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桐油和蜂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亮剑:我的黑科技军工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6AC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亮剑:我的黑科技军工时代》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油和蜡,真的来了。

指导员李文英不知是磨破了嘴皮子,还是动用了他压箱底的人情。

他回来的时候,一手托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罐,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用荷叶包着的东西。

瓷罐里,是小半罐黏稠的、散发着特殊气味的桐油。

荷叶里,是一块拳头大小、颜色黄中带褐的蜂蜡,还混杂着些许蜂巢的残渣。

这两样东西,在此时此地的根据地,每一样都堪称奢侈品。

桐油是老乡准备刷农具用的,蜂蜡是供销社准备做蜡烛的存货,金贵得很。

当李文英把这两样东西放到陈默面前时,整个铁匠铺前的空气都凝固了。

周围的战士们,包括刚刚还对陈默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张大爷,此刻都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小陈同志,你要的油和蜡。”李文英的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孤注一掷的信任。

陈默没有说话。

他伸出手,动作轻柔地捧起那罐桐油,又拿起那块蜂蜡,凑到鼻尖闻了闻。

那股子混杂着油料与蜜香的独特气味,在此刻,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让他感到安心。

他如获至宝。

“后生,你拿这吃的玩意儿,咋给引信穿‘衣裳’?”张大爷终于忍不住了,他凑上前,满脸都是想不通。

老王也紧紧盯着陈默,他想破了脑袋,也无法把这罐油,这块蜡,和那根能决定生死的引信联系在一起。

总不能,是把引信放油里炸一炸吧?

陈默将东西小心放好,这才抬起头,看向众人。

“张大爷,您见过刷了桐油的木船吧?泡在水里几年都不容易烂。”

张大爷下意识地点头。

“咱们这引信,就是那木头。用热油把它里里外外都浸透了,水汽就进不去了。”

他顿了顿,又拿起那块蜂蜡。

“可光有油还不够,油会渗,会漏。这蜂蜡,就是最后一道锁。把引信的两头,所有可能漏气的地方,都用融化的蜡给封死。”

“油浸,蜡封。”

“【双重保险】。”

这番解释,通俗易懂。

张大爷那双浑浊的老眼里,瞬间爆发出恍然大悟的光彩。

他一拍大腿,粗声大气地喊道:“俺懂了!就是给这棉线绳,里里外外糊上一层油布,水泼不进!”

这个比喻,虽然粗糙,却首指核心。

周围的战士们也瞬间反应过来,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那还等啥!赶紧弄啊!”一个战士急不可耐地喊道。

陈默却摇了摇头,他看向张大爷,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这事,我一个人干不了。”

“我需要您帮忙,张大爷。我需要您这炉火。”

熬桐油,最关键的就是【控温】。

温度低了,油太稠,浸不透棉线芯子,防水效果大打折扣。

温度高了,桐油燃点低,极易起火,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

陈默有理论,却没有经验。而眼前这个跟炉火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铁匠,就是这个时代最顶级的【温控大师】。

张大爷愣了一下,随即挺起了胸膛,脸上流露出一股被委以重任的自豪感。

他二话不说,抄起那柄被冷落许久的大铁锤,在铁砧上重重地敲了一下。

“当!”

一声清脆的巨响,像是一道开工的号令。

“后生,你尽管说,要文火还是武火,俺这炉子,能炖汤,也能炼钢!”

一场前所未有的合作,就在这间破败的铁匠铺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陈默找来一个破了角的瓦罐,将桐油倒了进去。

张大爷则亲自上手,拨弄着炉膛里的炭火。

他没有用风箱,而是用火钳,一块一块地调整着木炭的位置,像是在布置一个精密的棋局。

“火不能太急,得是那种看着不旺,但热力能钻进去的火。”张大爷一边操作,一边头也不回地解释着,像是在传授独门秘籍。

陈默蹲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

他看着炉火从橘红慢慢变得有些发白,看着瓦罐里的桐油开始冒出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气泡。

“就是现在!”陈默低喝一声。

可他的话音刚落,瓦罐里的桐油突然“啵”地一声,冒起一个大泡,一股青烟猛地窜了起来,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股焦糊味。

“不好!要着了!”一个眼尖的战士失声惊呼。

所有人的心,都猛地提到了嗓子眼。

老王下意识地就要往前冲。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大爷动了。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根本不像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

只见他手里的火钳一挥,精准地从炉膛里抽出两块最关键的红炭,扔进了旁边的水缸里。

“嗤啦——”

一阵白烟升腾。

炉膛里的火势,瞬间矮了下去。

瓦罐里那股即将燃起的青烟,也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不甘心地消散了。

一场虚惊。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不M觉间己经湿透了。

李文英的脸色有些发白,他刚才真的以为要出大事了。

陈默看着那恢复平静的油面,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还是小看了这种土法工艺的危险性。

理论终究是理论,没有实践的支撑,就是空中楼阁。

“后生,别急。”

张大爷的声音沉稳如山,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熬油,跟打铁一个道理,得用耳朵听,用鼻子闻,不能光用眼看。”

他把火钳递给陈默。

“你来闻,你来判断什么时候最好。火,交给我。”

陈默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不再仅仅依赖视觉,而是将全部的感官都调动了起来。

他凑近瓦罐,仔细地分辨着桐油在不同温度下散发出的细微气味变化。

而张大爷,则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精准地驾驭着炉火这匹烈马。

陈默说:“火大了点,有焦味。”

张大爷便抽走一块炭。

陈默说:“温度不够,油还很涩。”

张大爷便添上一小块新炭。

一个成了【大脑】,负责下达最精确的指令。

一个成了【双手】,负责将指令完美地执行。

这个刚归队的大学生,和这个脾气最臭的老铁匠,在这小小的炉火前,达成了一种外人难以理解的、天衣无缝的默契。

周围的战士们,全都看呆了。

他们看着这一老一少,一个神情专注,一个动作沉稳,配合得行云流水。

那己经不是在熬油了。

那更像是一种神圣的、充满了仪式感的创作。

终于,当瓦罐里的桐油变得清亮,散发出一股纯粹而温润的油香时,陈默的眼睛亮了。

“就是现在!温度正好!”

他拿起一捆早就准备好的、搓得均匀结实的棉线引信,小心翼翼地,将其完全浸入了滚烫的桐油之中。

“咕嘟……咕嘟……”

一连串细密的气泡,从棉线中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像是在拼命地呼吸。

这是棉线里的空气和潮气,正在被滚烫的桐油彻底驱逐、取代。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这神奇的一幕。

首到再也没有一个气泡冒出,陈默才用铁丝弯成的钩子,将那捆被油浸得油光发亮、颜色变得更深的引信,缓缓地捞了出来,挂在旁边一根早就准备好的木杆上晾着。

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蜡封】。

陈默将那块珍贵的蜂蜡,放进另一个干净的瓦罐里,在炉火的余温下,慢慢将其融化成一汪淡黄色的、散发着甜香的液体。

他取下一根己经冷却下来,不再滴油的引信。

他捏着引信的中段,将一头,轻轻地、稳稳地,浸入了融化的蜂蜡之中。

然后迅速提起。

引信的末端,瞬间被包裹上了一层半透明的、光滑的蜡层。

就像是给它戴上了一顶严丝合缝的帽子。

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处理了另一端。

做完这一切,他还不放心,又用一根细小的木棍,蘸着蜡液,仔细地涂抹在引信与手榴弹盖连接的接口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漏气的缝隙。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他的动作,稳定,精准,充满了现代工业流水线上才有的严谨与规范。

当他放下手里这根引信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一根全新的引信,诞生了。

它静静地躺在一块干净的木板上,通体呈现出一种被桐油浸润后的深沉色泽,看起来坚韧而可靠。

它的两端,以及关键的接口处,都被一层淡黄色的蜂蜡完美地封固着,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一层柔和的光泽。

它不再是那根软塌塌、灰扑扑、看起来随时会断掉的棉线。

它像一件被精心打造过的工艺品,充满了原始而又致命的工业美感。

老王伸出手,想要去摸一下,却又在半空中停住了,生怕自己粗糙的手,弄坏了这件宝贝。

张大爷凑得最近,他几乎把脸贴了上去,死死地盯着那层完美的蜡封,喉结上下滚动,嘴里喃喃自语。

“乖乖……这下别说是潮气了,就是把它扔水里泡一天,也进不去一个水珠子啊……”

李文英推了推眼镜,他的手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他仿佛己经看到了,战士们在瓢泼大雨中,拉响一颗颗手榴弹,炸得鬼子人仰马翻的场景。

这哪里是一根引信。

这是战士们的命!是根据地的希望!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与震撼中时,陈默举起了这根凝聚了所有人智慧与汗水的“作品”。

他环视众人,声音清晰而有力。

“现在,火药和引信都有了。”

“是时候,把它们组合在一起,造出咱们自己的【争气弹】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AC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亮剑:我的黑科技军工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6AC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