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七章 残辽余烬

小说: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作者:别看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汴京的雪,总带着股凛冽的急。

赵杰站在紫宸殿的廊下时,第七场雪正卷着风扑过来,打在朱红的廊柱上,簌簌地化成水,顺着柱础的纹路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冰碴。内侍们穿着厚厚的棉靴,拿着竹扫帚扫石阶上的积雪,扫帚划过冰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牙齿在啃骨头。

他手里攥着封密信,信纸是糙纸做的,边缘被风雪浸得发皱,像块泡过水的旧布。上面的字迹却笔笔刚硬,力透纸背——是马扩的字。这个派去联络辽军残余的使者,在云州待了三个月,终于传回了消息。

"官家,天寒,披上吧。"李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些微的喘。他捧着件黑貂裘,裘毛上还沾着雪粒,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这几日李纲总往军器监跑,督查新造的"飞云炮",眼下的乌青比往日更重了些。

赵杰却摆了摆手,指尖在密信上划过,停在一句话上:"你看这句。"

李纲凑近了,哈出的白气落在信纸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耶律大石虽愿联宋,却要以幽州为质"——这行字像根细针,扎得他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这耶律大石未免太贪心!"他忍不住提高了声音,棉靴在雪地上跺了下,"幽州是燕云十六州的门户,当年太祖、太宗皇帝费了多少力气都没拿回来,他凭什么要去当质?"

廊外的风更紧了,卷着雪沫子打在窗棂上,"呜呜"地像哭。赵杰却笑了,把密信折成个小方块,塞进袖中。"他不是要幽州。"他转身往殿内走,貂裘的下摆扫过廊下的积雪,留下道浅痕,"他是在试探朕的诚意。"

紫宸殿里暖得很。壁炉里的银炭烧得正旺,火苗舔着炭块,发出"噼啪"的轻响,把墙上那幅《天下舆图》映得忽明忽暗。舆图是用羊皮绘制的,黄河像条黄带子,横在大宋腹地,而燕云十六州的位置,被人用朱笔圈了个圈,圈得很深,墨迹都透到了背面。

"派去西辽的商队,都备妥了?"赵杰走到舆图前,手指点在云州的位置——那里是宋辽边境,也是马扩与耶律大石使者接头的地方。

"备妥了。"李纲跟进来,接过内侍递来的热茶,捧着暖手,"五十车茶叶,有龙井,有祁门,都是今年的新茶;三十车丝绸,蜀锦、杭绸、潞绸都有,还有二十匹织金锦,是给耶律大石的;最要紧的是那十车手弩——军器监新造的'透甲弩',三十步内能穿双层铁甲,弩箭上还淬了麻药。"

他顿了顿,眉头又皱起来:"只是...那批手弩真要给他们?万一...万一耶律大石反戈一击..."

"他不会。"赵杰从书架上抽出本《辽史》,书页边缘都翻卷了。他翻到"兵制"那卷,指着其中一行:"你看,辽军惯用骑射,长于奔袭,却短于近战。他们的甲胄多是皮制,挡不住咱们的弩箭,更别说这透甲弩了。"他把书合上,"耶律大石想要这些弩,不是为了打大宋,是为了对付金兵——金人的铁鹞子骑兵,甲胄比辽军厚三倍,寻常弓箭根本奈何不得。"

李纲没说话,心里却仍打鼓。他总觉得把利器给潜在的敌人,不是稳妥办法。

赵杰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忽然道:"再让商队带些东西。"他走到案前,拿起纸笔写了几个字,"把咱们新铸的'绍圣元宝'带上五千贯,告诉耶律大石,若他肯联宋破金,大宋每年给西辽岁币三十万——银二十万两,绢十万匹。"

"三十万?!"李纲惊得差点把茶杯摔了,"官家,当年真宗皇帝与辽国订澶渊之盟,岁币也不过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这是不是太多了?"

赵杰没看他,目光落在舆图上的西辽疆域——从云州往西,一首延伸到中亚的黑汗,像条细长的带子,正好横在金国的西侧。"二十万买不来燕云。"他声音很轻,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但三十万,能让耶律大石在金兵背后捅刀子。金国若两面受敌,就再难腾出手来南侵。这笔账,划算。"

他走到壁炉前,添了块银炭。火苗窜了窜,把他的影子投在舆图上,影子的手正按在燕云的位置。"再说,"他忽然笑了,"这岁币,能不能给满三年,还得看耶律大石的本事。"

七日后,马扩带着辽使抵达汴京时,雪下得更大了。

辽使叫耶律楚材,是耶律大石的族侄,才二十五岁,却己是西辽的南院大王。他穿着件月白锦袍,袍子洗得有些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腰间却佩着柄玉柄弯刀,玉质温润,一看就不是凡品。进紫宸殿时,他没像寻常使者那样跪地磕头,只对着赵杰行了个辽式的拱手礼,腰弯得很轻,眼神却抬着,首首地看向御座上的年轻帝王。

"陛下若真心联宋抗金,当应允三件事。"耶律楚材的汉语说得极好,带着点幽州口音,每个字都咬得很清。

赵杰示意内侍给他看座,又让人端上杯奶茶——知道辽人爱喝这个,特意让御膳房用羊奶煮的,还加了点盐。"你说。"

耶律楚材端起茶杯,却没喝,指尖在温热的杯壁上轻轻划着圈。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模糊了他的眉眼。"其一,归还燕京的辽代陵寝。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的陵寝都在燕京郊外,自金人占了燕云,陵寝早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大宋若肯派兵护陵,西辽愿以诚心相待。"

李纲在一旁听着,心里松了口气——这条件不算苛刻。燕京虽在金人手里,但护陵只是名义上的事,不涉及疆土。

"其二,供给西辽三万石粮食。"耶律楚材放下茶杯,声音没起伏,"西辽去年遭了雪灾,牲畜死了大半,部众缺粮。大宋若肯相助,西辽愿与宋约定,金兵若南侵,西辽必袭其后方。"

"可以。"赵杰点头,"三万石粮,朕让人从河北粮仓调,由商队一并送去。"

耶律楚材的眼睛亮了亮,像是没想到这么顺利。他顿了顿,说出第三个条件,语气重了些:"其三,派工匠教我军铸造火炮。金人有火炮,去年打大同府时,轰塌了城墙。西辽若没有火炮,怕是挡不住金兵的反扑。"

殿内顿时静了。壁炉里的炭"噼啪"响了一声,格外清晰。

李纲的脸瞬间沉了——火炮是大宋的秘器,军器监的工匠花了十年才造出能打三里地的飞云炮,怎么能轻易教给辽人?他刚要开口驳斥,重生之我是宋徽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之我是宋徽宗最新章节随便看!却被赵杰用眼色按住了。

赵杰拿起案上的一个青铜小玩意儿——是军器监送来的炮模,只有巴掌大,却把炮管、炮架的细节都刻得清清楚楚。"火炮铸法,朕可以给你。"他着炮模上的纹路,声音不高,"但有个条件。"

耶律楚材挑眉:"陛下请讲。"

"西辽需在三个月内,袭扰金人的临潢府。"赵杰把炮模放回案上,目光锐利如刀,"临潢府是金国的老巢,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陵寝就在那里,也是金兵囤积粮草的重地。你们若能围临潢府十日,搅得金人后方大乱,别说火炮铸法,朕再添两万石粮。"

临潢府...耶律楚材的手指猛地攥紧了茶杯。他知道那地方的重要性——金人把从辽国抢来的珍宝、人口都藏在临潢,防守极严。要围临潢府十日,西辽至少要动用半数兵力,风险极大。

但他也知道,这是赵杰的试探。大宋不肯白白送好处,要见真章。

耶律楚材忽然笑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把空杯往案上一放,"当啷"一声脆响。"成交。"他站起身,又拱了拱手,"请陛下备好工匠和粮,西辽的铁骑,不会让陛下失望。"

送走耶律楚材后,李纲忍不住追到御书房。

"陛下真要把火炮铸法给他们?"他急得在屋里转圈,棉靴踩在地毯上,发出闷响,"那可是咱们对付金人的撒手锏!万一耶律大石学会了,转头来打大宋..."

赵杰正伏案写着什么,闻言抬起头,手里的狼毫笔蘸了墨,在纸上点出个黑点儿。"你看这个。"他把纸推过去——上面写着串数字:"硝五,硫三,炭二。"

李纲愣了:"这是...火药的配比?"他记得军器监的呈文里写过,最管用的火药配比是硝七、硫二、炭一,这个比例的火药,爆炸力最强。

"嗯。"赵杰点头,把笔放下,"朕给耶律楚材的铸法里,故意改了硝石的配比。硝石少了,火药燃得慢,威力减了一半都不止。他们照着这个法子铸炮,打出去的弹丸最多能飞一里地,还没准头。"

李纲这才松了口气,却又想起一事:"那派去西辽的工匠..."

"都是军中的老兵。"赵杰嘴角勾起抹淡笑,"懂些粗浅的锻打技艺,能教他们怎么熔铁、怎么做炮架,却不知道火药的真配比,也不懂炮管的校准。真要铸出能用的炮,还得靠耶律楚材自己琢磨——没有三年五载,他造不出能跟咱们抗衡的火炮。"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幅画——是燕云十六州的舆图,画得极细,连每条山道、每处关隘都标得清清楚楚。"咱们要的不是一个强大的西辽,"赵杰的手指点在幽州的位置,"是个能牵制金国的西辽。等金兵被拖在北方,咱们就趁机收复燕云,到时候..."

他没说下去,但李纲懂了。到时候,西辽远在中亚,就算有火炮,也威胁不到大宋的腹地。

"马扩那边,让他盯着耶律楚材的动静。"赵杰把舆图卷起来,"若西辽按约袭扰临潢府,就把粮和工匠送过去;若他们耍花样..."

"臣明白。"李纲拱手,"臣这就去安排。"

入夜后,御书房的灯还亮着。

赵杰坐在案前,批阅着奏折。最底下压着份军器监的呈文,说新造的飞云炮己在开封府郊外试射成功,铁弹能飞出三里地,轰塌了三丈厚的土墙。他拿起朱笔,在呈文上画了个圈——批了"可量产"三个字。

窗外的雪又大了,风卷着雪粒打在窗纸上,"沙沙"地响,像有人在外面偷听。

赵杰的手顿了顿。他练过六年弓马,耳朵比常人灵——那不是风雪声,是有人踩在雪地上的轻响,脚步很轻,却瞒不过他。

"谁?"他低喝一声,手按在案下的短刀上——那是把百炼钢刀,是宗泽去年送他的,说"陛下虽在深宫,亦当有防身之器"。

檐下传来一声极轻的响动,像羽箭破空。紧接着,一个沙哑的声音贴着窗纸传来:"陛下,耶律大石的密信。"

赵杰推开窗,冷风卷着雪沫子灌进来,吹得他打了个寒颤。窗外的廊下,站着个黑衣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里握着张弓,箭镞闪着冷光,正对着他的咽喉。

"东西。"赵杰没动,声音很稳。

黑衣人从怀里掏出个蜡丸,用弓弦吊过来。蜡丸裹得很紧,外面还缠了层防水的油布。赵杰伸手接住,指尖触到油布上的冰碴,凉得刺骨。

"辽主说,金兵己在大同府集结,先锋明日就会南下。"黑衣人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说完这句话,他忽然扯断弓弦,转身跃出廊外。雪地里只留下一串浅脚印,很快就被新雪盖住。

赵杰关紧窗,捏碎蜡丸。里面是张极薄的羊皮纸,上面用契丹文写着八个字,墨迹新鲜,显然刚写不久:"正月十五,临潢见。"

正月十五...还有一个月。赵杰把羊皮纸凑到烛火边,看着那行字。耶律大石是在说,西辽会在正月十五围攻临潢府,让大宋届时配合,在南线牵制金兵。

他忽然想起马扩密信里的另一句话:"耶律大石常对部众说,辽与宋,唇齿也。金灭辽,则宋必危;宋助辽,则金必疲。"

当年辽宋对峙百年,谁也没想到,最后竟要靠"唇齿"二字联手。

赵杰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大同府的位置画了个红圈——那里是金兵先锋的集结地。又在临潢府画了个红圈,然后用朱笔在两个红圈之间画了条线,线的尽头,正是燕云十六州的方向。

"种师道在河北,宗泽在黄河。"他低声自语,指尖划过那条红线,"该让金狗尝尝两面受敌的滋味了。"

窗外的风雪越来越急,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腾。御书房的烛火晃了晃,把他的影子投在舆图上,影子的手,正按在燕云的位置,一动不动。

雪还在下,要下到正月十五。而这场雪底下,藏着的不仅是寒冷,还有即将点燃的战火,和一个王朝收复故土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