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7.8章砚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六章 砚语

“砚边雨”茶馆开张那天,又是一场梅雨季的雨。

温麦系着蓝布围裙,正把新沏的龙井倒进青瓷杯,檐角的雨珠顺着瓦当滴下来,在青石板上敲出“嗒嗒”的节奏,倒像是在为这开张的日子打拍子。砚深堂站在柜台后,手里拿着块细砂纸,正打磨一方新雕的砚台,石质是龙尾山的黄鱼子石,砚池里雕着片小小的荷叶,雨珠落在上面,竟像真的在叶上打滚。

“听说了吗?周虎那伙人被判了刑,还牵扯出好几桩旧案呢。”常来的老街坊李伯捧着茶杯,嗓门洪亮,“多亏了你们找到的矿图和日记,不然那些冤屈还不知道要埋多久。”

温麦笑着递上一碟刚烤的桃酥:“都是祖辈们留下的念想在帮忙。”她这话没说谎——自从矿洞回来后,那对合璧砚总有些奇妙的变化:每逢雨天,砚池里会自动凝出一层薄墨,石纹里的莲花会慢慢舒展,像是在诉说什么。

砚深堂放下砂纸,把磨好的砚台推到温麦面前:“给你的。”砚边刻着行小字:“雨落时,茶温,人在。”

温麦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抚过那行字,石质的凉混着他指尖的温度,暖得恰到好处。她忽然想起奶奶临终前塞给她的那支断簪,现在被她用金箔补好了,就插在柜台的青瓷瓶里,簪头的莲花正对着那对合璧砚,像是在呼应。

傍晚时分,雨下得大了些。茶馆里来了个陌生的客人,穿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抱着个旧布包,眼神有些局促。他盯着墙上的砚台拓片看了半晌,才走到柜台前,声音发颤:“请问……你们认识沈砚秋先生吗?”

砚深堂抬头,见他包上绣着朵褪色的莲花,心里一动:“您是?”

“我是沈老莲的孙子,沈念莲。”男人解开布包,露出个巴掌大的莲形锁,锁身上刻着“穗”字,“我爷爷临终前说,若遇沈家、温家后人,就把这个交出去,说里面藏着‘她’的消息。”

“她?”温麦想起日记里的“穗娘”,也就是自己的奶奶。

沈念莲点头,把莲形锁放在桌上:“我爷爷说,当年他把温穗女士藏在乡下,周明远的人追来时,是沈、温二位先生引开了他们。后来温女士生下个女儿,就是您的母亲,我爷爷怕周家人报复,一首没敢让你们相认。”他指着锁芯,“这里面是温女士当年的书信,还有……一张全家福。”

砚深堂取来那对合璧砚,将砚边的莲花纹对准锁孔。“咔哒”一声,锁开了。里面果然有叠泛黄的信,最上面是张黑白照片:沈砚秋、温敬之站在两侧,中间的温穗抱着个襁褓,三人笑得灿烂,背景正是龙尾山的砚矿洞口。

温麦看着照片里奶奶年轻的模样,眼眶突然红了。原来奶奶当年不是失踪,是为了保护孩子才隐姓埋名;原来她和砚深堂的缘分,早在祖辈的镜头里就写好了。

沈念莲看着他们,忽然笑了:“我爷爷说,这锁要等两砚合璧才能开,就像有些缘分,要等几十年的雨,才能浇开。”

雨还在下,敲得茶馆的木窗噼啪响。砚深堂拿起那方新雕的荷叶砚,往砚池里滴了滴雨水,用墨锭轻轻研磨。墨香混着茶香在屋里弥漫开来,温麦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场雨,这方砚,还有身边的人,都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第七章 雨忆

入秋后,雨少了些,甜弦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却多了层薄雾。

温麦和砚深堂沿着龙尾山的山路往上走,手里提着祭品——是按沈砚秋日记里的记载准备的:一锭松烟墨,一壶新茶,还有块刚出炉的桂花糕。今天是沈砚秋和温敬之的忌日,两人约定要去矿洞外的那棵老松树下祭拜。

山路两旁的野菊开得正盛,黄灿灿的,像撒了一路的碎金。温麦踩着露水往前走,忽然被块凸起的石头绊了下,砚深堂眼疾手快地扶住她,指尖触到她手腕上的银镯子——是他前几天用龙尾山的银矿亲手打的,上面錾着两朵并蒂莲。

“小心点。”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这山路和当年一样,还是这么调皮。”

温麦拍了拍胸口:“谁让你总说‘矿洞的路会认人’,我这不是在跟它打招呼嘛。”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到了矿洞外。老松树比照片里长得更粗了,树干上还能看见当年沈砚秋刻的莲花,只是被岁月磨得浅了些。温麦把祭品摆好,刚想说话,却见砚深堂从包里拿出那对合璧砚,放在树下的青石上。

奇怪的事发生了——阳光透过薄雾落在砚台上,石纹里的莲花突然转动起来,砚池里竟慢慢浮出片影像:年轻的沈砚秋和温敬之坐在松树下,正对着矿洞的方向喝酒,温穗坐在旁边,手里绣着块莲纹帕子。

“等这矿洞安全了,咱们就把它捐给国家。”温敬之喝了口酒,声音洪亮,“让天下人都能用上龙尾山的好砚。”

沈砚秋点头,往温穗手里塞了块桂花糕:“阿穗,到时候咱们就在洞口开家茶馆,下雨时听雨声,晴天时看山景,好不好?”

温穗笑着点头,帕子上的莲花绣得愈发鲜活。

影像渐渐淡去,砚池里的水纹却还在轻轻晃动。温麦忽然明白,为什么祖辈们对这矿洞、这砚台如此执着——他们守护的从来不是财富,是心里的光,是想留给后人的温暖。

下山时,温麦捡了片落在砚台上的枫叶,夹进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笔记本的第一页,是她抄录的沈砚秋日记里的话:“雨会停,砚会老,但心里的念想,能像龙尾山的石头,存上千年。”

第八章 砚传

又是一年梅雨季,“砚边雨”茶馆里多了个小小的身影。

三岁的沈温砚正趴在柜台前,用支小狼毫在砚深堂特制的小砚台上乱涂,墨汁沾得满脸都是,像只小花猫。温麦拿着湿巾走过来,想给他擦脸,小家伙却举着毛笔喊:“娘,你看!像不像爷爷画的莲花?”

砚深堂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块新雕的砚台,砚边刻着三个小字:“砚传之”。他把小家伙抱起来,在他脸上亲了口,胡子扎得孩子咯咯笑:“等你再大点,爹教你雕砚,让你知道咱们家的砚,能记住多少故事。”

窗外的雨还在下,檐角的铜铃被风吹得叮铃响。温麦看着父子俩的身影,又看了看墙上那对合璧砚的拓片,忽然觉得,所谓传承,或许就是这样:一方砚,一场雨,几代人,把心里的念想刻进石头里,让它随着雨落,伴着时光,慢慢流淌下去。

柜台的青瓷瓶里,那支补好的银簪还在,阳光透过雨帘落在上面,折射出细碎的光,像撒在砚池里的星子。温麦拿起那对合璧砚,往砚池里滴了滴雨水,墨香在空气里弥漫开来,她仿佛听见祖辈们在说:

“你看,雨还在下,故事还在继续呢。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