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春的江南机械厂,通讯零件车间的数控车床前围满了人。林晚秋手里捏着半截崩口的硬质合金刀具,刀刃上还沾着钛铜合金的碎屑 —— 这是今天试加工芯片支架崩的第三把刀了,钛铜合金的硬度比黄铜高 3 倍,常规刀具刚切到卡槽就崩了刃,屏幕上的加工误差从 ±0.003mm 飙到了 ±0.01mm,远超客户要求。
“这钛铜也太硬了!” 新女工小苏红着眼圈,手里的操作手册都被汗水浸皱了,“我按之前的参数调了进给量,还是崩刀,再这么下去,5 万个订单都要黄了……” 旁边的小李也皱着眉,手里拿着测厚仪:“刚加工的卡槽宽度 0.31mm,超差了 0.01mm,就算不崩刀,精度也保不住。”
车间里的气氛沉得能拧出水。李姐从仓库匆匆跑回来,手里拿着几盒不同型号的刀具:“我找遍了仓库,只有这种 YW2 型硬质合金刀,之前加工黄铜没问题,钛铜根本扛不住,要不要试试进口刀具?上海供应商说有日本产的涂层刀,就是价格要贵 5 倍!”
“5 倍太贵了,5 万个支架下来,光刀具成本就要多花 2 万!” 刘嫂赶紧摇头,手里的成本核算表上,每个支架的利润己经压得很薄,“而且进口刀具要等一周,客户只给我们两周时间试产,根本来不及!”
林晚秋没说话,蹲在地上翻那本老手册 —— 上次解决钝化难题的老工程师笔记给了她启发,说不定里面藏着硬材质加工的法子。指尖划过 “特殊材质切削补遗” 章节时,一行蓝墨水字迹突然跳出来:“加工高硬度合金时,将刀具刃口用 800 目油石钝化,磨掉 0.02mm 刃口毛刺,再配合硫化钼涂层,可减少崩刀率 80%,切削温度降 15℃”。
“有办法了!” 林晚秋猛地站起来,把手册举到大家面前,“咱们不用买进口刀,把现有刀具做刃口钝化,再涂硫化钼,肯定能行!张岚,你优化编程,把‘一次切削’改成‘两次粗切 + 一次精切’,减少刀具受力;李姐,你找油石和硫化钼涂料,现在就改刀具;刘嫂,你联系计量所,明天借三坐标测量仪来测精度!”
说干就干。车间角落很快摆起了刀具改良台,李姐戴着放大镜,手里捏着 800 目油石,一点点打磨刀具刃口 —— 油石蹭过刀刃的声音沙沙响,每磨 3 分钟就用千分尺量一次,首到刃口毛刺完全消失。林晚秋则在磨好的刀具上涂硫化钼涂料,银白色的涂料薄薄裹在刀刃上,像镀了层金属膜:“这涂料能减少摩擦,等下加工时再把冷却剂换成乳化液,降温更快。”
张岚坐在数控车床前,手指在操作面板上飞快敲击,把原本的 “G71 粗车循环” 拆成两步:“第一次粗切留 0.05mm 余量,第二次粗切留 0.02mm,最后用 G70 精切,这样刀具每次受力都小一半,肯定不容易崩。”
傍晚时分,第一把改良后的刀具装上车床。林晚秋亲自操作,主轴转速调到 4000 转 / 分钟,冷却剂 “滋滋” 地喷在刀具和钛铜坯料接触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细刀慢慢切入坯料 —— 这次没有刺耳的崩刀声,只有平稳的切削声,碎屑细得像金粉,落在接屑盘里。
“停!”5 分钟后,林晚秋关掉车床,拿起加工好的芯片支架。张岚赶紧用卡尺量卡槽:“0.30mm!误差 0.00mm!刚好符合要求!” 刘嫂也凑过来,用放大镜看刃口:“刀具没崩,涂层也没掉,还能再用 3 次!”
车间里瞬间爆发出掌声,小苏激动地抱住小李:“太好了!咱们不用买进口刀,也能加工钛铜了!” 老周头摸着改良后的刀具,感慨地说:“老工程师的法子就是管用,晚秋,你这手册真是个宝!”
可没等大家高兴多久,新女工小敏突然红着眼圈跑进来:“晚秋姐,红星厂的人找我,说只要我把咱们的刀具改良方法告诉他们,就给我涨一倍工资,还让我去当技术员……”
“什么?” 林晚秋皱起眉,小小的XIN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红星厂上次抢订单失败,现在居然想挖人偷技术。小敏赶紧掏出红星厂给的纸条,上面写着 “月薪 800,提供宿舍”—— 比她现在的月薪 400 高了一倍,可小敏却把纸条揉成了团:“我才不去!他们连钝化工艺都做假,跟着他们学不到真本事,咱们车间虽然累,但大家像一家人,我就想跟着你学技术!”
“说得好!” 刘嫂走过来,拍了拍小敏的肩膀,“咱们现在就订新规矩,所有技术参数都存在加密文件夹里,新工人培训要签保密协议,红星厂想偷技术,门都没有!” 张岚也点头:“我再给数控系统设个密码,除了咱们几个,谁都改不了编程参数!”
第二天一早,计量所的三坐标测量仪送到了车间。林晚秋拿着试产的 10 个芯片支架,一个个放在测量台上 —— 屏幕上的三维模型清晰显示,每个支架的卡槽宽度都在 0.30±0.003mm 之间,曲面精度比客户要求还高 0.002mm。“合格了!” 林晚秋激动地说,“咱们明天就可以批量生产,按时交货没问题!”
可就在批量生产启动的当天,红星厂的厂长又带着人找上门,这次手里拿着一张 “技术合作函”:“晚秋,咱们别斗了,把钛铜加工技术共享,以后海外订单咱们平分,你们缺设备,我们可以借你们用!”
林晚秋笑着递过三坐标测量报告:“我们己经能稳定生产了,不需要合作。倒是你们,上次的镀金样品被检测出用了防锈剂,现在外贸公司己经把你们列入黑名单,还是先把自己的质量做好吧。”
红星厂厂长的脸一下绿了,捏着合作函的手都在抖,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走了。旁边的外贸公司王经理看得首笑:“晚秋,你们这团队不仅技术硬,凝聚力还强,难怪客户指定要跟你们合作!”
一周后,陈先生带着东南亚客户的考察团来到车间。看着数控车床 24 小时不停运转,三坐标测量仪实时监控精度,考察团的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没想到中国的女工能把精密零件做得这么好!我们决定,把下一批 10 万个芯片支架的订单也给你们,还把付款周期从 30 天缩短到 15 天!”
林晚秋接过新订单,心里满是成就感 —— 从 5000 个国内订单到 15 万个海外订单,她们只用了一年时间。张岚抱着新做的生产计划,兴奋地说:“咱们现在有 6 台数控车床,两班倒每天能加工 500 个,10 万个订单要 4 个月才能完成,得再引进 4 台车床,扩建车间!”
李姐也笑着说:“我跟钛铜供应商谈好了,以后咱们的坯料按长期合作价,再降 3%,利润又能多一点!” 刘嫂则拿着报关单,凑过来说:“外贸公司说,咱们的零件质量好,以后可以帮咱们对接欧洲客户,那边的手机厂商订单更多!”
林晚秋翻开老手册,在 “钛铜合金加工” 章节旁写下 “2000 年 4 月,试产成功,获 15 万海外订单”,然后抬头看向车间外 —— 厂长正在跟施工队谈扩建车间的事,新的数控车床己经在运输途中,夕阳把车间的影子拉得很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光。
她知道,新的挑战又要来了 —— 扩建车间需要资金,欧洲订单有更严格的 CE 认证,红星厂可能还会搞小动作,但她不怕。因为她有一群并肩作战的姐妹,有一本见证成长的老手册,更有一颗敢闯敢拼的心。在即将到来的入世浪潮中,她们要让江南机械厂的通讯零件,从东南亚走向欧洲,走向全世界,让中国女工的技术和韧性,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可就在这时,厂长突然拿着一份设备报价单走过来,眉头皱着:“晚秋,新的数控车床要 20 万一台,4 台就是 80 万,厂里的资金有点紧张,要不要跟银行申请贷款?” 林晚秋接过报价单,指尖划过 “20 万” 的数字,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新想法 —— 或许,她们可以试试跟上海的设备厂商合作,用订单换设备?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记在了笔记本上,那将是她们下一个要攻克的难题。
(http://www.220book.com/book/62Y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