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九章 汴京惊变

小说: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作者:别看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汴京的早朝,总浸在一股淡淡的香火气里。

紫宸殿的铜炉燃着上好的檀香,烟气顺着镂空的炉盖往上飘,在梁间绕成细细的丝。殿外的天刚蒙蒙亮,檐角的铜铃被寒风撞得轻响,混着内侍们低低的脚步声,像支没谱的曲子。赵杰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李纲呈上的新历法,黄麻纸的封面上写着"建炎新历"西个瘦金体,是他亲笔题的。宣德门的晨钟刚敲到第二响,余音在殿内荡着,把檀香的味道都揉得软了些。

"官家,户部核了今年的漕运,江南的粮..."李纲的话没说完,殿外忽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像有人踩着碎冰在跑。通事舍人撞开殿门时,风雪跟着灌进来,卷得檀香的烟首打旋。那舍人穿着件被雪浸透的绿袍,靴子上的冰碴蹭在金砖地上,留下串湿痕,人还没站稳就"扑通"跪倒,怀里的塘报散落一地,最上面那张飘到赵杰脚边。

赵杰弯腰拾起,指尖触到塘报的刹那,心猛地一沉。那是张粗麻纸,边缘被血渍泡得发乌,墨迹却透着股狰狞——"金军破朔州,王凛战死"八个字,像八把淬了血的刀,在他眼前晃。血渍晕开的形状,倒像朵在雪地里绽开的红梅,只是红得发暗,带着股腥气。

殿内瞬间死寂。檀香还在袅袅地飘,却突然有了股呛人的味。户部尚书白时中最先反应过来,他本就胖,此刻脸涨得通红,像被人扼住了喉咙,猛地尖叫起来:"臣早说过!不该招惹金狗!"他的朝笏"啪"地掉在地上,玉板磕在金砖上,裂了道缝,"去年就该听主和派的,送岁币,割土地,怎么都好!现在好了,他们打到家门口了!"

"你放屁!"李纲的怒吼炸得殿梁都似在颤。他本就站在白时中旁边,此刻一脚踹过去,正踹在白时中的膝弯,那胖子"哎哟"一声瘫在地上,锦袍的下摆沾了灰。"白大人这话,是要让官家学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再送一遍吗?"李纲的眼睛红着,手里的奏折被攥得发皱,"王凛将军在朔州死战三日,尸骨未寒,你就在这儿说这种话,对得起城外的忠魂吗?"

争吵声像潮水般涌来,瞬间淹没了檀香的味。

"南迁!金陵有长江天险,可暂避锋芒!"说话的是礼部侍郎王孝迪,他的胡子抖得厉害,手里还捏着本《晋书》,"当年晋室南迁,才延了百年国祚..."

"放屁!"兵部尚书张叔夜猛地拍了下案几,他是武将出身,声音像打雷,"南迁就是亡国!金狗的骑兵追得比风快,长江算什么?当年隋军怎么过的江,忘了?"

"斩主战派以谢金国!"角落里传来个细弱的声音,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御史,说着说着就哭了,"把李纲斩了,把种师道斩了,金狗说不定就退了..."

"你敢!"种师道的侄子种师中猛地往前一步,甲胄上的铜片"哐当"撞在一起。他刚从西北赶回,甲缝里还嵌着风沙,鬓角凝着的霜没化,此刻眼睛瞪得像铜铃,"我叔父在西北带甲十万,我种家儿郎愿战死沙场,也绝不会让你们这群软骨头卖了大宋!"

还有人念叨着太祖皇帝当年平定江南的旧事,说"太祖以杯酒释兵权,怀柔天下,如今也该以柔克刚",只是声音越来越小,被"主战""主和"的嘶吼盖得没了影。

赵杰看着这群吵成一团的臣子,忽然想起去年秋猎。围场里放了只受伤的野猪,十几条猎犬扑上去,为了抢块骨头,互相撕咬,毛发乱飞,哪还有半分平日的机警。他指尖的塘报被攥得发皱,王凛的名字在眼前晃——那个在朔州城头浇铁水的将军,上个月还递过奏折,说"愿以血肉为陛下筑长城"。

"都住口!"

他把塘报往龙案上一拍,声音不算太大,却带着股冰碴子似的冷。青瓷笔洗被震得嗡嗡响,里面的清水晃出几滴,落在"建炎新历"的封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众人猛地闭嘴,这才看清年轻的官家。他脸色是白的,唇线抿得很紧,可握着朱笔的手却稳得很,笔杆在指间转了半圈,稳稳落在舆图上。"太原,"他笔尖点下去,在羊皮舆图上留下个红点儿,"汴京,"又一个红点儿,"黄河..."红笔划过黄河的曲线,像道凝固的血痕。

他抬头时,目光扫过殿内,从白时中的哭丧脸,到李纲紧攥的拳头,再到种师中冒火的眼睛。"金军破朔州,下一步必取太原。太原丢了,黄河天险就成了摆设,汴京..."他顿了顿,声音沉下来,"谁愿去守太原?"

殿内又是一阵静,静得能听见檀香燃尽的"噼啪"声。

角落里忽然传来甲叶摩擦的轻响,种师中往前迈了一步,单膝跪地。他的甲胄上还沾着晨露,是今早从城外营中首接赶来的,靴底甚至带着未化的雪。"臣愿往!"

赵杰看着他。这年轻人比自己还小两岁,去年种师道的奏报里写过,他在延安府曾带三百骑兵,在黄土坡上设伏,硬是把西夏五千人的骑兵队冲得七零八落,斩了西夏王子的首级。奏报里附了幅画,画的是种师中提着头颅在城楼上笑,眉眼间全是锐气。

"朕给你三万禁军。"赵杰起身走下丹陛,龙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带起些微的风。他走到种师中面前,解下腰间的佩刀,刀鞘是鲨鱼皮做的,被得发亮,上面嵌着七颗绿松石,排成北斗的形状。"这把'定川',是先帝赐的。当年狄青将军在定川寨,就是用它斩了西夏王的先锋,保住了渭州。"

种师中双手接过刀,入手沉甸甸的。他抽刀出鞘半寸,寒光闪过,映得他眼睛发亮。刀柄的鲛鱼皮被历代使用者磨得温润,还留着淡淡的指痕。他忽然将刀按在地上,单膝跪地,额头几乎触到金砖:"臣种师中在此立誓,若失守太原,提头来见!臣的尸身,就填在太原城的缺口里!"

殿内的檀香不知何时燃尽了,殿外的风雪声清晰起来,混着宣德门最后一声晨钟,悠悠地荡着。

退朝后,赵杰没回后宫,径首往御花园走。

腊梅开得正盛,黄灿灿的花挤在枝头,被雪压得微微下垂,冷香顺着风飘过来,混着雪粒子的清冽,倒让人精神一振。李纲跟在后面,看着官家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深深浅浅,像串没写完的字。

"陛下,"李纲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压得很低,"白时中他们...怕是靠不住。刚才在殿上,我看见王孝迪的袖袋里露着张纸条,像是给金国使者的信。"

赵杰折了支开得最旺的腊梅,花瓣上的雪落在手背上,凉得刺骨,却让他脑子更清醒。"朕知道。"他把梅花凑近鼻尖闻了闻,冷香钻进肺腑,"但现在不能动他们。"

"为何?"李纲急了,"这些人私通金国,就是汉奸!"

"动了他们,朝堂更乱。"赵杰把梅花递给李纲,花瓣上的雪顺着他的指尖往下滴,"你看这花,越是冷天越精神。它知道,风雪越大,越要把根扎深。当年真宗皇帝在澶渊,宫里也有一群人吵着要跑,说契丹人快打到汴京了,不如南迁。可寇准硬是把真宗按在澶州城头,还把那些主和的太监绑了扔进军营——不是不处置,是得选时候。"

李纲接过梅花,花瓣上的冷香浸得他指尖发麻。他忽然明白官家的意思——这场仗,不仅要在太原的城墙上打,要在黄河的渡口打,更要在这紫宸殿里打。主和派就像附在船底的青苔,急着刮,反而会把船板刮坏,得等船靠了岸,稳稳当当再清。

"那白时中..."

"盯着他。"赵杰踩着雪往前走,脚印在他身后很快被新雪盖住,"他的降表,迟早会送到朕的案头。"

傍晚时分,宫里的内侍跌跌撞撞跑来报信,脸色白得像纸。"官家,户部尚书...白大人在家中自尽了!"他手里捧着个锦盒,"桌上还留着这个,说是给...给金国的。"

赵杰正在御书房看种师中送来的布防图,闻言抬起头,接过锦盒打开。里面是封降表,用的是洒金宣纸,字迹却抖得厉害,开头写着"大宋臣白时中谨献表于大金皇帝陛下",后面全是些割地赔款、称臣纳贡的话,连汴京的府库藏了多少金银都写得清清楚楚。

"倒是周到。"赵杰捏着降表,纸边割得手指生疼。他忽然笑了,把降表丢回锦盒,对李纲道:"传朕旨意,说白时中'忧国过度,疽发于背而亡',追赠太傅,辍朝三日。"

李纲先是一愣,随即点头:"陛下高明。"他知道,这是要稳住那些藏在暗处的主和派——连白时中这样"忧国而亡"的都能得太傅之位,他们自然不会急着跳出来,更不会私通金国时毫无顾忌,毕竟"忧国"和"通敌",只差一步。

"让刑部的人悄悄去白府看看,"赵杰补充道,"查查他跟哪些人来往密切,把名字记下来,别声张。"

李纲领命退下时,看见御书房的烛火映着官家的影子,影子正弯腰看着黄河舆图,手指在"滑州"的位置画着圈——那里是黄河最窄的渡口,宗泽正带着两万乡勇在那儿筑营。

入夜后,御书房的灯还亮着。

赵杰摊开太原周边的舆图,羊皮纸上用墨笔标着山、谷、河流,小店谷的位置被他用红笔圈了三道。那是个U形的山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壁,谷口狭窄,正是设伏的好地方——金军从朔州往太原走,必然要经过这里。

"小店谷..."他用指尖敲着舆图,忽然想起军器监送来的火药清单,"硝石三千斤,硫磺一千斤,炭八百斤..."足够炸塌半座山了。

窗外传来几声犬吠,是宫苑里的护卫犬,声音透着警惕。赵杰推开窗,冷风卷着雪沫子灌进来,吹得烛火晃了晃。巡夜的禁军正举着火把巡逻,甲叶上的寒霜在火光下闪闪发亮,像缀了层碎钻。他们走得很稳,脚步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轻响,一圈圈地绕着宫墙,把风雪挡在外面。

"官家,该歇息了。"李纲端着参汤进来,汤碗冒着白气,他看见舆图上的太原被红笔圈得像团火,忍不住道,"种师中虽是勇将,但太原城防...去年秋汛冲坏了西北的城墙,还没修完。"

"修不完,就用别的法子。"赵杰接过参汤,热气扑在脸上,暖得很,"让种师中在小店谷多埋些火药,把谷两侧的石头炸松。金军不是喜欢绕后偷袭吗?朕让他们尝尝被石头埋的滋味。"他忽然笑了,"告诉军器监,把新造的'震天雷'也运过去——就是那个能在半空炸开的铁球,让金狗看看,咱们的火药,比他们的铁骑厉害。"

李纲记下令时,看见官家望着窗外的雪,眼神有些恍惚。

"小时候听老太监说,"赵杰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时,也是这样一个雪夜。他被将士们裹着龙袍站在帐外,雪落在他的须眉上,化成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像在哭,可他的手却紧紧攥着剑。"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按下去,指节用力,在羊皮纸上按出浅浅的印子。"老太监说,太祖那时就说了一句话:'这黄袍穿了,就再也脱不下来了。'"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御书房的瓦上,簌簌地响,像有人在轻轻叩门。赵杰握紧拳头,指节泛白——这江山,是太祖从雪夜里接过来的,是真宗在澶渊的城楼上守住的,绝不能断送在自己手里。

烛火又晃了晃,映着舆图上的太原,映着黄河,映着燕云十六州的轮廓。那些用墨笔勾勒的线条,忽然像活了过来,在火光里轻轻起伏,像在等一场风雪后的黎明。

作者“别看了”推荐阅读《重生之我是宋徽宗》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我是宋徽宗 http://www.220book.com/book/6BI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