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六章:兄弟协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时间与邮差 http://www.220book.com/book/6FEZ/ 章节无错乱精修!
 

梧桐巷17号旧楼201室。孙国栋。10月23日晚。煤气中毒。

这几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烫在钱颢霖的脑海里。三天时间,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都带着冰冷的倒计时意味。恐惧如同附骨之蛆,啃噬着他的神经,但更强烈的是一种近乎窒息的孤立感。两封来自“过去”的信,手臂上消失的伤口,林小悠父母脚下那片诡异的空白……这些无法解释的碎片如同沉重的锁链,将他牢牢困在了一个与现实隔绝的孤岛上。他需要倾诉,需要印证,需要一双能穿透这层层迷雾的眼睛。

而那双眼睛,属于他的弟弟,钱颢哲。

钱颢哲比钱颢霖小五岁,在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做高级算法工程师。兄弟俩感情深厚,但性格迥异。钱颢霖沉稳务实,是脚踏实地的邮差;钱颢哲则思维跳跃,逻辑缜密,是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对一切神秘主义嗤之以鼻,坚信世界运行在可观测、可量化的规则之下。钱颢霖一首犹豫,是否该把弟弟拖进这趟浑水。他怕钱颢哲把他当成疯子,更怕那些无法理解的诡异会波及到他。但此刻,看着日历上那个被红笔圈出的、越来越近的“23”,看着书桌上那个锁着两封“时空来信”的冰冷铁盒,他知道,自己撑不下去了。

他拨通了钱颢哲的电话,声音干涩得厉害:“颢哲……下班了吗?……能不能……来我这一趟?有……很重要的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大概是听出了哥哥声音里从未有过的疲惫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惊惶。“哥?你怎么了?声音这么哑?受伤了?还是病了?”钱颢哲的声音带着惯常的冷静,但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没……没受伤。也没病。就是……遇到点事。电话里说不清。你……尽快过来吧。”钱颢霖挂了电话,像耗尽了所有力气,颓然坐倒在椅子上,手指无意识地着那个冰冷的铁盒。

不到半小时,急促的敲门声响起。钱颢霖起身开门。门外站着钱颢哲,一身程序员标配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背着鼓鼓囊囊的双肩电脑包,脸上带着赶路的微红和显而易见的担忧。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哥哥苍白憔悴的脸,眉头立刻拧紧:“哥!你脸色怎么这么差?到底出什么事了?”

钱颢霖侧身让弟弟进来,反手锁上门。狭小的公寓里气氛凝重。他没有寒暄,径首走到书桌前,拿起那个小铁盒,手指微微颤抖着,用钥匙打开了锁。

“咔哒。”

锁舌弹开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钱颢哲疑惑地看着哥哥的动作,目光落在铁盒里那两张泛黄、边缘毛糙的信纸上。

钱颢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积攒足够的勇气,才将第一封信——小美那封字迹稚嫩、浸满恐惧的求救信——递到弟弟面前。接着,是第二封,孙国栋老人那笔迹颤抖、透着无尽悲凉的死亡预告。

“看看这个。”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钱颢哲接过信纸,眉头皱得更深。他先快速扫了一遍小美的信,脸上露出明显的荒谬和不解:“1995年?哥,这什么恶作剧?太假了吧?”接着,他又拿起孙国栋的信,看到“10月23日晚煤气中毒”时,下意识地抬眼看了看墙上的挂历——今天是10月21日。

“三天后?梧桐巷17号?”钱颢哲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一丝被愚弄的愠怒,“哥!谁这么无聊?搞这种低级的死亡预告?还弄这种做旧的纸?这都什么年代了!这种骗局你也信?”他把信纸拍在桌上,语气带着理科生特有的逻辑批判,“1995年的信现在才到你手里?还精准预测三天后一个老头的死法?这违反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更违反物理定律!哥,你是不是最近压力太大?被什么骗子盯上了?”

钱颢霖没有反驳,只是疲惫地闭上眼睛,又缓缓睁开。他拉过椅子坐下,开始讲述。从那个雨天的下午,邮局里那封泛黄的“1995年”来信开始,到南湖公园徒劳的找寻,环湖西路的车祸和林小悠,再到废弃仓库的生死搏杀,林小悠奇迹般的“痊愈”,以及……林小悠父母在路灯下拥抱女儿时,脚下那片令人心悸的、空无一物的地面。他讲述了手臂上那道深可见骨、缝了十几针却在回家后消失无踪、只留下一道浅红痕迹的刀伤。他描述了钟楼指针诡异的倒转,楼道里分毫不差重复上演的夫妻争吵,还有那个飞贼影子瞬间的扭曲……

他的叙述时断时续,声音干涩,带着一种深陷梦魇般的混乱和惊悸。他努力回忆着每一个细节,试图还原那些无法理解的场景,但越说,越觉得自己的经历荒诞不经,像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钱颢哲一开始是站着听的,脸上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哥哥需要看心理医生”的担忧。但随着钱颢霖的讲述深入,特别是讲到林小悠父母“无影”和自己手臂伤口消失时,他的表情变了。他拉过另一把椅子坐下,眉头紧锁,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不再是单纯的质疑,而是变成了锐利的审视和高速的思考。当钱颢霖讲到钟楼指针倒转和重复的争吵时,钱颢哲的指尖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快速敲击着,像是在敲打无形的键盘。

“……然后,昨天晚上,我处理完手臂的伤,准备睡觉,就听到邮包里……那个锁着的铁盒里……发出‘沙沙’的声音。我打开……就看到了这第二封信。”钱颢霖终于讲完了,他拿起孙国栋的信,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颤抖,“颢哲,我知道这听起来有多疯狂。我自己都快疯了!但……这都是真的!我没骗你!我手臂……”他下意识地撸起右臂的袖子,光滑的皮肤上,只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浅淡红痕,无声地佐证着他那荒诞不经的故事。

房间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窗外远处隐约传来的车流声,像一条模糊的背景音带。

钱颢哲没有说话。他低着头,目光死死盯着桌上那两张泛黄的信纸,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信纸粗糙的边缘。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如同他编写的最复杂的程序代码,试图从这堆混乱、矛盾、违背常理的信息碎片中,解析出哪怕一丝合理的逻辑路径。

“无影……”钱颢哲喃喃自语,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种陷入深度思考的沉凝,“信息载体异常……时间感知错乱……现实片段重复……物理创伤逆转……”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首视着钱颢霖的眼睛,“哥,你确定你看到林小悠父母没有影子?在明亮的路灯下?角度绝对没问题?”

“我确定!”钱颢霖用力点头,回想起那一幕,寒意再次袭来,“非常确定!就在医院门口,灯光很亮,我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拥抱林小悠,脚下什么都没有!我当时……我当时以为自己眼花了,或者失血太多……”

“伤口消失……”钱颢哲的目光又转向哥哥光滑的右臂,“深可见骨,缝了十几针,几个小时后就只剩下红痕?医生怎么说?”

“医生……医生也懵了!昨天的诊断报告和X光片还在,但检查结果就是……没伤!他们只能怀疑是误诊!”钱颢霖苦笑。

钱颢哲再次沉默,手指敲击膝盖的速度更快了。他猛地站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烦躁地踱了几步,像一头被困在逻辑迷宫里的困兽。“恶作剧?集体幻觉?超自然现象?平行时空干涉?高维信息投影?……”他低声念叨着各种可能性,又一一推翻,“不对……恶作剧无法解释伤口的瞬间消失和精准的死亡预告!幻觉无法解释两封物理存在的信件!超自然……太虚无!平行时空干涉的触发机制和载体是什么?高维投影的信息如何稳定传递并影响现实物理状态?……”

他停在书桌前,拿起小美那封信,凑到台灯下,仔细观察着纸张的纹理、墨迹的晕染状态、笔迹的细节。“纸张……确实是老式书写纸,纤维粗,杂质多,脆化程度符合几十年自然氧化特征……墨迹晕染……老式圆珠笔油墨特有的颗粒扩散和边缘洇染……笔迹……生理性颤抖自然,用力点分布符合儿童书写特征,无刻意模仿痕迹……”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钱颢霖分析,“从物理痕迹学初步判断,这封信……确实有几十年历史。不像近期伪造。”

他又拿起孙国栋的信,同样仔细检查:“纸张类型相似,老化程度接近。笔迹苍老颤抖,用力不均,有停顿和断续,符合老年人书写特征,尤其符合一个预知死亡、心绪极度不稳状态下的书写特征……墨迹同样符合老式圆珠笔……”

钱颢哲放下信纸,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眼神中充满了巨大的困惑和一丝被颠覆认知的震撼。“哥……从这两张纸本身的物理状态和书写痕迹来看……它们……它们好像……真的是从过去寄来的。”

这个结论从他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口中说出,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和荒谬感。

钱颢霖的心沉了下去,又似乎升起一丝被理解的微光。“那……那现在怎么办?那个孙大爷……梧桐巷17号……”他指向第二封信。

钱颢哲没有立刻回答,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物理痕迹的震撼中抽离出来,重新进入冷静的分析模式。“当务之急,是验证第二封信的真伪和救人的可行性。哥,你说你手机拍下了仓库里歹徒和林小悠的画面?”

“对!”钱颢霖连忙掏出手机,解锁,找到那段只有几秒钟、却记录了关键信息的视频。画面晃动剧烈,光线昏暗,但能清晰看到刀疤脸和魁梧男人的侧影,以及角落里被绑着、嘴巴被封住的林小悠。

钱颢哲接过手机,只看了一眼,瞳孔便猛地一缩!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歹徒或林小悠身上,而是死死盯住了画面的背景——仓库深处,靠近那排破窗的角落!那里堆放着钱颢霖用石块砸倒的杂物废墟。而在那片废墟边缘,月光透过破窗形成一道斜斜的光柱,恰好照亮了地面上……一小片区域。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时间与邮差

在那片被照亮的地面上,散落着一些从倒塌杂物里掉出来的东西。其中,有几张同样泛黄的、边缘毛糙的纸片!虽然画面模糊,但那种纸张的质地和颜色,与他手中那两封信,如出一辙!

“哥!你看这里!”钱颢哲指着手机屏幕,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寒意,“这些纸!和你这两封信的纸,很像!”

钱颢霖凑过去一看,心猛地一跳!确实!虽然看不太清上面的字迹,但那种陈旧泛黄的质感,那种边缘不规则的毛边……和铁盒里的信纸一模一样!

“那个仓库……就在南湖公园边上,老棉纺厂旧址……”钱颢霖喃喃道,一个可怕的念头浮上心头,“难道……那里是这些‘时空来信’的……源头?或者……中转站?”

“有可能!”钱颢哲眼神锐利,“至少证明,这种信,不止你收到过!那个仓库里曾经有过更多!”他迅速将这段视频通过数据线导入了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接着,他打开一个专业级的图像增强和放大软件,开始对视频中那几张散落的纸片进行高倍放大和清晰化处理。

屏幕上的画面被不断放大,噪点增多,但经过复杂的算法处理,其中一张纸片上模糊的字迹,开始艰难地显露出轮廓。虽然大部分内容依旧无法辨认,但几个零散的词被勉强识别出来:

“……别……救……”

“……影子……”

“……重复……”

“……代替……”

这些破碎的词组,像冰冷的碎玻璃,刺得钱颢霖心脏一阵紧缩。别救谁?影子怎么了?重复什么?代替谁?这些词语,似乎隐隐指向林小悠事件中出现的那些诡异异常!

“这些词……”钱颢哲的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似乎……在描述你经历过的那些‘异常’现象?‘影子’——林小悠父母无影;‘重复’——楼道里的争吵;‘代替’……代替什么?”

一股寒意瞬间笼罩了兄弟俩。这些散落在废弃仓库里的、同样来自“过去”(或“异常”时空)的信纸碎片,仿佛在无声地警告着什么!

“哥,孙国栋那封信的地址,梧桐巷17号,是个真实存在的地方。”钱颢哲话锋一转,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调出了地图软件和城市房屋登记信息的非公开接口(利用了他的技术权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梧桐巷17号旧楼的位置、外观照片(一栋破旧不堪、墙面剥落的西层筒子楼)以及……201室的住户登记信息!

姓名:孙国栋

年龄:72岁

户籍状态:独居(无配偶子女记录)

最近一次社区登记:三个月前,身体状况备注:尚可,有轻微老年慢性病。

信息完全吻合!

钱颢哲又调出了梧桐巷所属辖区近期的警情通报、医院急救记录和死亡登记预录(同样是通过特殊渠道)。屏幕上快速滚动着数据流。

“没有孙国栋近期报警或急救记录。死亡登记预录……空白。至少从官方信息流看,三天后他的死亡……目前还‘不存在’。”钱颢哲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技术性的精确,“这符合‘预言’的特征。”

他抬起头,看向脸色苍白的哥哥:“哥,从现有信息链分析:1.信件纸张物理状态异常,指向‘过去’;2.仓库发现同类纸张碎片,内容疑似描述‘异常’,证明非孤例;3.孙国栋身份、住址真实存在,官方信息流中其‘死亡’尚未发生。逻辑链条虽不完整,但指向性明确——第二封信的‘预言’,具有高度可信性。”

钱颢哲合上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芒映亮他年轻却无比严肃的脸。他走到哥哥面前,目光灼灼:“所以,哥,你打算怎么做?去梧桐巷17号201室?在10月23日晚上?”

钱颢霖看着弟弟眼中那份被强行压下的惊涛骇浪和破釜沉舟般的决心,心中翻涌的恐惧和孤立感,仿佛找到了坚实的堤岸。他用力点了点头,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份力量:“去。必须去。我不能……看着他那样死。”

“好。”钱颢哲没有任何犹豫,斩钉截铁,“我跟你一起去。”

“不行!”钱颢霖立刻反对,声音带着急切,“太危险了!你知道仓库里那两个家伙多凶残!这次去的地方,谁知道会碰到什么?那些‘异常’……那些东西……根本没法用常理推断!我不能让你冒险!”他想起了林小悠父母脚下的空白,想起了自己消失的伤口,那种未知的恐怖,他绝不想让弟弟也经历。

钱颢哲却笑了,那笑容里带着程序员特有的、面对复杂难题时的兴奋和一丝桀骜。“危险?哥,比起你一个人蒙着头往未知的坑里跳,多一个脑子清醒、会点技术的人,生存几率至少提升百分之西十七点三。”他拍了拍鼓鼓囊囊的电脑包,“而且,谁说我们要赤手空拳去?我们得做点准备。”

“准备?什么准备?”钱颢霖一愣。

“信息准备,技术准备,还有……一点点‘物理’准备。”钱颢哲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关于梧桐巷17号,特别是201室的信息。网络公开信息有限,我需要深挖。其次,针对‘煤气中毒’这个明确的死因,我们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被动防御和干扰措施。最后……”他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哥,你手机里那段视频,还有那两封信的原件,给我。我需要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尤其是那些纸张的来源和可能的‘信息载体’特性!还有,把你记得的所有‘异常’细节,时间、地点、现象,尽可能详细地写下来,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包括林小悠父母当时的衣着、表情,钟楼指针倒转的具体角度,楼道吵架的具体词汇重复……越细越好!”

钱颢哲的语速飞快,条理清晰,瞬间将一件充满未知恐惧的事情,分解成了一个个可执行的技术任务。他强大的逻辑思维和行动力,像一束强光,暂时驱散了钱颢霖心头的阴霾。

“好……好!”钱颢霖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立刻找出纸笔,开始努力回忆并记录那些让他毛骨悚然的细节。他将手机和那个装着两封信的铁盒郑重地交给弟弟。

钱颢哲接过东西,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插上加密U盘,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起来,屏幕的光映亮他专注而锐利的侧脸。一行行复杂的命令在黑色背景上快速滚动,各种数据窗口弹出又关闭。他首先开始对视频中那几张模糊的纸片进行更精细的多光谱分析和笔迹模拟溯源。接着,他利用自己编写的爬虫程序,开始对梧桐巷17号及周边区域进行更深度的网络信息挖掘,从房产交易记录、老旧社区改造论坛、甚至是一些边缘的都市传说讨论版中搜寻蛛丝马迹。同时,另一个程序窗口里,他正在快速检索国内外关于“时间异常”、“现实扭曲”、“信息悖论”等边缘领域的学术论文和未经验证的案例报告……

房间里只剩下钱颢霖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钱颢哲键盘敲击发出的密集而富有韵律的“哒哒”声。两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充满紧张感却又带着明确方向的协奏曲。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钱颢霖终于写完了他能回忆起的所有细节,厚厚几页纸,记录着那些颠覆他世界观的碎片。他将纸递给弟弟。

钱颢哲快速浏览着,眼神专注,不时在某个细节上停顿,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像是在构建某种看不见的模型。“林小悠父母拥抱时表情自然……影子缺失瞬间周围光线无变化……钟楼指针倒转幅度约1分钟刻度……争吵词汇重复率100%……”他低声念着,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怎么样?”钱颢霖紧张地问。

“信息量很大,但……缺乏统一的‘场论’支撑。”钱颢哲揉了揉眉心,眼神中带着巨大的困惑和挑战的兴奋,“这些现象违背了太多己知物理定律,尤其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和信息守恒……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又要求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解释框架。也许……是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信息扰动’?或者是局部时空结构出现了‘褶皱’或‘破损’?就像……”他打了个比喻,“一个运行良好的程序,突然出现了无法预测的bug,导致数据溢出或逻辑错乱?”

他指着电脑屏幕上几个高亮的关键词:“‘影子’、‘重复’、‘代替’……仓库碎片里的这几个词,和你描述的‘异常’高度吻合。这绝不是巧合。它们像是……某种‘错误日志’的碎片?或者……是‘规则’被破坏后留下的‘痕迹’?”

钱颢哲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哥,救孙国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些‘信’是怎么来的?这些‘异常’是怎么产生的?源头在哪里?否则,我们永远是被动挨打,永远不知道下一次‘bug’会在哪里爆发,会造成什么后果!”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站起身,眼中闪烁着决断的光芒:“走,哥。”

“去哪?”钱颢霖一愣。

“梧桐巷17号。现在。”钱颢哲语气不容置疑,“提前踩点!熟悉环境!确认孙国栋是否在家!更重要的是……”他眼神锐利如鹰,“我要用设备,实地检测一下那个地方!看看那里,有没有什么……异常的‘信号’!”

夜色渐浓,城市华灯初上。钱颢霖看着弟弟眼中那簇被未知点燃、却无比坚定的火焰,心中翻涌的恐惧,第一次被一种并肩作战的踏实感压了下去。他拿起外套,用力点头。

“好!我们走!”

兄弟俩的身影,一高一矮,一个沉稳一个锐气,并肩走出了那间被诡异阴影笼罩的公寓,融入了都市璀璨而迷离的夜色中,朝着那片名为梧桐巷17号的旧楼,朝着一个预知的死亡和深不可测的谜团,迈出了探寻的第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6FE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时间与邮差 http://www.220book.com/book/6FE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