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风总算带了点凉意,西合院的槐树下,每天傍晚都聚着一群人择菜聊天。自从聋老太的五保户证明下来,“聋老太给红军送过草鞋”的说法,就成了院里最热闹的话题——这事是易中海传出来的,说得有鼻子有眼,连聋老太当年“连夜纳鞋底、走了几十里路”的细节都编得活灵活现。
“你们是不知道,”易中海蹲在墙根,手里攥着烟袋锅,故意压低声音,像是在说什么机密,“老太年轻的时候,脚虽然小,可利索着呢!红军过咱这附近,她连夜纳了两双草鞋,走了大半夜送到河边,人家红军还跟她道谢了!”
阎阜贵手里的针线顿了顿,眼里满是惊讶:“真的?那老太可是老革命了!难怪街道办特意给她办五保户,原来是有这层关系!”
刘海中也跟着点头,语气里带着点讨好:“可不是嘛!老太这是深藏不露啊!以后咱可得多照顾照顾她,别让她受了委屈。”
贾张氏坐在旁边,手里的麻绳搓得“咯吱”响,嘴里却嘟囔着:“以前咋没听说过?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街道办来了才说,别是编的吧?”
这话一出,院里瞬间安静了。易中海脸色沉了沉,瞥了贾张氏一眼:“你懂啥?以前说这个有啥用?军委会忙得很,哪有空管这些?现在赵主任来了,人家是街道办的,懂政策,查了档案才认出来的!你要是不信,去街道办问啊!”
贾张氏被噎了一下,却没服软:“问就问!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有这事!”
第二天一早,贾张氏还真揣着个空篮子,绕到胡同口的街道办。赵主任正在整理文件,见她进来,抬头问:“大姐,有啥事?”
“赵主任,我想问下,院里的聋老太,真是给红军送过草鞋?”贾张氏把篮子往桌上一放,语气带着点质疑,“以前没听说过,咋突然就成了‘老革命’了?”
赵主任放下笔,脸上没什么表情,语气却很肯定:“大姐,这事我们查过了,有相关记录。聋老太年轻的时候确实支援过红军,送过物资,虽然没有书面证明,但有知情人作证,手续没问题,五保户是合规办理的。”
贾张氏愣了愣——她以为赵主任会含糊其辞,没想到这么肯定。她还想再问,赵主任却拿起文件,说:“要是没别的事,我还有工作要忙,您先回吧。”
从街道办出来,贾张氏心里的疑惑散了大半。回到院里,她没敢再嘟囔,反而凑到聋老太身边,假惺惺地说:“老太,您真是有福气,当年帮过红军,现在街道办都照顾您!”
聋老太没说话,只是淡淡点了点头,手里的银镯子轻轻晃了晃——她知道,赵主任这是在帮她圆谎,也帮自己藏住身份。
这下,院里没人再质疑了。阎阜贵每次路过聋老太家门口,都会特意问一句“老太,要不要帮忙劈柴”;刘海中更是把家里的旧棉袄送了过去,说“冬天冷,您穿着暖和”;就连以前总跟聋老太拌嘴的二大妈,也时不时送碗热粥过来。
易中海看着这一幕,心里乐开了花——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现在聋老太成了“老革命”,院里人都敬重她,而他是“帮老太办五保户的人”,自然也跟着有了威信。以后院里有啥矛盾,他再以“尊重老革命”的名义调解,没人会不服。
只有李凡,坐在屋里听着院里的热闹,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翻着手里的历史课本,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四合院,开局识破易中海阴谋 上面写着“红军长征主要路线为西南、西北方向,未经过北平(1949年改称北京)”——红军都没来过西九城,聋老太一个裹着三寸金莲的老太太,去哪给红军送草鞋?
他想起那天赵主任登记时,聋老太和赵主任之间异样的眼神,又想起易中海急于帮聋老太办五保户的样子,心里早就猜透了大半:易中海是想借着聋老太的“身份”控制西合院,而聋老太,是想借着五保户的名头,在这院里安稳立足,还能靠着赵主任的“照顾”,藏住自己的过去。
“凡哥哥,你笑啥?”雨水趴在旁边看小人书,见他笑,好奇地问。
“没笑啥。”李凡摸了摸她的头,把历史课本合起来,“看书吧,别管外面的事。”
他没打算揭穿——现在揭穿了,易中海和聋老太肯定会记恨他,还会在院里散布他的闲话。倒不如先忍着,等以后有机会,这“草鞋故事”的雷,迟早会自己爆。到时候,易中海的威信会彻底垮掉,聋老太的身份也会露馅,院里的人自然会看清真相。
何雨柱也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劲,却没往深了想。他只知道,聋老太无儿无女,有了五保户的补助,日子能好过点,至于“送草鞋”的事,真假都无所谓,只要院里别再吵吵闹闹就行。
这天晚上,易中海又去了聋老太家,手里拎着块新布:“老太,这布是我托人买的,您做件新褂子,秋天穿正好。现在院里人都敬重您,您以后要是有啥吩咐,跟我说就行。”
聋老太接过布,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块钱,递给易中海——算是给他的“跑腿费”。易中海假意推辞了两下,还是收下了,心里盘算着:以后多帮聋老太办点事,等她跟赵主任熟了,说不定能帮自己在街道办谋个差事。
屋里的灯光昏黄,映着两人各怀心思的脸。窗外,李凡正趴在桌上画机械图纸,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线条。他知道,易中海和聋老太的算盘打得再精,也瞒不过时间——就像他画的齿轮,只要找准了传动比,再复杂的结构,也能看清里面的门道。
日子一天天过去,“聋老太是老革命”的说法,渐渐成了西合院的共识。有人路过她家门口,会特意放慢脚步;孩子们玩闹时,也会被家长叮嘱“别吵着老太”。而易中海,也借着这股势头,重新组织院里扫街、分煤,虽然有人不情愿,但看着聋老太的面子,也都答应了。
只有李凡,每次看到易中海在院里“指挥”大家干活,看到聋老太坐在门口接受大家的敬重,都会默默记下——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让真相浮出水面的机会。他相信,假的永远是假的,就像那没经过西九城的红军,和那双不存在的草鞋,迟早会被人想起,会被人戳破。
深秋的槐叶开始飘落,落在西合院的石板路上,铺了薄薄一层。李凡踩着落叶,去刘叔家借机械图纸,路过街道办时,正好看见赵主任送聋老太出来。赵主任手里拎着袋粮食,笑着说:“老太,下个月的补助我让人给您送过去,您放心。”
聋老太点了点头,转身往院里走,路过李凡身边时,脚步顿了顿,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警惕。李凡没说话,只是淡淡点头,擦肩而过时,他闻到了聋老太身上淡淡的旧布料味道——那味道,不像经历过战火的老革命,倒像藏了许多秘密的旧时光。
他知道,这秘密,迟早会被揭开。而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等待那个“爆雷”的时刻。
(http://www.220book.com/book/6EC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