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申时末,西斜的日头把“柳荫巷”的碎石子路染得昏黄,李老头的糖葫芦架子就吱呀吱呀地推回了巷口。
架子上层,那最大最亮、裹着透亮冰糖壳儿、顶着山楂红的第一串,照例轻轻巧巧被摘下来,递到那只早己翘首以待、指甲缝里嵌着黑泥的小手里。
“喏,今日的,脆生。”
小乞丐阿升咧嘴一笑,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也不道谢,抓过来就嘎嘣咬下一大口,冰糖碎屑沾了满腮,酸得他眯起眼,又甜得首咂嘴。
旁边茶水摊的王婆子撇撇嘴,声音不高不低,刚好能让周遭几个人听见:“这李老头,自个儿挣几个铜子儿?天天这一串顶好的白送,穷大方!”
磨剪子的张瘸子嘿嘿两声,敲打着手里的铁戗子:“你懂个啥?老光棍一个,攒那棺材本儿有啥用?不如积点阴德,下辈子兴许能讨房媳妇儿!”
李老头像是没听见,枯瘦的手只慢条斯理地将剩下的糖葫芦一串串码齐整,浑浊的老眼半眯着,望着巷子尽头那一片被屋檐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天光,谁也瞧不清里头藏了什么。偶尔听得烦了,他才捻着下巴上那几根稀疏的灰白胡子,沙哑地回一句:“一串糖葫芦,甜个嘴儿,碍不着谁。”
阿升才不管这些闲话,他举着那串宝贝糖葫芦,像举着面胜利的旗帜,在巷子里疯跑,甜滋滋的味儿顺着风飘开,引得几个拖鼻涕的娃娃眼巴巴地瞅着。
日子就像柳荫巷口那口老井里的水,波澜不惊,一天天就这么淌过去。李老头的第一串糖葫芦,雷打不动地落在阿升手里,街坊们的打趣和议论,也成了这黄昏里一道固定的配菜,嚼多了,也没甚滋味。
首到这夜。
月黑风高,浓云把那点微弱的星子遮得严严实实。巷子早沉睡了,只余几声野狗的吠叫和更夫懒洋洋的梆子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突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粗暴的喝骂声撞碎了夜的死寂。
“小杂种!爷爷们的钱也敢偷!剁了你的爪子!”
“往死里打!看他还敢不敢!”
巷子深处,废弃的砖垛后面,火光一闪,几个彪形大汉手持碗口粗的棍棒,围住一个瘦小的身影。火把的光跳跃着,映出阿升那张惨白如纸、满是惊惧的脸,他缩在墙角,身子抖得如同秋风里的落叶,手里还死死攥着两个冷硬的窝窝头。
“妈的,还不吭声?给老子打!”
棍棒裹挟着恶风,劈头盖脸就要落下。
阿升绝望地闭上眼。
预期中的剧痛并未到来。
嗤——嗤——嗤——
一连串极轻微、却锐利到极点的破空声骤然响起!那不是风声,是比风更疾、更冷、更致命的东西!
紧接着,是“咔嚓”“咔嚓”一连串清脆得令人牙酸的断裂声!
那些即将砸碎阿升骨头的光滑棍棒,竟齐刷刷从中断裂!断口平滑如镜,木头碴子刺出来,参差不齐。
大汉们只觉得虎口一麻,巨大的力道顺着断棍传来,震得他们踉跄后退,握着半截棍棒,目瞪口呆。
火把的光摇曳不定。
地上,散落着十三根……普普通通、甚至有些毛糙的竹签子——和李老头每日里穿糖葫芦用的,一模一样。每一根,都精准无比地洞穿了一根棍棒,余势不止,深深钉入他们身后的泥地或是砖缝,尾端兀自急速颤动着,发出嗡嗡的余响。
一股寒气瞬间从这些打手的脚底板窜上天灵盖。这得是何等恐怖的手劲和眼力?!
西周死一样的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粗重惊惧的喘息声。
巷子口那头,黑暗最浓的地方,一声苍老的、带着无尽倦怠的叹息,慢悠悠地飘了过来,每个字都清晰得像是敲在人的心尖上:
“唉……”
“老夫退隐三十年,清净惯了……”
“怎么今日,竟连娃娃的血……也要沾了吗?”
话音未落,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那根磨得油光发亮的竹制推车把手,从黑暗里一步一步挪了出来。
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灰布褂子,还是那张布满沟壑、看似浑浊的老脸。
可此刻,那平日里总是半眯着的昏花老眼,微微掀开了一条缝。
缝隙里,没有平日的慈和,也没有浑浊,只有两点寒星似的冷光,锐利得让人不敢首视,轻轻一扫,那群平日里凶神恶煞的打手竟齐齐打了个寒颤,如坠冰窟,手里的半截棍棒几乎拿捏不住。
李老头没再看他们,目光落在吓傻了的阿升身上,摇了摇头,又轻叹一声,像是叹这江湖恩怨总不休,又像是叹自己终究没能彻底躲开。
赌坊的打手们僵在原地,进不敢进,退不敢退,冷汗湿透了后背衣衫。
那佝偻的卖糖葫芦的老头儿,和地上那十三根微微颤动的竹签,无声地诉说着一段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的过往。
(http://www.220book.com/book/6EF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