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的江南机械厂,装配车间的西台 C6140 车床同时 “嗡嗡” 运转,却没了往日的顺畅 ——5000 个微型连接器的批量生产刚启动三天,麻烦就像串珠似的找上门。林晚秋蹲在地上,手里捏着一个报废的连接器,黄铜针脚歪成了 “Z” 形,这是新女工小苏刚才操作时,进给量调快了 0.02mm 弄断的,也是今天报废的第 15 个零件。
“都怪我……” 小苏红着眼圈,手里的操作手册捏得发皱,“我明明照着手册上的‘0.05mm/r’调的,怎么还是快了……” 她旁边的另一个新女工小梅也慌了,手里的千分尺都没拿稳:“我测的针脚间距是 0.51mm,超差了 0.01mm,是不是我量错了?”
车间里的气氛瞬间沉了下来。刘嫂拿着计件记录本,眉头拧成疙瘩:“再这么报废下去,材料根本不够用!咱们昨天才领了 200 块黄铜坯料,现在己经用了 80 块,照这速度,一个月肯定交不了货!”
张岚赶紧凑过来,翻着自己编的《微型连接器操作手册》,指尖划过 “进给量校准步骤” 那一页:“小苏,你看这里,调进给量前要先把车床手轮归零,你是不是没归零就调了?” 她拉着小苏走到车床旁,手把手演示:“你看,手轮上的刻度每格是 0.01mm,从‘0’转到‘5’才是 0.05mm/r,你刚才是不是转到‘7’了?”
小苏脸一红,点了点头:“我…… 我昨天培训时记混了,以为每格是 0.005mm……”
“别急,咱们再练几遍!” 林晚秋拍了拍小苏的肩膀,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块废黄铜坯料,“你先在废料上练进给量调整,练到连续三次都准了,再加工合格坯料。张岚,你把手册里的‘关键步骤’用红笔标出来,再画点示意图,这样她们看得更清楚。”
张岚立刻拿出红笔,在手册上添了个手轮刻度的简笔画,还在旁边写了句口诀:“手轮先归零,一格 0.01mm,转到 5 格停,进给刚刚好。” 小梅跟着念了两遍,试着调了次进给量,这次居然准了,脸上终于露出笑容:“这个口诀管用!我这次调对了!”
刚解决完操作问题,李姐就气喘吁吁地冲进车间,手里的材料单都被汗水浸湿了:“不好了!黄铜供应商说最近原材料涨价,要把坯料价格从 15 块 / 块涨到 20 块 / 块,不然就不供货!咱们之前订的 500 块坯料,现在要多花 2500 块!”
“什么?” 老周头一下站起来,手里的扳手 “哐当” 砸在工具箱上,“这不是坐地起价吗?咱们跟他们订了三年货,从来没涨过价!”
林晚秋心里也咯噔一下 ——2500 块在 1998 年可不是小数,相当于她们五个女工三个月的工资总和。她接过李姐手里的供应商电话,深吸一口气:“我跟他们谈!李姐,你知道他们老板在哪吗?我想上门拜访。”
“知道,他们厂在城郊的五金市场旁边,老板姓王,以前跟我爸认识!” 李姐赶紧说。
下午,林晚秋和李姐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往城郊赶。五金市场里满是铁锈味和机油味,王老板的办公室里堆着一堆黄铜坯料,他坐在太师椅上,手里端着搪瓷杯:“晚秋啊,不是我要涨价,是最近黄铜原材料每吨涨了 500 块,我也是没办法!”
林晚秋拿出自己画的 “材料损耗表”,放在王老板面前:“王叔,您看,我们这次订的 500 块坯料,要是按原价,我们能加工出 5000 个连接器,要是涨价,我们可能得减少订单量。而且我们厂最近在跟南方通讯公司合作,以后手机零件的订单肯定少不了,您要是这次能按原价供货,以后我们所有的黄铜材料都从您这订,量至少是现在的十倍!”
王老板盯着损耗表看了半天,又看了看林晚秋手里的通讯公司订单复印件,终于松了口:“行!看在你这么有诚意,又跟你李姐认识的份上,我就按原价给你供货,还多送你 20 块坯料,补补你们的报废量!”
小小的XIN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太谢谢您了,王叔!” 林晚秋激动地站起来,握着王老板的手 —— 这趟没白跑,不仅保住了成本,还多争取了材料,总算解了燃眉之急。
回到车间时,天己经擦黑了,却又出了新麻烦 —— 老周头负责的那台车床突然发出 “吱呀” 的异响,主轴转起来还带着震动。“不好!主轴轴承坏了!” 老周头打开车床后盖,里面的轴承己经磨出了铁屑,“这台车床要是修不好,咱们就只剩三台车床了,每天最多加工 220 个,还是赶不上进度!”
林晚秋赶紧拿出那本《C6140 车床高级操作手册》,翻到 “主轴轴承维修” 那一页 —— 老工程师写着 “应急维修法”:用废轴承的滚珠,配合黄油和铜箔,临时修复磨损的轴承座,能坚持用 10 天左右。“老周师傅,您有废轴承吗?小李,帮我找几张薄铜箔和黄油!”
老周头赶紧从工具箱里翻出一个废轴承,小李也找来了铜箔。林晚秋跟着手册上的步骤,先把废轴承拆开,取出完好的滚珠;再用铜箔剪了几个小垫片,垫在磨损的轴承座里;最后抹上黄油,把滚珠装回去。老周头试着转动主轴,异响居然消失了,震动也轻了很多:“成了!这方法真管用!至少能坚持到咱们交完这批订单!”
车间里的灯亮到了晚上十点,新女工们终于熟练掌握了操作技巧,报废率从 15% 降到了 2%,三台车床(还有一台在修)每天能加工 230 个零件,照这速度,一个月刚好能完成 5000 个订单。刘嫂拿着更新后的生产计划,脸上露出笑容:“咱们每天加工 230 个,30 天就是 6900 个,还能多做 1900 个当备用,肯定能按时交货!”
第二天一早,厂长突然召集所有人去会议室,手里拿着一张红头文件,脸上满是激动:“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上面刚开了入世政策吹风会,说中国很可能在 2001 年加入 WTO,到时候通讯、电子这些行业肯定会大发展!咱们厂要抓住这个机会,准备引进数控车床,再扩建一个通讯零件车间,以后专门做手机、BP 机的零件!”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老周头激动地说:“引进数控车床?那以后加工零件就更精准了!再也不用手工磨细刀了!” 小李也跳起来:“扩建车间?是不是要招更多人?我要学数控操作!”
林晚秋心里也涌起一股热流 —— 她前世盼了一辈子的行业机遇,这一世终于要来了!她看着身边的姐妹们,张岚眼里闪着光,李姐手里的材料单都快攥破了,刘嫂还在小声盘算着新车间的生产计划,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希望。
散会后,厂长把林晚秋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份《数控车床考察报告》:“晚秋,你是咱们厂技术最好的女工,下个月你跟我去上海考察数控设备,咱们要选最适合做通讯零件的车床!以后新车间的技术主管,我想让你当!”
林晚秋接过报告,指尖触到 “数控车床” 西个字,心里满是成就感 —— 从流水线女工到技术主管,从手工加工到数控生产,她和姐妹们走过的每一步,都踩在了时代的浪潮上。她抬头看向窗外,厂区里的车床还在运转,加工着小小的连接器,而这些零件,终将在入世后的通讯浪潮中,带着她们的梦想,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回到车间,林晚秋把考察报告递给姐妹们,张岚立刻凑过来:“晚秋,你要去上海考察数控车床?太厉害了!到时候你可得给我们带点上海的图纸回来,咱们也学学数控操作!”
“肯定带!” 林晚秋笑着说,心里却悄悄定下了新的目标 —— 不仅要学会数控技术,还要带领姐妹们建立标准化的通讯零件生产线,让江南机械厂成为入世后,江南地区最有名的通讯零件供应商!
车间里的车床还在 “嗡嗡” 运转,针脚加工的 “沙沙” 声、千分尺测量的 “咔嗒” 声,还有姐妹们的笑声,混在一起,成了这个秋天最动听的声音。而属于她们的入世机遇,才刚刚拉开序幕 —— 那些小小的连接器,终将见证一群女性技工,在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璀璨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62Y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