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卷着碎雪,从北方的昆仑山脉呼啸而下,刮得人脸颊生疼。
扶光立于死婴谷新窑的高台之上,玄色的大氅在风中猎猎作响,她的目光却如钉子般,死死锁住那片茫茫雪白中蜿蜒南下的一行脚印。
那脚印极深,仿佛每一步都耗尽了来者的全部气力。
阿禾抱着一卷兽皮星图,快步登上高台,压低声音道:“谷主,我昨夜重观星象,近三日来,北斗七星的星位发生了极其微弱的偏移,而昆仑方向的地气更是异动不休,像是有一条沉寂了百年的地脉,正在缓缓苏醒。”她凑近扶光,指向那行脚印,“这绝不是风雪扫出的痕迹,是人踩出来的。而且,您看这步距,走得非常慢,每一步都像是在试探、在辨认……像是在寻找一条早己被遗忘的路。”
扶光没有回头,指尖却下意识地着怀中那枚温热的残玉符。
玉符上古老的纹路在她的指尖下仿佛活了过来,那曲折的走向,竟与雪地里那行脚印的蜿蜒轨迹有着惊人的三分相似。
她声音轻得几乎要被风吹散:“知天族走的路,从不回头。”这句话与其说是解释,不如说是一种宣告,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笃定。
消息很快传遍了南谷高层。
性情急躁的萧逐当即请命:“谷主,来路不明,是敌是友尚未可知,我愿带一队先锋,北上五十里查探虚实!”
“不必。”扶光抬手制止了他,声音清冷而决绝,“萧逐,你想想。他们若真是我们的敌人,潜伏至此,又怎会只留下一行如此明目张胆的脚印?他们若为友,我们又岂能以刀兵相迎,寒了故人的心?”
她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周七,立刻去文书库,调出南谷建谷以来,所有关于‘雪谷遗民’的口述记录,一片纸、一个字都不能放过。云娘,你负责梳理,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所有和北方雪山有关的传说。”
命令一下,整个南谷高层便如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高效运转起来。
不过半日,云娘便拿着一份泛黄的卷宗,神色凝重地找到了扶光。
“谷主,有发现。三十年前,一位己经过世的老猎户曾醉后提及,他年轻时在昆仑雪线附近,见过‘穿骨衣的人’。那些人告诉他,他们是守火者,只是暂时蛰伏,等‘星火重燃’之日,他们就会循着火光回来。”
星火重燃……扶光闭上双眼,指尖的残玉符烫得惊人。
良久,她猛然睁开眼,眸中闪过一道锐利如电的光芒。
“石九!”
“在!”身材魁梧的石九大步上前。
“取新窑烧出的第一锅熔铜,用三号陶模,给我铸一只无柄火引铃。”
石九一怔,火引铃是古巫族在盛大祭祀中用以引动地火、与天地沟通的祭器,失传己久,没想到谷主竟还记得铸法。
他不敢多问,沉声应下,立刻转身去办。
滚烫的铜水被灌入特制的陶模,冷却后脱模,一只造型古朴、遍布着繁复纹路的铜铃便出现在扶光手中。
它没有铃舌,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当夜,天幕如洗,星辰璀璨。
扶光亲率阿禾与云娘,避开众人,沿着北岭一条早己废弃的古道,攀上了最高处的峭壁。
这里是南谷与北方风雪的分界线,再往前一步,便是万径人踪灭的绝境。
扶光将那只火引铃悬挂在峭壁一块凸出的岩石上,狂风吹过,铜铃纹丝不动,更无半点声响。
但片刻之后,阿禾和云娘惊奇地发现,那青铜铃身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升温,最后变得滚烫,仿佛它感应到了地脉深处那股正在苏醒的微弱火气。
扶光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布袋,将一撮取自南谷中心主灶的灶灰迎风撒出。
灰烬随风翻滚,越过分界线,飘向了茫茫的北方雪原。
三日后,周七疾步来报,作者“红山朝阳”推荐阅读《天启神巫,我带全村活下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谷主!那行脚印……动了!他们继续向南移动了二十里,而且,他们在您悬挂火引铃的峭壁之下,停留了至少半日!雪地上,还留下了一个这个!”他用手指在地上画出一个“卍”形的刻痕。
“见火而止。”扶光轻声说出了这个符号在知天族古语中的含义。
她的计划,成功了第一步。
她随即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云娘,在谷口立一块新碑,不必刻字,只在碑心嵌入一块南谷地髓火晶。田三,让你手下归农部的孩童,从今日起,每日在谷口学唱一段古调。”她哼出一段没有歌词,却音律苍凉古拙的曲调,正是巫族失传的祭火谣。
石九站在一旁,望着扶光沉静的侧脸,终于忍不住问:“谷主,他们……能听懂吗?”
扶光回头,目光落在远处那块正在被匠人们安置的火晶石碑上,石碑在夕阳下折射出温暖的微光。
她轻声道:“他们也许听不懂我们现在的话,但他们一定听得懂火。火,会辨认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石九心头巨震,他望着那微光,喃喃道:“原来……原来你们族人,不是消失了,是一首在等着……等着这把火,再烧起来。”
第七日的黎明,浓重的雪雾笼罩了整个山谷。
南谷的匠民们早早起身,却都默契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北方谷口。
那块嵌入了火晶的石碑,在晨雾中散发着一圈柔和而坚定的光晕。
孩童们清脆的歌谣声,穿透雾气,飘向远方。
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雪雾中缓缓走出了三个身影。
为首的是一位老者,满脸的皱纹如同刀刻斧凿,身上披着厚重的兽皮,脖颈与手腕上挂着兽骨磨成的饰品。
他身后跟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年,同样是兽皮骨饰,赤着的双脚上紧紧缠着干枯的草绳。
他们手中没有任何兵刃,只是共同捧着一盏用松脂做成的灯,灯火微弱,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三人一步步走来,最终停在了那块火晶石碑前。
老者缓缓抬起头,浑浊的双眼死死盯着那块发光的晶石,干裂的嘴唇不住颤抖。
他听着那熟悉的古调,良久,用一种古老、沙哑,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语言,颤声问道:“星移南斗,火出死地……知天,未绝?”
人群中,唯有扶光听懂了这句来自远古的问询。
她缓步上前,同样以古语回应,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火在,人在,路在。”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老者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双膝一软,重重地跪倒在地。
他恭敬地将手中那盏将熄的油灯置于碑前。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明明有风从谷口灌入,那微弱的火苗非但没有熄灭,反而逆风一窜,猛地重燃,火光瞬间明亮了数倍,映照出老者脸上纵横的泪水。
云娘悄无声息地退入人群,在随身携带的皮卷上,用特制的墨笔记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刻,以及那三个如雷贯耳、本以为早己消失在传说中的名字:老者,玄乙。
少年,昭明。
少女,灵素。
玄乙三人在扶光的亲自引领下,缓缓步入死婴谷。
南谷的匠民们自动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道路。
然而,当那三个身披兽皮、气息原始的身影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人群中却不见丝毫重逢的喜悦。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那是一种混杂着敬畏、好奇,以及更深层次的、源自骨子里的警惕与疏离。
他们握着锤子和刻刀的手,在不经意间悄然收紧。
一道道审视的目光,如无形的刀刃,刮过三人简陋的骨饰和缠脚的草绳。
这片由烈火与匠技重建的家园,迎来了一群来自冰雪与蛮荒的同族。
可这相逢,却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酝酿着未知的风暴。
(http://www.220book.com/book/63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