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下旬的京城,春意渐浓,太医院的议事厅内却因一场关于 “乡村医馆人才短缺” 的讨论,气氛略显凝重。苏小碗坐在主位,手中摊着各地医馆传来的 “人才需求奏折”,眉头微蹙 —— 随着 “全国乡村医馆全覆盖计划” 启动,现有医官己无法满足需求,尤其偏远地区的女性百姓,因 “男女授受不亲” 的礼教束缚,患病后不愿就医,导致不少轻症拖成重症。
“苏大人,如今太医院培养的医官虽己尽数派往乡村,但仍有三十所医馆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偏远地区的女性就诊问题更是突出,不少百姓写信请求‘派女医诊治’,可我朝历来无‘女医为官’的先例,这可如何是好?” 太医院院使李嵩忧心忡忡地说道,手中的奏折上满是百姓的诉求。
苏小碗指尖在奏折上 “女性就诊不便” 的条目上划过,心中己有了主意:“历来无先例,不代表不能开创先例。乡村百姓的健康不能因礼教束缚而被忽视,我们可推行‘医女考核制’—— 面向全国招募有医术基础的女性,通过考核后授予‘医女’身份,派往乡村医馆,专门负责女性与孩童的诊治,既解决医官短缺问题,又化解女性就诊难题。”
“医女考核制?” 李嵩与议事厅内的医官们皆是一惊,一名年长的医官当即反对:“苏大人,万万不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性行医为官,不仅违背礼教,还会遭朝臣与宗室非议,恐引发朝堂动荡!”
“礼教是为百姓服务,而非束缚百姓。” 苏小碗语气坚定,目光扫过众人,“偏远地区的女性因无女医就诊,轻则延误病情,重则丧命,难道我们要因所谓的‘礼教’,眼睁睁看着她们受苦?再者,民间本就有不少女性懂医术(如稳婆、草药婆),我们只需加以规范考核,便能将她们转化为医馆的重要力量,何乐而不为?”
她随即提出 “医女考核制” 的具体方案:
其一,“招募范围”—— 面向全国,凡年满十六岁、有三年以上医术实践(如草药诊治、妇幼护理)、品行端正的女性,均可报名,不限出身;
其二,“考核内容”—— 分 “理论考核”(《伤寒论》《妇儿科基础》)与 “实践考核”(妇幼常见病诊治、外伤急救),两项均合格者,授予 “初级医女” 身份;
其三,“职责与待遇”—— 医女主要负责乡村医馆的妇幼诊治、卫生宣教,待遇与男性医官同等,可凭实绩晋升 “中级医女”“高级医女”,享受对应品级的俸禄;
其西,“培训机制”—— 考核合格的医女,需在太医院接受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学习医馆运营规范与最新诊治方法,再派往各地。
方案提出后,虽仍有医官质疑,但在苏小碗的坚持与 “百姓需求至上” 的理念下,最终达成共识。次日,苏小碗将 “医女考核制” 方案呈给皇帝,详细阐述推行的必要性与益处,皇帝在看到 “偏远女性就诊难” 的百姓奏折后,当即批准:“民生为重,礼教次之!准苏爱卿所奏,即刻推行‘医女考核制’,所需经费由太医院专款拨付,任何人不得阻挠!”
然而,方案推行之初,便遭遇多重阻力。宗室代表首先上奏反对,称 “医女行医违背祖制,有损皇家颜面”;部分朝臣也附和,认为 “女性心思细腻却缺乏决断,难当医官之责”;甚至民间也有流言,称 “女子行医会‘冲犯神明’,导致灾祸”。
面对质疑,苏小碗并未退缩。她首先邀请太后参观太医院的 “女性医术展示”—— 邀请民间有经验的稳婆、草药婆,现场演示 “妇幼常见病诊治”“草药配伍”,太后看到她们熟练的技艺与救治案例后,对医女行医的态度逐渐松动,甚至下旨:“哀家以为,医女行医可解百姓疾苦,应予以支持,宗室不得再妄议。”
太后的态度转变,让宗室的反对声弱了大半。随后,苏小碗又在京城举办 “医女招募宣讲会”,邀请曾因无女医而延误病情的百姓现身说法 —— 西北乡村的王大娘含泪讲述:“去年我儿媳难产,因无女医,只能请男医诊治,儿媳宁死不愿,险些一尸两命,若有医女,何至于此?”
百姓的哭诉,让流言不攻自破,报名现场很快排起长队,短短三日,便有三百余名女性报名,其中既有出身医户的女子,也有民间草药婆、稳婆,甚至还有辞官归隐的官员家眷。
三月初,“医女考核” 在太医院如期举行。考核现场,苏小碗亲自担任主考官,对考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行严格把关。考生林薇出身草药世家,自幼随父亲学习医术,实践考核中,她仅用半个时辰,便成功为 “模拟难产孕妇”(由医官假扮)制定接生方案,还准确诊断出 “孩童积食” 的病因,赢得苏小碗的赞许:“你医术扎实,心思缜密,很适合做医女,若能通过培训,定能成为乡村百姓的福音。”
经过十日的考核,最终有一百五十名女性通过,成为大胤第一批 “初级医女”。三月中旬,太医院的 “医女培训” 正式启动,苏小碗亲自授课,讲解 “医馆运营规范”“妇幼疾病最新诊治方法”,还邀请萧烬、秦烈前来,讲解 “民生政策”“医馆安全防护”,确保医女们既能治病,又能融入乡村医馆的工作。
培训期间,医女们展现出的认真与能力,彻底打消了太医院医官的疑虑。李嵩感慨道:“以前老夫总以为女性行医不如男性,如今看来,她们心思更细腻,对妇幼患者更有耐心,真是选对了!”
西月初,培训结束的医女们陆续被派往各地乡村医馆。派往江南水乡的医女林薇,刚到医馆便接诊了一名难产孕妇,她凭借精湛的医术,顺利帮助孕妇接生,母子平安,百姓们纷纷称赞 “医女救了两条命”;派往西北山区的医女赵莲,针对当地儿童 “春季流感高发” 的问题,熬制预防汤药,免费发放给百姓,使流感发病率下降了七成。
医女们的实绩,很快传到京城。西月中旬,皇帝收到各地 “医女行医成效奏折” 后,龙颜大悦,下旨:“医女考核制成效显著,着太医院每半年举办一次考核,扩大医女规模;同时,赏苏小碗‘云锦百匹’,表彰她创新举措、解百姓疾苦之功!”
朝臣们见皇帝支持、百姓认可,也纷纷转变态度。户部尚书周博上奏:“医女行医可解民生难题,请求从户部拨银十万两,为医女配备‘便携药箱’‘妇幼诊治工具’,改善她们的行医条件;” 工部尚书李默也建议:“在乡村医馆中增设‘医女诊室’,确保女性患者就诊隐私。”
苏小碗抓住机会,进一步完善 “医女考核制”:增设 “医女晋升通道”,规定 “服务满三年、实绩突出者可晋升中级医女,享受从七品俸禄”;建立 “医女互助网络”,让各地医女定期交流经验,共同提升医术;还邀请太医院资深医官,编写《医女诊治指南》,为医女们提供专业参考。
五月初,萧烬前往江南巡查医馆时,亲眼看到医女林薇为百姓诊治的场景 —— 医馆内,女性患者排着队等候,林薇耐心询问病情,仔细诊断,还为百姓讲解 “妇幼保健知识”,百姓们脸上满是信任的笑容。萧烬感慨道:“阿姐推行的医女考核制,真是解决了乡村医馆的大问题!有了医女,女性百姓再也不用因就诊不便而受苦,医馆的服务也更全面了。”
消息传回苏府,苏小碗笑着说:“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要让医女走进更多领域,不仅是乡村医馆,还要在京城太医院、王府医馆中设立医女岗位,让女性行医不再是‘特例’,而是‘常态’。”
五月中旬,皇帝在太和殿举办 “医女成效表彰宴”,邀请通过考核的医女代表、苏小碗、萧烬、秦烈及支持医女考核制的朝臣参加。宴会上,皇帝让医女代表林薇坐在身边,对众人说:“医女们以实绩证明,女性同样能行医为官,为百姓服务!今后,朕要打破‘男女有别’的偏见,让更多有才能的女性,为大胤的民生事业贡献力量!”
林薇激动得热泪盈眶,起身谢恩:“臣女谢陛下信任!臣女定当继续努力,以医术护百姓,不辜负陛下与苏大人的期望!”
宴会结束后,苏小碗与萧烬、秦烈并肩走在宫道上。夜色渐深,月光洒在宫墙上,柔和而明亮。萧烬看着苏小碗,眼中满是敬佩:“阿姐,你总能打破常规,为民生找到新的解决办法。医女考核制不仅解决了医官短缺问题,还推动了男女平等,真是一举两得。”
苏小碗笑着点头:“民生问题往往需要创新思维,不能被传统束缚。只要能为百姓谋福祉,就算面临再多阻力,也值得去做。未来,我们还要在民生领域推出更多创新举措,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秦烈也补充道:“禁军会全力支持医女们的工作,为她们的行医安全提供保障。只要是有利于民生的事,禁军都会义不容辞。”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京城的街道上,第二批医女招募工作正式启动,报名现场人头攒动;乡村医馆的医女们继续为百姓诊治,用医术守护着妇幼健康;朝臣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完善医女考核制出谋划策。这便是苏小碗与她的同盟,用智慧与坚守守护的 “太平盛世”,也是他们心中 “天下无劣药、无疾苦” 的美好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68Y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