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有个采石场,住着个老石匠,姓石,名敢当,人都唤他“石翁”。都说他相石的本事出神入化,任是璞玉浑金,他一眼就能看出内里乾坤。
这年开春,官府要修岱庙,征召西方石匠。有个姓赵的商人送来一批上等花岗岩,说是从岭南运来,要价千金。
石翁被请去验石。他却不急着看石料,先抓把石粉在指尖捻了捻,又俯身嗅了嗅石堆的气息。
“这石头不是岭南的。”石翁缓缓道,“是本地西山的石头,用酸醋泡过,再做旧处理。”
赵商人脸色骤变:“老头休要胡说!有何凭证?” 石翁取锤轻敲一块石材:“听声便知。岭南石声清越,西山石声沉闷。”他又指石上苔痕:“这青苔是粘上去的,真的石苔咬石三分,刮之不去。”
官府派人一查,果然在西山发现采石痕迹,赵商人只得认罪。
事情本该了结,石翁却独坐石场,面对一堆废料出神。弟子问其故,他道:“这些石头在哭泣。” “石头如何会哭?” “石亦有灵。”石翁抚摸着石面,“它们本该成为殿堂柱石,如今却要被弃于荒野,岂不悲乎?”
他竟将这些“废料”一一辨认,选出可用的,亲自设计雕琢。三月后,竟用这些石头在岱庙旁建了座精美的碑亭。
碑亭落成那日,忽有暴雨倾盆。众人避雨亭中,却见雨水顺亭顶石雕流淌,竟在石地上汇成一幅泰山全景图。原来石翁早在石刻中暗藏水道,借雨显景。
自此,石翁声名远播。但他从不接富贵人家的活计,专为百姓修桥铺路。他说:“石之为用,贵在承重。承天子之重不如承百姓之重。”
某日,个少年背着一块巨石来访,说是在山洪中发现的奇石。石翁一见此石,神色大变:“这是禹王石啊!” 他细细抚摸石上纹路:“传说大禹治水时,曾立此石为记。这上面刻的是失传的水经注。”
石翁带着此石,走遍黄河沿岸,根据石上刻痕,指出数十处堤防隐患。地方官起初不信,首到那年秋汛,他指点过的堤段果然安然无恙,别处却溃堤千里。
朝廷欲召他入京治水,石翁却婉拒:“石不能言,却能指路。老夫愿做块指路石,守在百姓需要处。”
他晚年收了个小徒弟,是个哑巴少年。人人都说可惜,石翁却道:“正好。石本无言,以心相听。”
他教徒弟的方法也别具一格:不是教他认石,而是带他抚摸每块石的纹路;不是教他雕琢,而是让他感受石的呼吸。
“石中有天地。”石翁常对徒弟比划,“你要听的不仅是石声,更是石心。”
小徒弟似懂非懂,却学得认真。十年后,石翁去世,小徒弟成了新的“石翁”。他虽不能言,却能用刻刀让石头说话。
泰山的石雕从此多了种独特的风格:每件作品都暗藏玄机——石狮腹中藏避雷针,石桥墩内设分水器,石碑底座刻防洪图。
人们说,这是石翁留下的石心。而那位哑巴石匠,至今仍在泰山脚下,守着师父的采石场。每当月圆之夜,他总会对着一块禹王石静坐,仿佛在聆听石中的天地奥秘。
而那块禹王石,至今仍在采石场中,每当山雨欲来,石上刻痕便会渗出细密的水珠,仿佛在提醒世人:天地有知,石亦有灵。
作者“坡无”推荐阅读《红尘隐侠》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EF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