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福把打听来的那些关于苏家过去的零零碎碎,像藏宝贝似的埋在心里,谁也没说。日子照旧过,他每天还是忙里忙外,把个小家经营得井井有条。
但有些变化,像春天的地气,悄没声儿地就冒出来了。
先是弄堂里的气氛有点不一样了。
以前大家凑在一起,聊的都是东家长西家短,或者抱怨抱怨日子紧巴。可最近,刘光福去打水、买菜的时候,听到的闲话变了味儿。
“听说了吗?前街老李家,他那个在安徽插队的儿子,好像要调回上海了!”
“真的假的?啥理由啊?”
“说是……有病!医院开了证明,那边接收单位也找好了!”
“哎呦,这可是大喜事!看来政策……有点松动了?”
又过了几天,烟纸店的老张,一边给刘光福拿烟,一边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小刘,内部消息啊,听说上头可能要给一部分老资本家……落实政策了!”
“落实政策?”刘光福心里一动,面上不动声色,“啥意思?”
“就是……以前不是抄家、没收东西嘛?现在风声说,可能会退还一部分……生活资料?比如房子啥的?当然啦,也就是听说,当不得真!”老张赶紧又补了一句,生怕惹麻烦。
刘光福点点头,付了钱,把烟揣好。心里却翻腾开了。
退还东西?房子?
他想起王阿婆说的苏家那大洋房……要是真能退还一点点,哪怕只是一小间,那丈母娘和晚晴她们,也不用再挤在这破旧的石库门里了!
这消息像颗小火星,掉进了他心里。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今天听人闲聊,说现在政策好像有点变化,以前插队的有病的能回城了。”
他话音一落,饭桌上瞬间安静了。
沈玉兰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眼神有些恍惚。
苏晚晴也抬起头,看向刘光福,嘴唇微微动了动,没说话,但眼神里明显有了波动。
只有苏明哲,依旧闷头扒饭,但扒饭的速度慢了下来,耳朵明显竖着。
“哦?是嘛……”沈玉兰回过神,勉强笑了笑,“能回去……是好事啊。”她这话说得没什么力气,带着一种经历过太多失望后的麻木。
刘光福观察着他们的反应,又加了把火:“还有人瞎传,说可能……会对以前的一些事情,重新看看,比如……退还点东西啥的。”
这下,连苏明哲都抬起了头,眉头紧锁,看着刘光福:“你从哪儿听来的?这种话可不能乱说!”
他的语气很严肃,带着警惕。
刘光福赶紧说:“大哥,俺知道!就是街上人瞎传的,俺也是当闲话听听。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明白,这消息肯定不是空穴来风。无风不起浪。
沈玉兰叹了口气,放下筷子:“唉,这些年,听得还少吗?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咱们啊,过好眼前的日子就行了,别想那些没影儿的事。”
她这话像是说给儿女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更像是在压抑内心那点被勾起来的、微弱的火苗。
苏晚晴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妈,光福就是随口一说,您别往心里去。”
但刘光福注意到,晚晴的眼神不像她语气那么平静。那里面,有对母亲的心疼,或许……也有一丝对自己未来的隐秘期盼?如果能回城,如果能摆脱成分的枷锁……
这顿饭,后半段吃得有些沉闷。
晚上,刘光福躺在地铺上,能听到里间沈玉兰压抑的、轻微的咳嗽声,还有苏晚晴小声安慰母亲的话语。
也能感觉到旁边床上,苏明哲翻来覆去,显然也没睡着。
他知道,自己扔下的这颗小石子,己经在这个沉寂多年的家庭里,激起了涟漪。
第二天,刘光福发现沈玉兰翻箱倒柜,找出了几本旧相册。她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一页一页地翻看,手指轻轻着那些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穿着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苏先生,是穿着旗袍、优雅美丽的沈玉兰,是年幼可爱、像小公主一样的苏晚晴和虎头虎脑的苏明哲。背景是漂亮的花园、宽敞的客厅……
沈玉兰看着看着,眼泪就无声地掉了下来。
苏晚晴走过去,默默陪在母亲身边。
刘光福远远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些过去的繁华,对现在的她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折磨。
但他觉得,这未必是坏事。敢去看,说明心里那点死灰,又开始冒烟了。
他又找了个机会,跟苏明哲单独在一起时,试探着问:“大哥,你说……那传言要是真的……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咱家……有没有啥能拿回来的?”
苏明哲沉默了很久,才闷声说:“就算有,也是烫手山芋。拿回来,未必是福。”
他的话很冷静,甚至有点悲观。但刘光福听出了弦外之音:不是没有,是不敢拿。
“俺明白。”刘光福点点头,“现在肯定不行。但万一……万一以后风气真的变了呢?咱是不是……得提前心里有个数?比如,以前有些啥东西,放在哪儿了?当然,俺就是瞎琢磨,大哥你别介意。”
苏明哲深深看了他一眼,没肯定也没否定,只是说:“先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吧。政策的事,不是你我能左右的。”
话是这么说,但刘光福发现,苏明哲出门跑零活更勤快了,而且开始有意识地跟一些以前避之不及的、同样落魄的“老关系”接触,似乎也在暗中打听消息。
连弄堂里的风向都在变。以前大家尽量不提苏家的过去,现在偶尔有人会带着同情和好奇,问沈玉兰两句“以前厂子里的事”,虽然沈玉兰总是含糊带过,但至少敢提了。
一种微妙的变化,正在这狭窄的弄堂里,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发生。
刘光福感觉,时代的齿轮,好像真的开始缓缓转动了。虽然很慢,很轻微,但确实在动。
他不知道自己这只小蝴蝶,能在这股风中掀起多大的浪。但他知道,他得做好准备。
也许,他和晚晴回西北的日子不会太久了?也许,下次再来上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他摸了摸贴身藏着的空间,心里有了更多的盘算。得再多囤点好东西!西北的野味山货,在上海可是硬通货!万一真有什么机会,这就是启动资金!
政策松动的风声,像一缕阳光,照进了苏家沉闷己久的生活。虽然依旧谨慎,依旧不敢抱太大希望,但那份深埋的绝望,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一点微弱的光。
而刘光福,要做的就是守护这点光,并想办法让它越来越亮。
东寒国的九头雉鸡精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8R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