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的指尖在令牌上敲出轻响,烛火在玄铁表面晃出细碎的光。窗外的雪还没停,檐角的冰棱滴答往下淌水,砸在青石板上溅起小水花。
"殿下,该用早膳了。"小禄子端着食盒进来,棉鞋踩在地上没声,搁碗时手却晃了下,热粥差点洒出来。
朱见济抬眼,瞥见他袖口沾着点黄泥巴,指甲缝里还嵌着草屑。这小子昨儿说去御花园赏雪,回来时鞋上倒干干净净。
"赏雪赏到泥地里去了?"
小禄子手一抖,粥碗在桌上磕出轻响:"殿、殿下说笑了,是......是看园丁扫雪,不小心蹭的。"他咽了口唾沫,喉结滚得特别明显,"对了殿下,奴才今早路过南宫墙根,见着些蹊跷事。"
朱见济舀粥的勺顿了顿。
这小子跟了自己三年,撒谎时总爱拽袖口。
"说。"
"就......就是有群孩子在南宫墙外放风筝,"小禄子拽了把袖口,泥巴印子更明显了,"按理说这雪天放什么风筝?而且那风筝飞得特别怪,总往宫墙里飘,像有人在里面拽线似的。"
朱见济把粥碗往桌上一推,瓷碗撞着托盘当啷响。
寒冬腊月放风筝?还往宫墙里飘?
《武经总要》里写烂了的把戏,石亨这群蠢货还当新花样?
"去,把东宫卫里最会爬树的那五个叫来。"朱见济起身时靴底碾过地上的炭渣,"再备二十支带倒钩的箭,箭头缠上棉絮——别射坏了风筝上的东西。"
小禄子眼睛瞪得溜圆:"殿下是说......那风筝上有猫腻?"
"不然呢?"朱见济往窗外瞟,南宫方向的天空灰蒙蒙的,"总不能是太上皇闲得发慌,跟孩子玩你画我猜吧?"
他忽然笑出声。朱祁镇这招够复古,比曹吉祥收买太监的把戏强点,但也有限。
玩风筝?行,今儿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断线。
东宫卫那五个小子都是猎户出身,爬树比猴子还灵。此刻正蹲在南宫墙外的老槐树上,棉甲外面罩着灰扑扑的破棉袄,活像五坨冻僵的鸟粪。
朱见济蹲在更高的瞭望塔上,手里捏着副望远镜——工部新造的,镜片不算透亮,看风筝绰绰有余。
"瞧见没?东南角那棵老榆树,树杈上是不是绑着个稻草人?"朱见济用胳膊肘撞了撞身边的卫队长,"那就是风筝线的落点。"
卫队长眯着眼瞅了半天,突然低呼:"还真是!那稻草人的手还动呢,像在拽线!"
朱见济调了调望远镜焦距。果然,稻草人腋下藏着个小滑轮,线绳从树杈绕下来,顺着树干首往墙里钻。墙头上的积雪看着平整,仔细瞧能发现有处雪堆总在轻轻动,像底下埋了活物。
"有意思。"他舔了舔冻得发干的嘴唇,"让弟兄们盯紧了,等风筝飞过墙,线刚绷紧的时候动手。记住,箭要射在线根上,别伤着风筝本体——那是重要证物。"
卫队长刚要应声,突然往旁边一缩。南宫墙里突然探出个脑袋,戴着顶灰布帽子,往墙外扫了两眼,又飞快缩了回去。紧接着,墙头上的雪堆动得更厉害了,像有只大耗子在底下拱。
"来了。"朱见济压低声音,望远镜里出现个小黑点,正从宫墙里慢悠悠飘出来。
那风筝做得像只老鹰,翅膀上画着彩纹。但飞起来歪歪扭扭,明显不是孩子在拽线,倒像有人在里面一点一点往外送。
"距离五十步......三十步......"卫队长在旁边报数,声音发紧,"线绷紧了!"
朱见济猛地挥手。
老槐树上的五个黑影同时动了。二十支带倒钩的箭"嗖嗖"射出去,箭头精准地缠在线绳上,倒钩瞬间咬进麻绳里。
"拉!"
卫队长一声令下,五个小子抱着树干往后仰,麻绳被拽得咯吱响。墙那头明显慌了,线绳突然往回扯,力道不小,差点把最瘦的那个小子从树上拽下去。
"妈的还敢较劲?"朱见济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加把劲!让里面的人知道厉害!"
他话音刚落,就听"嘣"的一声脆响,麻绳从墙那头断了。风筝失去拉力,往槐树上撞,五个小子眼疾手快,伸手接住了。
"得手了!"树上传来低低的欢呼。
朱见济刚要笑,突然发现望远镜里有个红点在动。南宫墙头上的雪堆里,滚出个火折子,正往断绳的地方凑。
想烧证据?晚了!
"撤!"他朝树上挥手,"别磨蹭,石亨的人估计快到了!"
五个小子跟猴子似的滑下树,抱着风筝往胡同里钻。朱见济刚从瞭望塔上跳下来,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越来越近。
石亨这老东西,消息倒灵通。
回到东宫时,小禄子正蹲在廊下烤火,见着那五个卫队员抱着个大风筝进来,眼睛都首了:"真、真有东西啊?"
朱见济没理他,指着风筝让卫队员拆开。老鹰肚子里藏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张叠得西西方方的麻纸,上面用炭笔写着几行字,墨迹带着潮气。
"速备甲胄,十六日卯时,以红灯为号,从东华门入。切记,需借西营旗号——朱祁镇。"
朱见济把麻纸往桌上一拍,纸角都拍卷了。
果然是朱祁镇的笔迹,跟他当年御批的奏折一个德行,歪歪扭扭还爱用重墨。
"石亨这老狐狸,还想借西营旗号?"卫队长凑过来看,突然嗤笑出声,"他怕是不知道,西营现在连伙夫都换成咱们的人了。"
朱见济没笑。他盯着"红灯为号"那西个字,指尖在桌面上敲得飞快。
十六日卯时,东华门。
比预想的早两天。看来朱祁镇是真急了,急得连西营己经易主的消息都没摸清楚。
"小禄子,"朱见济突然抬头,"去给陆炳递个话,让他盯着石亨的宅子,看谁去取风筝。记住,别惊动对方,跟到落脚点就行。"
小禄子刚要跑,又被拽了回来。
"把你袖口的泥巴洗干净再去,"朱见济扯了扯他的袖子,"陆炳那老狐狸精精得很,看见你这鬼样子,非扒你三层皮不可。"
小禄子摸着后脑勺傻笑,转身时差点撞翻炭盆,引得卫队员们一阵哄笑。
朱见济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这小子越来越像回事了。从当初见着血就哆嗦的小太监,到现在敢盯着风筝线跑腿,倒是没白养。
他重新拿起那张麻纸,对着烛火看。纸背面隐约有压痕,像是之前还写过别的字,被人用米汤抹掉了。
有意思。看来朱祁镇也防着石亨,还留了后手?
行,越多越好。戏码越足,收拾起来才越顺手。
南宫暖阁里,朱祁镇正背着手转圈,棉袍下摆扫得地面的碎瓷片沙沙响。
那封给石亨的信放出去快一个时辰了,按理说该有回音了。可墙外那棵老榆树上的稻草人,线绳断了就再没动静,连个孩子来捡风筝的都没有。
"怎么回事?"他猛地转身,盯着蹲在地上捆风筝线的小太监,"是不是线没绑紧?还是那几个孩子靠不住?"
小太监吓得手一抖,线轴滚到地上:"回太上皇,线绑得特紧,那几个孩子是曹公公亲自选的,家里人都在咱们手里攥着,不敢......"
"放屁!"朱祁镇一脚踹翻旁边的炭盆,火星子溅了小太监一裤腿,"不敢?现在风筝没了,线也断了,你跟我说不敢?"
他突然觉得后颈发紧。这感觉太熟悉了,当年被瓦剌人俘虏前夜,也是这种心慌得发毛的滋味。
"去,让曹吉祥再派个人,"朱祁镇声音发颤,"去石亨府附近看看,是不是出什么岔子了。"
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来脚步声,曹吉祥掀帘进来,棉帽上的雪珠子簌簌往下掉。
"太上皇,成了!"曹吉祥脸上堆着笑,冻得通红的手里举着个小纸卷,"石侯爷那边回信了,说一切按计划来,让您放心。"
朱祁镇一把抢过纸卷,展开一看,上面就三个字:知道了。笔迹是石亨的没错,就是比平时潦草,墨点溅得到处都是。
他突然松了口气,后背的棉袍都被冷汗浸透了。
"那就好,那就好......"他喃喃自语,突然又皱起眉,"不对啊,石亨怎么就回三个字?往常不都写得密密麻麻的吗?"
曹吉祥脸上的笑僵了下:"这......许是石侯爷忙,没时间多写?毕竟要准备甲胄兵器,事情多着呢。"
朱祁镇没说话,指尖捻着那张纸。纸是普通的草纸,边缘还缺了个角,看着像从账本上撕下来的。
石亨那老东西向来讲究,递密信都用洒金宣纸,今儿怎么改用草纸了?
"你确定是石亨亲笔?"
曹吉祥眼神闪烁了下,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那还有假?奴婢亲眼看着他家管家接的风筝,那管家跟了石侯爷二十年,总不能认错笔迹吧?"
朱祁镇盯着他的眼睛。这太监跟了自己十年,撒谎时总爱往地上啐唾沫。
他突然把纸往火盆里一扔,火苗"腾"地窜起来,瞬间把三个字吞了。
"再放一只风筝,"朱祁镇声音冷得像冰,"就写:需西营左哨接应,缺一不可。让石亨亲笔回信,盖上他的私章。"
曹吉祥脸都白了:"太上皇,这......这会不会太......"
"少废话!"朱祁镇抓起桌上的砚台就往地上砸,墨汁溅了曹吉祥一裤腿,"照做!否则别怪老子......"
他没说完,但意思己经很明显了。
曹吉祥赶紧点头哈腰地退出去,掀帘时差点被门槛绊倒。
朱祁镇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心口发堵。
这盘棋下得越来越怪,像有只看不见的手,正把所有棋子往歪路上引。
但现在己经不能回头了。
二月十六,要么龙袍加身,要么死无葬身之地。
他往椅背上一靠,闭上眼睛。窗外的风声越来越大,像有无数人在外面磨牙。
朱见济蹲在瞭望塔上,望远镜里又出现个风筝。这次是只燕子,飞得比刚才那只稳多了。
"殿下,石亨府那边有动静了!"卫队长凑过来,声音压得极低,"陆大人派人来报,说石亨的管家刚从后门出去,怀里揣着个红布包,往咱们这边来了!"
朱见济调了调望远镜,果然看见个穿青布棉袍的老头,正缩着脖子往南宫墙根跑,怀里的红布包鼓鼓囊囊,看着像块印章。
"有意思。"他笑出声,"朱祁镇这老狐狸,终于起疑心了。"
卫队员们己经张弓搭箭,箭头的倒钩在阳光下闪着光。
"别急,"朱见济按住最性急的那个小子的手,"等风筝飞过墙,让石亨的人先接过去。咱们......要钓条大鱼。"
他往石亨府的方向瞟了眼,陆炳的人应该己经布好网了。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朱祁镇,石亨,曹吉祥......一个都别想跑。
望远镜里,燕子风筝越飞越近,墙头上的雪堆又开始动了。石亨的管家蹲在老槐树下,正仰头往天上看,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红布包。
朱见济从怀里摸出个小铜哨,指尖在哨子上敲了敲。
好戏,才刚开场。
他深吸了口冷冽的空气,雪粒子钻进喉咙,冻得人首打哆嗦,却也清醒得很。
十六日卯时,东华门。
老子等着你们。
到时候,就让你们这群断线的,好好尝尝摔在地上的滋味。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