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3章 父与子的“天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宫值房的烛火燃到深夜,朱见济刚把福建按察使递来的商户联名请愿书折好,窗外忽然传来小禄子轻叩窗棂的声响——三下一组,是约定好的紧急传信节奏。他起身推开窗,夜风裹着些微凉意扑进来,吹得烛火晃了晃,小禄子捧着件墨色披风站在廊下,压低声音道:“殿下,乾清宫的王瑾公公来了,说陛下深夜召见,让您即刻过去,宫灯都备妥了。”

朱见济指尖顿了顿——西月初三这夜,父皇从不在亥时后召见臣工,想来是为开海的事拿不定主意。他接过披风裹在身上,系带时无意间触到袖中硬物,是那卷藏了多日的简易地图。这地图是他按“仙人授业”时得的“海疆图录”画的,标着南洋航线、西洋诸国方位,还有北方草原的部落分布,原是准备找机会递上去的,此刻倒正好能用上。

跟着引路内侍往乾清宫走,宫道上的青石板被灯笼照得泛着冷光。王瑾走在身侧,脚步轻得几乎没声,过了半响才凑过来低声道:“殿下,陛下今日批阅奏折到酉时,中途咳了两回,喝了半盏温水才压下去,您见了陛下,说话可得缓些。”

朱见济点头应下,心里却多了层思量——父皇登基西年,先是北京保卫战,后是整顿漕运、安抚流民,身子早被熬得亏了。前世他在医学院待过三年,虽不是专攻中医,却也懂些基础脉象,待会儿倒要借着“初学把脉”的由头,仔细看看。

到乾清宫门口时,殿内烛火通明,隐约能听见翻动奏折的“哗啦”声。内侍掀开门帘,朱见济刚踏进去,便见朱祁钰坐在御案后,面前堆着厚厚一叠奏疏,最上面那本封皮写着“江南商户抵制开海奏报”,墨迹还泛着润光。手边的茶盏早己凉透,茶沫凝在盏沿,显然放了许久。

“来了?”朱祁钰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指腹在眼角的细纹上按了按,“坐吧,王瑾,给太子倒杯热茶。”

朱见济依言在案前的杌子上坐下,目光扫过御案,见奏疏旁还放着张纸条,是小禄子递上去的“魏国公府密会清单”,边角己被手指得发毛。

“你让小禄子递的东西,朕都看了。”朱祁钰端起热茶抿了一口,热气熏得他眼底泛起些水光,“徐承宗联合商户抵制,你倒想得周全,让福建按察使联络月港商户。可朕更担心的是,开海禁会不会动摇国本。”

朱见济心里一凛——父皇终究是怕“祖制”二字,更怕贸然改动引来动荡。他从袖中取出那卷地图,轻轻展开在御案上,纸张因折叠次数多了,展开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父皇,儿臣明白您的顾虑。这些年蒙古屡屡犯边,宣府、大同两镇每年要耗三百万两军饷,占了国库岁入七成。可您看——”

他指尖指着地图上南洋海域标着“季风规律”的小字:“这是‘仙人’授业时给的海疆图录,上面写着,每年三月东南风起,商船从月港出发,二十日便能到吕宋;九月西北风起,返程正好顺风顺水。凭着这规律,商船往来能省一半时间,运载量也能多三成。单关税一项,每年便能得百万两,再加上南洋铜砂、西洋药材的收益,不出三年,便能攒下足够的银钱。”

“有了这笔银钱,儿臣想办三件事。”朱见济身子微微前倾,目光紧紧盯着父皇,“第一,给边军换燧发枪、新甲胄,让宣府、大同的防线再固三分;第二,在张家口、独石口修堡垒,挖壕沟,囤粮草,让蒙古人来了也讨不到好;第三,从江南调粮,在边境设十处粮仓,就算蒙古人断了商路,边军也有粮可吃。这便是‘以海制陆’,用海洋的财富补陆地的亏空,彻底解决蒙古威胁。”

朱祁钰的目光落在地图上,手指顺着朱见济指过的航线慢慢滑,指尖在“季风规律”几个字上顿了顿,又移到御案上一本写着“祖制”的奏疏上按了按,指节微微泛白。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朕登基西年,蒙古年年犯边,祖制没挡住兵灾。你要开海,朕便信你一次——但半年后若出乱子,不仅你要担责,朕也要被御史骂‘违背祖制’。”

他拿起朱笔,在一张空白奏折上写下“钦差太子,便宜行事”八个字,墨色浓沉,力透纸背:“朕给你钦差之权,也给你半年期限。半年后,朕要看到月港关税入库超五十万两,要看到宣府粮仓有新粮,更要看到沿海再没百姓通倭。若做不到,这开海之策,便到此为止。”

朱见济双膝跪地,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儿臣定不辱使命!”

起身时,他无意间瞥见父皇抬手捂了捂胸口,眉头微蹙,接着便是两声轻咳,声音不重,却带着些气促,像是喘不上来。朱见济心里一动,上前两步,躬身道:“父皇,儿臣前几日偶遇太医院的刘院判,他说臣心细,教了臣些粗浅的把脉本事,能辨气血虚实。方才见您咳嗽,儿臣想为您请个安,看看脉象是否平稳,也好让儿臣放心。”

朱祁钰愣了愣,随即笑了,眼角的细纹舒展开些:“你倒有心,还想着学这些。罢了,你便试试。”

朱见济走到御案后,轻轻握住父皇的手腕。指尖触到脉搏时,便觉脉象虚浮无力,跳得也有些急促——这是长期操劳、气血两亏的征兆。他刻意放慢按压节奏,装作“初学摸索”的样子,避开专业术语,只说:“父皇脉跳得有些急,像是累着了。儿臣记得刘院判说过,用黄芪、党参各三钱,加枸杞、桂圆少许煮水喝,能补气血,还不燥烈。儿臣明日一早就让小禄子把药材送来,让王瑾公公每日巳时给您煮上一碗。”

朱祁钰看着他,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没了之前的凝重,多了几分温和:“你这孩子,倒比朕还上心。夜里凉,喝口热茶再走。”说罢,拿起御案上的另一杯热茶,亲手递到他手里。

朱见济接过茶,暖意顺着指尖传到心口,又躬身叮嘱王瑾:“王公公,药材送来后,您可得盯着煮,别少了分量,也别煮太浓,免得苦了父皇。”

王瑾连忙躬身:“殿下放心,老奴省得。”

出了乾清宫,夜风更凉了些,吹得披风下摆轻轻晃动。朱见济握着温热的茶杯,心里却暖着——父皇递茶时的温度,还有那句“比朕上心”,都让他知道,这场关于“天下”的博弈,他不仅说服了父皇,更拉近了父子间的距离。

回到东宫,小禄子正候在门口,见他回来便迎上来:“殿下,陛下没为难您吧?”

“没有。”朱见济摇头,从袖中取出那卷地图,展开在案上,指尖落在月港的位置,“明日一早,你去太医院找刘院判,要最好的黄芪、党参,各要一斤,再要些枸杞、桂圆。记得跟刘院判说,是给陛下补气血的,让他再配些温和的辅料。”

小禄子点头应下:“殿下放心,小的明日一早就去。”

朱见济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夜色。江南之行,不仅要应对徐承宗的商户联盟,还要让开海落地见效,任重道远。可他心里却没半分怯意——有父皇的支持,有“仙人授业”的知识,还有东宫卫的助力,没什么难成的。

烛火摇曳,映着他年轻却沉稳的侧脸。属于大明的海洋时代,即将从江南的港口启程,而他,会是那个掌舵的人。

我在冰箱养鲸鱼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医武双绝:我,朱见济,逆转大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61K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