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纱帐的玉米秆己经齐腰高,风一吹,叶子“哗啦啦”响得像翻书。
陈青云蹲在地里,手里捏着株刚抽穗的荞麦,穗子沉甸甸的,泛着浅褐色的光。
周大勇一瘸一拐地走过来,左腿的伤还没好利索,裤腿上缠着的绷带被露水浸得发潮。
“团长,你看这荞麦,再过半个月就能收了。”周大勇往地上啐了口唾沫,蹲下来扒拉着土里的杂草,“俺老家说‘荞麦三收’,这茬收了,还能再种一茬,够咱军民吃一阵子了。”
陈青云点点头,把荞麦穗子轻轻放回原处:“让老乡们别光顾着收荞麦,玉米也得看着点。这青纱帐是咱的屏障,秆子长得越壮,鬼子越不敢往里钻。”
远处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是王铁山带着战士们在窑厂后面建“兵工厂”。
几块废弃的铁轨被架在石头上,烧得通红,一个战士正用大锤往下砸,火花溅在地上,像撒了把星星。
“走,去看看铁山那边。”陈青云拍了拍手上的土,往窑厂后面走。
周大勇跟在后面,左腿一深一浅,却走得飞快,像是怕被落下。
“兵工厂”的棚子是用玉米秆搭的,顶上盖着茅草,里面摆着十几个土灶,每个灶上都架着铁锅,锅里煮着融化的铅块。
王铁山光着膀子,浑身是汗,正用钳子夹着块烧红的铁板,往模具里按,铁板遇冷,“滋啦”一声冒起白烟。
“团长来了!”王铁山看见陈青云,赶紧放下钳子,用布擦了擦手上的灰,“你看这土枪,俺们试了两回,能打五十步远,比鬼子的三八大盖差不了多少!”
陈青云拿起把刚做好的土枪,枪身是用硬木削的,枪管是无缝钢管,是从鬼子炸毁的汽车上拆下来的。
他把枪举到眼前,瞄准远处的树,扳机扣下去,“砰”的一声,子弹打在树干上,溅起片木屑。
“好枪!”陈青云笑着把枪递回去,“让战士们多练瞄准,别到时候打不准鬼子,倒浪费了子弹。”
“放心!”王铁山拍着胸脯,“俺每天让他们对着玉米秆练,谁打偏了,就罚他多劈十捆柴。昨天小石头还跟俺叫板,说要跟俺比谁打得准,结果三枪都打偏了,正蹲在那儿劈柴呢。”
说话间,小石头扛着捆柴走过来,脸涨得通红,看见陈青云和周大勇,赶紧低下头:“团长,周营长。”
周大勇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咋?输了不服气?等你伤好了,俺陪你比,保证让你输得口服心服。”
小石头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光:“真的?周营长可别骗俺!俺现在每天练瞄准,下次肯定能赢!”
“俺啥时候骗过你?”周大勇揉了揉他的头,“不过你得先把柴劈完,不然铁山哥可不让你走。”
小石头赶紧扛着柴往灶房走,脚步都轻快了不少。
张寡妇这时提着个竹篮过来,篮子里装着刚烙好的饼,还冒着热气。
“大家歇会儿,吃点饼垫垫肚子。”她把饼分给战士们,最后递给陈青云一张,“团长,这饼里放了荞麦面,香得很,你尝尝。”
陈青云接过饼,咬了一口,荞麦的香味混着麦香,在嘴里散开。
“好吃!”他赞道,“比城里的点心还好吃。”
张寡妇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好吃就多吃点。俺们妇女队还蒸了红薯,等会儿给你们送过来。对了,俺们还捡了不少废铁,都放那边了,铁血抗战:太行烽火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抗战:太行烽火最新章节随便看!你们看看能不能用。”
陈青云往她指的方向看,角落里堆着一堆废铁,有日军的头盔、刺刀,还有破锅烂盆。
“能用!”王铁山走过去,拿起个破铁锅,“这锅能熔铅,做子弹正好。”
张寡妇又从篮子里拿出本线装书,递给陈青云:“这是俺从家里找出来的,上面有不少草药的图,俺想着你们打仗受伤了,或许能用得上。”
陈青云接过书,封面上写着“本草纲目”西个字,纸页己经泛黄,却保存得很完好。
“多谢你了,张大姐。”他把书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等忙完了,俺让郎中看看,说不定能配出更好的伤药。”
太阳升到头顶时,陈青云召集各营干部和老乡代表,在窑厂的空地上开会。
他手里拿着本用麻纸订的册子,封面上写着“青纱帐游击战手册”几个字,是他用毛笔写的,字迹工整有力。
“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想跟大家说说这游击战的打法。”陈青云把册子翻开,里面画着各种陷阱的图,还有地形分析,“咱跟鬼子比,人少枪少,不能跟他们硬拼,得用巧劲。比如这青纱帐,就是咱的优势,鬼子进来了,就像瞎了眼,咱想打就打,想走就走。”
周大勇站起来,指着册子上的陷阱图:“俺补充两句。上次在西坡,俺们用削尖的玉米秆做‘绊马索’,把鬼子引进沼泽地,没费多少力气就把他们全歼了。这就是陷阱的好处,不费子弹,还能大量杀伤鬼子。”
王铁山也站起来:“还有这土炮,俺们用铁桶填炸药和碎石,威力不比鬼子的迫击炮差。下次鬼子再来,俺们就用土炮轰他们,让他们知道咱的厉害。”
老乡们也纷纷发言,有的说可以在青纱帐里挖地道,有的说可以用稻草人伪装成士兵,迷惑鬼子。
陈青云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在册子上记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会议结束后,战士们和老乡们都行动起来,有的去挖地道,有的去制作陷阱,有的去练习瞄准,整个窑厂都忙碌了起来。
陈青云站在窑厂的最高处,望着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玉米秆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无数个绿色的战士,守护着这片土地。
周大勇走过来,递给陈青云一壶水:“团长,你看这青纱帐,长得多好。等玉米熟了,咱就打回长治,把鬼子赶出去。”
陈青云接过水壶,喝了一口,水是凉的,却浇不灭心里的热火。
“会的,”他望着远处的太行山,声音坚定,“总有一天,咱要把鬼子赶出山西,赶出中国,让乡亲们过上安稳日子。”
张寡妇带着妇女们在地里摘荞麦,孩子们在旁边追逐打闹,笑声在青纱帐里回荡。
李根生蹲在李大爷的坟前,手里拿着刚抽穗的荞麦,轻声说:“爹,你看,荞麦快熟了,玉米也长得好。俺们现在有枪有炮,还有这么多乡亲帮忙,肯定能把鬼子赶出去,你就放心吧。”
夕阳西下,把青纱帐染成了金黄色。
陈青云和战士们、老乡们坐在地里,吃着刚烙好的饼,聊着天。
周大勇说起小时候在老家种地的事,王铁山说起当兵前在铁匠铺当学徒的经历,张寡妇说起以前跟丈夫一起赶集的日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眼里充满了希望。
“夜深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陈青云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明天还有很多事要做,得养足精神。”
战士们和老乡们纷纷站起来,往窑厂走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6DV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