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部:17~18章梅下承影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七章:梅下承影

秋深时,边羽收到封来自关外的信,是位曾与他一同在黑市混过的镖师写的。信里说,当年打断他手臂的那个络腮胡镖师,在一次护送中遇了险,临死前托人带句话:“欠边羽的,下辈子还。”

“不必还了。”边羽把信烧在梅树下,火星在暮色里跳了跳,“都过去了。”

苏雨看着他映在火光里的侧脸,想起他左臂那道狰狞的疤——这些年虽淡了些,却总在阴雨天隐隐作痛。她从药箱里拿出林伯配的药膏,轻轻涂在他臂上:“林伯说,这药膏加了关外的雪莲花,能去根。”

边羽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熨贴着她的指尖:“其实早不疼了,是你总记挂着。”

夜里,阿林抱着画册来找他们,指着新画的一页:“先生说,这幅《雨巷归燕图》可以送去参加京城的画展。”画里是雨巷斋的全貌,屋檐下挂着风铃,梅树下有两个孩子追逐,药铺的幌子在风里摇晃,角落里还藏着个小小的墓碑,碑前有束淡淡的梅花。

“画得真好。”苏雨摸着女儿的头,看见画的角落有行小字:“万物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画展那天,阿林的画得了奖。颁奖的老画师看着画,突然问:“这梅树下的影子,怎么有三道?”

阿林笑了笑:“是娘亲、爹爹,还有……另一个想回家的人。”

台下的柳婆婆擦了擦眼角,柳月(林微)的诗稿被她刻成了木牌,挂在画展的角落,有人驻足读着“愿做寻常女子”的句子,轻声叹息。

边羽看着苏雨和孩子们在画前合影,突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雨夜,他在“听潮楼”递给她一杯梅子酒。那时怎会想到,这杯酒会酿成往后漫长的岁月,醉了时光,暖了余生。

第十八章:雨巷无终

又是一年梅雨季,雨巷斋的木招牌被雨水浸得发亮,新添的“边羽画坊”和“苏记药庐”并排而立,像串写在雨巷里的诗。

苏雨的小儿子己经能背出《南华经》的句子,总缠着阿林要学画梅,兄妹俩趴在案上涂鸦,墨汁溅了满身,惹得苏雨又气又笑。

边羽坐在廊下,左手握着狼毫笔,正在画一幅《全家福》。画里的苏雨低头修复古籍,发间别着他送的梅花簪;苏风在药铺门口给人诊脉,医铃在风中轻晃;阿林牵着弟弟的手,站在梅树下,手里举着那枚拼好的玉牌。

“少了个人。”苏雨走过来,指着画的角落,“林伯呢?”

边羽笑着添上几笔:“他在药炉前熬药呢,你看这烟,得画得再淡些。”

雨停时,老管家带着个年轻人来拜访,是当年顾府的旧仆,手里捧着个紫檀木盒:“这是顾大人临终前托我保管的,说等苏家安稳了,再送来。”

盒子里是半块玉佩,与边羽脖子上的那块能拼出完整的“苏羽”二字,还有张字条,是顾晏的笔迹,却没了往日的凌厉:“当年欠苏家的,欠边家的,唯此玉可抵。愿你们……不似我,困于执念。”

苏雨把玉佩放在案上,与那两块“苏”“羽”玉佩并排,三块玉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三颗终于靠岸的心。

暮色渐浓,雨巷里亮起灯笼,光晕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铺开,像条温暖的河。苏雨看着院里嬉闹的孩子,看着廊下作画的边羽,远处药铺传来苏风与柳婆婆的谈笑声,突然觉得,最好的故事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这样寻常的夜晚——有雨,有灯,有彼此。

边羽放下画笔,从背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在想什么?”

“在想,我们的故事,该写到哪一页了。”

他低头,吻了吻她的发:“写不完的。”

窗外的梅树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那些藏在墨痕里的过往,那些落在雨巷里的回声,终究都化作了时光里的寻常日子,一页页,写着没有结局的温暖。

就像这江南的雨,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却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润了草木,暖了人心。

甜弦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