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收拾利索了,家里空间大了点,人心也跟着敞亮了些。
沈玉兰吃了几天刘光福捣鼓来的有油水的饭菜,加上苏晚晴偷偷兑了灵泉水的中药,咳嗽明显见轻,脸上也有了点血色。心情一好,话就多了起来。
饭桌上,不再是沉默地扒饭,沈玉兰开始忍不住问东问西。
“晚晴,光福,你们在那边……平时都吃些啥?光听你们说打猎,总不能天天吃肉吧?”她夹了一筷子刘光福炒的青菜,这菜也不知道他怎么弄的,看着普通,吃着就是比菜场买的香。
苏晚晴刚要开口,刘光福抢先一步,咽下嘴里的饭,咧嘴一笑:
“阿姨,哪能天天吃肉啊!那不成地主老财了?平时也就是窝头、小米粥、咸菜疙瘩!不过俺们那儿的粮食,都是新打的,磨的面蒸窝头,贼香!小米熬粥,上面一层油皮儿,养人!”
他故意说得夸张,把粗粮描绘成了美味。
“那……干活累吧?我听说西北地广人稀,种地辛苦。”沈玉兰还是担心女儿吃苦。
“累是累点,但俺们年轻啊,怕啥?”刘光福满不在乎地一挥手,“而且俺们那儿地好,不像上海这么精耕细作,抡开膀子干就是了!晚晴现在可能干了,薅草、间苗,样样拿得起!队里人都夸她!”
他边说边给苏晚晴使眼色。
苏晚晴会意,接着话头说:“妈,其实没你想的那么累。大家一块儿干活,说说笑笑的,时间过得快。农闲的时候,还能歇歇,看看书。”她省略了日晒雨淋、腰酸背痛的细节,也省略了书本难寻的窘迫。
沈玉兰听着,信了一半,但还是追问:“那住的地方呢?听说知青点都是大通铺?”
“早先是大通铺,后来人少了,就分开住了。”刘光福赶紧接上,“俺跟晚晴结婚后,队里给分了间小土房,虽然破点,但收拾收拾挺暖和!比上海这石库门冬天还抗冻呢!”
他把那漏风漏雨的小土屋,说成了冬暖夏凉的窑洞。
苏明哲一首闷头吃饭,这时忽然插了一句:“那边……人际关系复杂不?有没有人欺负晚晴?”他到底是在社会上混过的,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妹妹成分还不好。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
苏晚晴心里一紧,想起赵卫东那些人的刁难。
刘光福却哈哈一笑,把筷子往碗上一放,挺起胸膛:
“大哥,你这可问着了!刚开始吧,是有点不开眼的,看晚晴性子软,想捏咕两下。可俺刘光福是干啥的?能让自己媳妇儿受气?”
他故意卖个关子,吸引了全家人的注意。
“咋的?你跟人打架了?”沈玉兰担心地问。
“打架?那太低级!”刘光福一脸得意,“俺就找他们‘讲道理’!俺跟他们说,苏晚晴是俺媳妇儿,谁再敢说三道西、偷奸耍滑把重活儿推给她,俺就找谁‘单独聊聊’!俺这拳头,他们又不是没见过,一拳能砸碎砖头!”
他挥舞着钵盂大的拳头,说得绘声绘色。
“后来啊,那些人都老实了!不光不敢欺负晚晴,见了俺都绕道走!俺们知青点,现在和谐得很!”
他把一场充满压抑和排挤的生存斗争,简化成了他个人武力的胜利,听起来爽快又解气。
苏晚晴在一旁听着,心里好笑又温暖。她知道他在吹牛,但吹牛的背后,是他实实在在的保护。没有他,她在知青点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苏明哲听了,嘴角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像是想笑又忍住了。他看了刘光福一眼,眼神里多了点别的东西。这小子,护犊子这点,倒是挺对他脾气。
沈玉兰则拍着胸口:“哎呀,可不敢真打架,犯错误!”
“阿姨您放心,俺有分寸!”刘光福拍着胸脯保证,“俺现在是讲道理的人!以德服人!”
这牛吹得,连苏晚晴都忍不住低头偷笑。
“那……过年过节呢?你们俩在那边,冷冷清清的咋过?”沈玉兰想到女儿过年都不能回家,又心疼起来。
“冷清?可不冷清!”刘光福又来劲了,“俺们知青点过年才热闹呢!大家一起包饺子!俺负责剁馅儿,晚晴负责擀皮儿,其他人有的烧火有的包!虽然馅儿里肉不多,但白菜粉条管够!吃得热乎乎的!”
“俺还会吹口琴呢!吃完饭,俺给大家吹《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家一起唱!别提多带劲儿了!”
他把那个物资匮乏、思乡情切的春节,描绘成了载歌载舞的联欢会。
沈玉兰被他逗得首乐:“真没想到,你们在那边还能这么乐呵。”
“那必须的!”刘光福总结陈词,“阿姨,大哥,你们就放心吧!俺跟晚晴在那边,吃得好,住得暖,没人欺负,干活开心,过节热闹!除了离你们远点,没别的毛病!”
他这一通连说带比划,把个艰苦的西北下乡生活,硬生生说成了充满田园牧歌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励志故事。
沈玉兰听得眉开眼笑,心里的担忧去了大半。只要女儿没受罪,她就阿弥陀佛了。
苏明哲虽然知道刘光福的话肯定有水分,但看他那副坦荡又自信的样子,也觉得妹妹跟了这么个能折腾、知道护着她的男人,或许真是条出路。总比留在上海,天天看人脸色、担惊受怕强。
苏晚晴看着母亲和哥哥脸上放松的神情,心里对刘光福充满了感激。他用自己的方式,安抚了她的家人,也维护了她的尊严。
饭后,刘光福抢着洗碗,苏明哲破天荒地没立刻走开,靠在厨房门框上,看着刘光福笨拙但卖力地刷着碗筷,忽然问:
“你刚才说,一拳能砸碎砖头,真的假的?”
刘光福回头,嘿嘿一笑,露出白牙:“大哥你想看?俺现在就能给你表演一个!咱家门口那块垫脚石咋样?”
苏明哲看着他跃跃欲试的样子,赶紧摆手:“得了得了,我就随便一问,别把房子震塌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算是彻底冰释前嫌。
刘光福用他半真半假、报喜不报忧的讲述,成功地让苏家人相信,苏晚晴在西北过得不错。这不仅减轻了家人的担忧,也无形中提升了他这个女婿的地位。
看来,有时候“吹牛”也不是坏事,关键看吹的目的是什么,吹完了能不能兜得住。
刘光福觉得,自己这波操作,可以打个满分。
作者“东寒国的九头雉鸡精”推荐阅读《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