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砚上月光
中秋的雨来得缠绵,淅淅沥沥打了整天,到夜里却突然停了。一轮圆月从云里钻出来,把“砚边雨”茶馆的小院照得像铺了层银霜。
温麦端着两盏桂花酒坐在院里的石桌旁,砚深堂正蹲在廊下,用软布细细擦拭那对合璧砚。月光落在砚台上,石纹里的莲花像是浸了水,泛着莹润的光,连砚边的缺口都显得温柔起来。
“在看什么?”温麦往他手边推了推酒杯,酒液晃出细碎的光。
砚深堂抬头,月光落在他眼底,像盛了半池星光:“在看这砚台的缺口。”他指尖划过两砚相接的缝隙,“你说,当年祖父他们把砚台掰开时,是不是也像我们这样,盼着有一天能再拼起来?”
温麦想起奶奶留下的那本旧相册,最后一页夹着的两张车票,日期是民国三十六年的中秋,终点是龙尾山。想必那时的他们,也曾盼着在这样的月夜,共赴一场砚边的约定。
她拿起酒杯,和他的轻轻一碰:“现在不是拼起来了吗?”
砚深堂笑了,接过她的杯,仰头饮尽。酒液带着桂花的甜,滑过喉咙时,却像有股温热的情绪漫上来。他忽然起身,从屋里抱来个木盒,打开时,里面是方新雕的砚台——砚池是轮圆月,月边刻着两只依偎的燕子,燕尾处缠着细细的莲纹。
“给你的。”他把砚台推到她面前,耳根微微发红,“刻了三个月,总觉得不够好。”
温麦的指尖抚过砚台的边缘,石质被打磨得光滑,却能摸到刻刀留下的细碎痕迹,像他藏在心里没说出口的话。她忽然想起第一次见他时,他站在雨里,怀里抱着木盒,眼神执拗得像要把几十年的光阴都看穿。
“很好。”她轻声说,眼眶有些发热,“比‘听雨’还好。”
砚深堂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两人都没说话,只听着院外的虫鸣,看着月光在砚台上慢慢移动,像在丈量岁月的长度。
过了许久,温麦忽然指着合璧砚说:“你看。”
月光移到两砚相接的缝隙处,那里竟浮出层淡淡的光晕,光晕里,沈砚秋和温敬之正坐在月下研墨,温穗站在旁边,手里的团扇轻轻摇着,扇面上的莲花在风里微微晃动。三人的笑声穿过时光,混着此刻的虫鸣,竟像从未走远。
“他们在看我们呢。”砚深堂低头,鼻尖蹭过她的发梢,带着桂花酒的香气,“就像我们在看他们。”
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砚边雨本故事写给旧物一点生命力最新章节随便看!温麦靠在他肩上,看着砚台上的月光,忽然觉得,所谓缘分,或许就是这样。上一辈的遗憾,这一辈的圆满,都藏在一方砚里,一场雨里,一轮月光里。
夜深时,砚深堂把那方新砚台放进博古架,摆在合璧砚的旁边。月光透过窗棂,在三方砚台上铺展开,像给它们盖上了层薄薄的纱。温麦看着那片光晕,忽然想起沈砚秋日记里的最后一句:
“雨停月出时,砚边人未散。”
第十二章 莲开并蒂
来年开春,温麦的肚子渐渐显了形。砚深堂把茶馆的事托付给沈念莲,天天陪着她往老宅跑,翻找奶奶留下的旧物,想给孩子寻点有念想的东西。
在樟木箱最底层,他们发现了个蓝布包裹,打开时,里面是件小小的莲纹肚兜,针脚细密,边角却磨得发白。旁边还有张泛黄的纸条,是温穗的字迹:“若生女儿,便叫莲安;若生儿子,便叫砚安。愿他(她)一生安稳,如莲绽,似砚坚。”
“莲安,砚安。”温麦摸着肚兜上的莲花,轻声念着,“奶奶早就取好名字了。”
砚深堂把肚兜轻轻叠好,放进新做的小被褥里:“那就都记下。若是女儿,就叫沈莲安;若是儿子,就叫沈砚安。”
说话间,窗外飘起细雨,落在窗台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合璧砚放在窗下的案上,此刻忽然轻轻颤动,砚池里的水纹聚成朵并蒂莲,莲心处浮出行小字:“雨润莲开,生生不息。”
温麦忽然觉得肚子里的小家伙踢了一下,像是在回应这方砚的祝福。她握住砚深堂的手,两人相视而笑,眼里的温柔漫出来,像窗外的雨,无声无息,却浸润了所有时光。
雨停时,阳光穿过云层,照在合璧砚上。石纹里的莲花彻底舒展开,露出藏在花心的两颗小小的莲子,像两颗心,紧紧挨在一起。
砚深堂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你看,连砚台都知道,我们会有个圆满的家。”
温麦笑着点头,指尖划过砚台的边缘,那里的刻痕被岁月磨得温润,却牢牢记住了每一场雨,每一次重逢,每一段藏在石纹里的深情。
而院外的青石板上,沈温砚正蹲在雨洼边,用小树枝画着莲花,嘴里念念有词:“妹妹要像莲花开,弟弟要像砚台坚……”
雨又开始下了,细细的,软软的,打在孩子的发梢,打在窗下的砚台,打在相握的手上,像一首写不完的诗,温柔地,漫过了岁月的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6C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