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岩石爆裂的钝响,追兵粗重的喘息与靴子碾过碎石的噪音——所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张死亡的罗网,紧紧裹住了在碎石坡上腾挪的陈砚。他的世界被压缩到极致的瞬间判断与生理性的恐惧之中,每一次呼吸都灼热如烙铁,带着尘土与硝烟的味道。
他再次被火力压制在一块低矮的断岩之后,子弹像冰雹一样砸在岩石正面,震得他手臂发麻。突围时被尖锐石棱划破的小腿此刻正隐隐作痛,提醒着他肉体凡胎的脆弱。 exhaustion (精疲力尽)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的意志。这样下去,结局似乎己经注定。
就在这意识几乎要被绝望和生理本能吞没的刹那,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对话,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微弱星光,突然在他脑海深处亮起。那是周老在修复所闲暇时,泡着浓茶,对着窗外梧桐树反复念叨的话,彼时他只觉是老人家的玄想呓语:
“陈砚啊,这世上最难的事,不是格尽天下物,而是格掉自己心里那点好恶分别。《传习录》里讲,‘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你眼里看到的是枪,是危险,是你的生死,你的心就被这‘物’给转去了,就被‘意’困死了,自然惶惶不可终日。”
“真正的格物,是格心之不正以归于正。 不是让你去跟石头硬碰硬,是让你把那颗被外物惊扰得失了方寸的心,给它端平了,放正了!心正了,你看那石头,看那枪,看那生死,道理自个儿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那儿!哪还用得着你去拼命‘分析’?”
当时他觉得这近乎诡辩,在此刻,这濒死的绝境,却仿佛有一道惊雷劈开了意识的混沌!
“意之所在便是物”?
那么,此刻他的“意”在哪里?全在“躲避子弹”、“恐惧死亡”、“对抗追兵”之上!所以他的整个世界,便只剩下这充满杀意的“物”!
他一首在用令牌赋予的感知去“分别”——分别弹道,分别威胁,分别生路与死路——这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分别心”,是将自己与这充满杀意的环境彻底对立起来,故而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格物”……不是格外物,是“格”内心之“物”!是格去内心对这杀意的恐惧,格去对生死的执着,格去与环境的对立!
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并非否认岩石子弹的存在,而是指出——应对外境的终极答案,不在外境本身,而在于内心如何“观照”它!
一种近乎疯狂的明悟攫住了他。他不再试图去“计算”或“预判”。他猛地深吸一口气,不再抵抗那滔天的恐惧,而是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将全部精神沉入那恐惧的中心,沉入怀中那枚象征着“理解而非对抗”的令牌之中——
他不是要去“对抗”子弹,他是要去“理解”这颗子弹, “理解”这场追杀,“理解”这整个“场”!
他尝试着“格”掉内心所有的好恶、恐惧、分别!让心如明镜,只是映照。
霎时间,一种奇异的转变发生了。令牌不再仅仅是增强感知的工具,它仿佛成了他延伸出去的、无比敏锐的“心”之触角。整个世界在他“眼前”陡然变了模样——
他“看”到的不再是一颗颗离散的、致命的金属弹头,而是整个能量场的流动与脉络。追兵的杀意、子弹破空的动能、岩石的沉默、风的流向……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庞大而精密的动态图谱。他自身,也是这图谱的一部分,而非对立的异物。
他的身体开始动了。不再是基于计算的闪避,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顺应“场”之流动的微妙调整——肩头微沉,一道炽热的气流贴耳掠过;足尖轻点,身体如流水般滑入火力交织的短暂间隙;甚至一次看似冒险的停顿,恰好位于数条弹道预测线的唯一空白地带!
他的动作变得简洁、高效,甚至带上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冷静到极致的优雅。不再是挣扎求存的猎物,更像是一个在暴风眼中冷静观察、并随之共舞的舞者。
追兵们的射击出现了短暂的迟滞和混乱。他们无法理解,目标仿佛突然能预知未来,那种闲庭信步般的闪避带着一种令人心底发寒的诡异。密集的火力网,竟一时奈何他不得!
“妈的!邪了门了!报告!目标……目标情况异常!”有追兵在对讲机里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惶。
藏身于土坑中的周远安,紧紧捂着自己的嘴,生怕一点声响干扰了外面那惊心动魄的“舞蹈”。他看不见细节,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外面那股令人窒息的、纯粹毁灭性的“势”改变了。一种他追求了一辈子、却始终隔着一层纱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境界,竟然在那枪林弹雨中,被陈砚以最残酷的方式印证了!
“心学……是实学……是绝学啊……”老人喃喃自语,泪水混着泥土糊了满脸,那是一种见证“道”显现于绝境的震撼与激动。
陈砚沉浸在这种奇特的“心物合一”的状态中。他并非无敌,每一次闪避依旧游走在生死边缘,但他的心却前所未有地安定。他甚至在引导这场“舞蹈”——故意泄露出细微的“势”,引诱对方射击,消耗其弹药与耐心,悄然间,猎手与猎物的攻守之势正在微妙地转换。
行动的力量,不在于能制造多响的呐喊,而在于能多精准地回应一声具体的呜咽。
此刻,这“呜咽”是夺命的子弹,而他的“回应”,便是这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精准到极致的“格物”与“致知”。
而也就在他心境臻至这片空明澄澈的刹那——
他怀中那枚令牌,再次悸动。
这一次,不再是微弱的干扰。
深山处那个同源的存在,仿佛感应到了这边“心能”的质变与升华,如同沉睡的古钟被轻轻叩响,传来一声清晰、幽远、带着某种古老询问道意的……共鸣。
(第二卷·第二十章 完)
本章经典句:“他格去了心头的弹雨,于是枪火便成了映照知行合一的镜;绝境不再是逼仄的死地,而是证悟心物一元的无上道场。”
巴书法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6U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