

话没说完,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一个亲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来,手里举着封信:“大人!大同回信了!郭总兵说……说让您‘路上慢点’,最好能‘偶遇’宣府的赵大人。”

李参将眼睛一亮,手里的棉袄“啪”地掉在地上:“慢点?偶遇?”他忽然明白了什么,转身对儿子道,“把那件厚皮袄带上,咱们……慢慢走。”

风雪越下越大,掩盖了边关的脚印,却盖不住暗流涌动。被石亨打压的将领们,开始借着各种由头联络。有人说要联名上书,有人说要等开春面圣,还有人悄悄备下了厚礼,托人往京城送——不是送石府,而是送东宫。

东宫书房里,朱见济正看着王瑾送来的密报。上面记着各边将领的动向,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都标着“可联”“观望”“需谨慎”的字样。他拿起朱砂笔,在“赵诚”“李参将”的名字上圈了个红圈,笔尖顿了顿,又添了句:“火候快到了。”

窗外的腊梅不知何时落了最后一片花瓣,光秃秃的枝桠指向灰蒙蒙的天。朱见济放下笔,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钟鸣——那是午门的钟声,沉闷而悠长,像在为谁敲着前奏。

他知道,石亨这把刀,己经被磨得足够锋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他亲手砍向自己的刀柄。而那些被激起的怨言,终将汇成洪流,把试图逆流而上的人,彻底卷进漩涡里。

暖阁里的炭火烧得正旺,将朱见济的影子投在墙上,忽长忽短,像个无声的舞者,正等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盛宴。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