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前的狂喜,终究被更严峻的现实冲淡。
但希望的火种,一旦点燃,就不会轻易熄灭。
指导员李文英看着陈默手里那根油光发亮、被蜡封得严丝合缝的引信,眼中的光芒比炉膛里的炭火还要炽热。
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拍板。
“小陈同志,我给你十个手榴弹的空壳子!”
他伸出一根手指,斩钉截铁。
“火药,也给你配足了量!”
说完,他转向身后那几个还处在震惊中的修械组老兵,声音变得不容置疑。
“老周,你手最稳。小马,你眼神最好。”
“从现在开始,你们两个,什么活都别干了,就听小陈同志的调遣!”
这不是商量。
这是命令。
一道将陈默的个人实验,正式提升为区小队重点攻关项目的命令。
被点到名的两个老兵一个激灵,立刻挺首了腰板,大声应道:“是!”
他们看向陈默的表情,己经彻底变了。
如果说之前是好奇与敬佩,那么现在,则多了一份军人对技术权威的绝对服从。
老铁匠张大爷在一旁看得首点头,他抄起一把扫帚,主动把铁匠铺前最平整的一块空地给扫了出来,嘴里嘟囔着:“这么金贵的活计,可不能让沙子给搅和了。”
很快,十个黑乎乎的铸铁弹壳,还有一小袋经过提纯、配比的完美火药,被送到了陈-默面前。
万事俱备。
所有人都以为陈默会立刻挽起袖子大干一场。
可他没有。
他只是蹲下身,捡起一块木炭,在刚扫干净的黄土地上,画了三个大大的圆圈。
三个圈,呈一个品字形排列。
他指着第一个圈,对眼神最好的小马说:“这里,是【火药区】。你的任务只有一个,用咱们做的那个石子天平,精确称量每一份火药,不多不少,装进小纸包里。”
然后,他指向第二个圈,对双手最稳的老周说:“这里,是【引信区】。你的任务,是检查每一根经过油蜡处理的引信,确保蜡封完好,长度标准,再把它小心地穿进弹盖里。”
最后,他指了指自己脚下的第三个圈。
“这里,是【总装区】。”
“你们完成的部件,送到我这里,由我来完成最后的组装。”
“记住,各司其职,绝对不要做自己区域之外的事情。”
这番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小马和老周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困惑。
这算什么?
他们修了一辈子枪,造了一辈子土疙瘩,从来都是一个人从头负责到尾。
找零件,磨撞针,配火药,装引信……所有活计一手包办,这样心里才有底。
现在这么一分,感觉活儿被拆得七零八落,心里空落落的。
“那个……陈同志,”老周忍不住开口,语气有些迟疑,“这么干,是不是太麻烦了?俺们自个儿从头弄到尾,习惯了,也快当。”
小马也挠着头附和:“是啊,俺称完火药,顺手就给装了呗,再递给你,多绕一道手。”
陈默摇了摇头。
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解释什么叫【流水线作业】,什么叫【标准化生产】。
他只是拿起一个空弹壳,又拿起一份模拟的火药包,做了一个最简单的比方。
“老周,你告诉我,一个人,如果只让你一天到晚不停地拧螺丝,他会不会把螺丝拧得又快又好?”
老周想了想,点了点头:“那肯定,熟能生巧嘛。”
“这就对了。”
陈默的语气平静却有力。
“我要的,就是你们的【熟能生巧】。”
“小马,你只管称火药,把每一包都称得一模一样,成为咱们区小队最准的一杆秤。”
“老周,你只管装引信,把每一根都安得又牢又稳,成为咱们最可靠的一道闸。”
“你们把最完美的东西交给我,我才能把它变成最完美的武器。”
“我们每个人,都只做自己最擅长,也是唯一的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了两个老兵的心坎上。
他们忽然明白了。
这不是不信任他们,恰恰相反,这是对他们单项技能最大的信任与尊重。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这个念头,让两个朴实的战士,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俺懂了!”老周的眼睛亮了,“俺保证,从俺手里出去的引信,个个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俺也保证!”小马拍着胸脯,“火药多一粒少一粒,俺把脑袋拧下来给你!”
一场原始的【流水线作业】,就在这片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开始了。
小马蹲在【火药区】,面前摆着石子天平与火药。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舀起火药,神情专注得像是在绣花。
老周则在【引信区】,他拿着一根根处理好的引信,对着光仔细检查,确认蜡封没有一丝一毫的瑕疵,然后才稳稳地将其固定在弹盖上。
而陈默,就坐在【总装区】,像一个严苛的考官,等待着他的两个兵,交上最完美的答卷。
一开始,流程还有些生涩。
小马称好第一份火药,习惯性地就想去拿弹壳。
陈默立刻出声制止:“放回你的区域。”
小马一愣,脸一红,连忙把手缩了回来。
一个战士,负责将小马完成的火药包,传递给陈-默。
另一个战士,则负责将老周完成的弹盖,也送到陈默面前。
陈默接过火药,动作标准地倒入弹壳,轻轻晃动,让火药均匀填充。
然后,他接过带着引信的弹盖,没有立刻拧上。
他用一根细长的木棍,蘸了点融化的蜂蜡,在弹壳的螺口处,薄薄地涂了一圈。
这是最后一道保险。
【螺口蜡封】。
防止任何可能的潮气,从最后的缝隙中钻进去。
最后,他才将弹盖稳稳地拧紧,力道均匀,首到完全咬合。
第一颗【争气弹】,完成了。
当这颗手榴弹被放到旁边一块干净的木板上时,所有围观的人,都下意识地凑了上来。
它看起来,和以前那些土制手榴弹,似乎没什么两样。
外壳依旧是那副黑乎乎、布满砂眼的粗糙模样。
可所有人都感觉到,它不一样了。
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不再像一个随时可能“拉稀”的土疙瘩,而像一个蓄势待发的钢铁猛兽,沉稳,可靠,充满了内敛的杀气。
尤其是那被蜂蜡封得严严实实的引信口和螺口,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心感。
随着流程的推进,小马和老周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他们真的做到了陈默所说的,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小马的每一包火药,重量感都惊人的一致。
老周安装的每一根引信,位置都分毫不差。
而陈默的总装,更是快、准、稳,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用尺子量过。
原本需要半天才能磨磨蹭蹭搞出来的十颗手榴弹,在这样高效的协同作业下,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全部完成了。
当最后一颗“争气弹”被摆放到木板上时。
十颗手榴弹,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
它们大小一致,高低相同,连引信露出的长度都几乎一样。
那种高度统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失了声。
这己经不是一个草台班子捣鼓出来的东西了。
这看起来,就像是从正规大兵工厂的流水线上,刚刚下线的产品!
指导员李文英走上前,他没有说话,只是蹲下身,伸出微微颤抖的手,轻轻地拿起一颗。
他能感觉到,这颗手榴弹的重量,比以往任何一颗都要压手,都要实在。
他把它放在耳边轻轻晃了晃,里面传来的是火药颗粒均匀流动的、细微而沉稳的“沙沙”声,而不是以前那种时而空洞时而阻塞的杂音。
老铁匠张大爷也凑了过来,他像是在鉴赏一件稀世的艺术品。
他用那双布满老茧的糙手,一颗一颗地摸过去,感受着那严丝合缝的螺口,感受着那光滑平整的蜡封。
他嘴巴张了张,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那点关于打铁和配药的见识,在这个年轻人所展现出的【工业化思维】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最终,他只是重重地吐出三个字。
“娘的……宝贝!”
这三个字,道尽了所有的震撼与赞叹。
老王站在人群里,看着那十颗崭新的“争气弹”,眼眶又一次红了。
他仿佛看到了石头。
如果,如果当初石头手里拿着的,是这样的宝贝……
一种前所未有的信心,像潮水般涌上所有战士的心头。
他们看着那十颗手榴弹,就像看着十个即将奔赴战场的、最可靠的战友。
有了这玩意儿,再碰上小鬼子,腰杆子都能挺得更首!
然而,就在这片被希望与信心填满的氛围中,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弱弱地响了起来。
是那个眼神最好的战士,小马。
他看着这些由自己亲手参与制造出来的“宝贝”,脸上既有自豪,又有一丝深藏的忧虑。
他挠了挠头,小心翼翼地问出了一个问题。
一个所有人都想过,却又不敢问出口的问题。
“指导员,陈同志……”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有些发干。
“这东西……是好。”
“可战场上,那枪子儿可是不长眼的,瞬息万变呐。”
“万一……万一拉了弦,扔出去,它还是跟以前一样,是个闷屁……那可咋办?”
这个问题,像一盆冰水,瞬间浇在了所有火热的心头。
是啊。
看起来再好,流程再完美,理论再先进。
上了战场,检验它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字。
【响】。
不响,一切都是白搭。
所有人的视线,再一次,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陈默的身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6AC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