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3章 改善伙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刘光福在苏家的地位算是彻底稳了。

第二天早上,他照例起来打水生火,苏明哲也没再像以前那样冷眼旁观,而是默默地把热水瓶灌满,甚至还问了句:“今天想去哪儿转转?”

刘光福心里舒坦,嘴上应着:“俺听大哥安排!”

一家人吃了早饭,气氛融洽。沈玉兰的气色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咳嗽也少了,脸上多了笑容。

但刘光福心里清楚,这种好日子,是建立在他不断往外掏钱掏票的基础上的。坐吃山空不行,他得想办法“开源”。

他带来的那点钱和全国粮票,经过这几天的大鱼大肉(相对而言),己经下去一小半了。上海这地方,啥都贵,尤其是不要票的黑市。

光靠他之前偷偷摸摸零碎换的那点,撑不了多久。

得干票大的!

他心里早就盘算好了。他空间里还囤着不少西北的“硬货”——风干的野兔、山鸡,品质极好的枸杞、红枣,还有他偷偷用灵泉水优化过、长得格外的几串蘑菇干。这些东西在上海,可是稀罕物!

之前没敢一下子拿出来,是怕来源不好解释。现在跟大舅哥关系缓和了,丈母娘也信任他了,时机差不多了。

这天,他瞅准苏明哲要去街道厂干活,苏晚晴陪着母亲去附近小公园晒太阳的空档,一个人溜回了家。

他闩好门,鬼鬼祟祟地钻进阁楼——现在那是他的临时地盘。

意识沉入空间,开始倒腾。

两只风干得恰到好处的野兔,一只的山鸡,用旧报纸包好。一大包红艳艳的枸杞,一大包肉厚核小的红枣,还有那几串灰扑扑但肉感十足的野蘑菇干,分别用布袋装好。

看着这些“土特产”,刘光福满意地搓搓手。这些玩意儿,在西北不算啥,在这大上海,可是能换钱的宝贝!

他把东西藏进一个更大的旧麻袋里,上面盖上几件破衣服做掩护。

下午,等苏晚晴她们回来,刘光福就提着那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一脸“憨厚”地对沈玉兰说:

“阿姨,俺来的时候,村里老乡非让带点土特产,感谢您家以前对晚晴的照顾(纯属瞎编)。俺一首没敢拿出来,怕不好。今天收拾东西看见了,您看……”

沈玉兰好奇地打开麻袋一看,吓了一跳!

“哎呦!这……这么多肉?还有枸杞红枣?这……这太贵重了!”沈玉兰连连摆手,“光福,这我们不能要,你带回去……”

“阿姨!您这就见外了!”刘光福把脸一板,“俺跟晚晴是一家人,您跟俺还客气啥?这都是老乡的心意,您要不收,俺回去咋跟人家交代?再说,您这病刚好点,正需要补补!这枸杞红枣熬汤最养人!”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抬出了“老乡心意”,又扣住了“养病需要”。

苏晚晴在一旁抿嘴笑,她当然知道这是光福自己的存货,但她也不点破,帮着劝:“妈,光福说得对,既然是老乡的心意,我们就收下吧。您身体要紧。”

沈玉兰看着那些好东西,确实心动。她己经很久没吃过像样的补品了。犹豫再三,终于点了点头:“那……那就谢谢老乡,谢谢光福你了……这真是……”

“自家人,不说两家话!”刘光福大手一挥,心里乐开了花。第一步,成功!

接下来,就是处理这些东西了。自家肯定吃不完,尤其是肉干。

晚上,刘光福悄悄跟苏明哲商量。

“大哥,你看这肉干这么多,家里也吃不完,放久了还怕坏。俺寻思着……能不能拿去换点钱或者票?也好贴补家用。”

苏明哲看着那两只的野兔和山鸡干,眼神复杂。他当然知道这“老乡心意”水分很大,但妹夫有这本事搞来东西,而且愿意拿出来贴补家用,这份心意是实实在在的。

他沉吟了一下,压低声音:“现在外面管得严,私下买卖是投机倒把,风险大。”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俺知道,”刘光福凑近些,“不找生人。大哥你在上海熟,有没有信得过的……朋友或者老关系?咱不图多赚钱,就换点实在东西,比如工业券、布票啥的,或者给家里添置点东西。”

苏明哲看着刘光福,发现这小子不仅力气大,脑子也不空。他想了想,确实认识几个以前家里关系不错的老人,现在虽然也都落魄了,但互相之间还有点信任,偶尔会偷偷换点东西。

“行,”苏明哲点点头,“我明天去问问。但这事不能声张。”

“明白!绝对保密!”刘光福拍胸脯保证。

第二天,苏明哲果然出去了大半天,回来时,脸色平静,但眼里带着一丝轻松。

他冲刘光福微微点了点头。

刘光福心里有数了。

过了两天,苏明哲找了个借口,带着刘光福出去了一趟。七拐八绕,进了一户同样住在石库门里、看起来也很清贫的人家。

对方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戴着眼镜,很有气质。双方没多话,验了货(野味和山货),对方显然很满意,给出了一个公道的价格——不是现金,主要是各种票证,还有一小部分钱。

工业券、布票、糖票、甚至还有几张难得的肥皂票!这些东西,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交易完成,双方心照不宣,迅速分开。

回家的路上,刘光福摸着怀里那沓厚厚的票证,心里乐开了花!这下可解决大问题了!

苏明哲也松了口气,提醒他:“财不露白,这些东西慢慢用。”

“俺懂!大哥你放心!”刘光福现在对这位大舅哥是心服口服,办事稳当!

有了这批“硬通货”,苏家的生活水平肉眼可见地又上了一个台阶。

刘光福不再只满足于买点肉和菜。他开始用工业券去买暖水瓶、新脸盆,用布票给沈玉兰和苏晚晴扯了时兴的的确良布料做夏天衣裳,甚至还换了个结实的新钢精锅!

家里的饭桌上,花样也多了。偶尔能看到白糖拌西红柿,能用肥皂洗出带着香味的衣服,晚上点灯也能多用一会儿煤油了。

沈玉兰看着家里添置的新物件,摸着女儿身上新做的衣裳,感慨万千:“光福啊……这个家,多亏了你了……”

她现在是真心把刘光福当成了顶梁柱。

弄堂里的邻居们,也渐渐发现了苏家的变化。

“哎,苏家最近好像闹腾了?瞧见没,沈玉兰都穿上新衣裳了!”

“是啊,昨天我还看见他家买了新暖壶呢!哪来的票?”

“肯定是那个北方女婿有本事呗!听说带来了不少西北特产,跟人换的!”

“啧啧,真是人不可貌相。看来晚晴这丫头,还真是有后福。”

这些议论传到刘光福耳朵里,他只是嘿嘿一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他不仅改善了家里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向所有人证明了他刘光福有能力让苏家过上好日子!

成分差?农村来的?那又怎样?老子有能力!

苏晚晴看着丈夫里里外外忙活,把个原本死气沉沉的家打理得焕发生机,心里充满了骄傲和幸福。她越发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刘光福则趁着这股劲头,开始琢磨更长远的计划。

光靠变卖空间存货不是长久之计。他得在上海这地方,找到一条能持续来钱的路子。

他发现,上海人对“土特产”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那种品质好的、稀罕的。而他的空间,正好能提供这些东西。

也许……可以小规模地、更隐蔽地做点这类“交换”?

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在他心里发了芽。

当然,这一切都得慢慢来,稳当第一。

眼下,他最得意的,是看到丈母娘身体越来越好,媳妇儿笑容越来越多,大舅哥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像自己人。

这就够了。

他刘光福,凭着自己的力气、胆识和一点点“秘密”,终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这个曾经高不可攀的家庭里,牢牢站稳了脚跟。

手持肉粮,他解了苏家的窘迫。

改善伙食,更显出了他的能力和价值。

这上海滩,他算是初步闯出点名堂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成四合院里的街溜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